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ray聊教育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梁啟超提出的。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曾說過:「最古之史,實為方誌。
這句話的意思是最古老的歷史,其實是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裡面的方誌,其實就是記載某地的地理、沿革、風俗、教育、物產、人物、名勝、古蹟以及詩文、著作等的史志,是歷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資料。梁啟超說這句話就是說最真實的歷史就是當地記錄的歷史弊伍。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簡介。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原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間,梁啟超在清華大學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義,成書後共分十六講。中國國家圖書館普通古籍閱覽室藏有題為《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清華學校講義一冊,現存第一至十二講(第十二講未完)內容;
經過與當時聽講者回憶的對照,應即為梁啟超州卜團在清華學校的講義原本。該書部分章節,在出版單行本前,曾在報刊上發表。敘述明清以來中國學術之演變,經緯冊橘交織、層次繁複,分別以問題敘史、人物(學派)敘史、學科敘史,構成社會思潮史、學派史與學科史三大板塊。
2樓:小小綠芽聊教育
梁啟超。方誌分門別類,取材巨集富,是研究歷史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起源於史。如梁啟超說:「最古之史,碧爛羨實為方誌。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方誌起源於《周官》。所謂周官指周朝王室的官制,後成書《周禮》亦稱《周官》,宋代司馬光在《河南志序》中認為,周官中的職方、土訓、誦訓的職掌,於後世方誌都不無相似之處。
清代方誌學家章家誠從「志為史體」角度出發,認為春秋戰國時期那些記載地方史事的書籍,如晉之《乘》、楚之《禱杌》、魯之《春秋》等,應是最早的方誌。後代許多學者也認為這些史書,類似後來地方誌,具有地方誌的雛形,應稱為方誌之源。
擴充套件悔拍資料
方誌**於《禹貢》、《山海經》之說,認為方誌是從輿地學科(地理書)演變而成的。禹貢是《尚書歷陵》中的一篇,作者不詳,著作時代無定論,近代多數學者認為約在戰國時。這部書用自然分割槽方法,記述當時我國的地理情況,把全國分為九州,假託為夏禹治水以後的政區制度。
詳細記載了當時黃河流域的山嶺、河流、藪澤、土壤物產、貢賦、交通等。長江、淮河等流域也有記載,但較為粗略,是我國最早一部科學價值很高的地理著作。
3樓:我來跟你談談情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由梁啟超提出的。方誌就是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最古之史,實為方誌。
並舉例說,如孟子所稱「晉《乘》、楚《壽杌》、魯《春秋虛念》,莊子所稱」百二十,國寶書「比例今著,則一府州縣誌而已。」
方誌是記載某地的地理、風俗、教育、物產、人物、名勝以及詩文、著作等的史志,是歷史研究尤其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什麼時候?是誰提出的?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是梁啟超說的一句話,梁啟超說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方誌起源於 周官 所謂周官指周朝。王室的官制,後成書 周禮 亦稱 周官 宋代司馬光。在 河南志序 中認為,周官中的職方 土訓 誦訓的職掌,於後世方誌都不無相似之處。梁啟超說 最古之史,實為方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
有什麼以史實為根據的小說好看
推薦來一本 雲中歌 自桐華寫的。背景是漢武帝的繼承人劉弗陵的故事,關於昭帝的早逝,大臣霍光 上官桀之間的爭鬥,衛皇孫劉病已與劉賀繼位的秘辛,都做了合情合理的分析與假設。其中更穿插了大部分劉弗陵與乙個歷史上不存在的西域女子 被設計成大將霍去病之女 之間的動人愛情故事很好看。為這部 我特地翻了西漢史,作...
1 以隋唐使 玄奘西行 鑑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
不是隋唐史,是遣唐使。遣唐使與中外交流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 規模之大 時間之久 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遣唐使對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成為中日文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