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1樓:學海語言教育
1、動詞》用;使用。
2、動詞》做。
3、動詞》認為。
4、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
5、介》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6、介》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
7、介》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鋒伍櫻地點,可譯銀叢為「在」、「從」。
8、介》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9、連》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
10、連》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
11、連》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
12、連》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
13、連》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
14、連》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
15、連》表示在敘說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橘罩,可譯為「至於」。
16、副》通「已」。已經。
以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2樓:聊電子的小璇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用,使用;做;認為;只是;表示因果關係;表目的關係;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等。具體如下:
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改唯不必以。」
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舉殲磨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表正鬥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以的基本字義。
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
3樓:植物愛好者
如下:
1、用;使用。《涉江》:「伍橘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2、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3、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4、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5、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6、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7、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8、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腔旅團信陵君竊符救趙》:「鎮碧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9、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10、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11、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12、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13、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14、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15、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16、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17、通「已」。停止。《齊桓晉文之事》:「無以,則王乎?」
18、只是。《馮諼客孟嘗君》:「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
文言文當中「索」多種意思,文言文中「索」的幾種意思?
索 名 索,草有莖葉可作繩索。說文 其次關木索,被棰楚受辱。司馬遷 報任 回安書答 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列士 天瑞 追討南度河,使軍吏田晏 夏育慕先登,懸索相引。復戰於羅亭,大破之。後漢書 段潁傳 晝爾於茅,宵而索綯。詩 豳風 七月 索su 粗大的繩子 竹 鐵 橋。麻 子。求取,搜尋 求 搜 要,討...
文言文中有哪些字是表示紅色的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 紅2 殷3 丹 象形字。甲骨文本形,外面框框象礦井形,裡邊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表示那裡有丹砂。說文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採丹井。本義是 辰砂,硃砂 後表示 紅色,赤色 周禮 考工記 染羽以朱湛丹秫。4 緋 形聲字。從糸 表示與線絲有關 非聲。本義是 帛 紅色 說文新附 緋,帛赤色也。後常表示 紅...
解釋文言文,解釋文言文中的詞語
在登bai州的海上,有時候會出現雲霧空du氣,象宮殿居 zhi室 台閣景觀 dao城牆垣堞內 人物 車馬 樓屋頂蓋容,都 清晰可見,把它 這種景象 叫做 海市 有人說 這是 蛟龍吐氣而形成的。我 懷疑不是這樣的。歐陽文忠曾經河朔去出使 路過高唐縣,在驛館的房屋中夜間聽到有鬼神從天空而經過,車馬人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