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楊炯改寫作文600

2025-04-21 20:31:01 字數 1632 閱讀 6139

從軍行楊炯擴寫500字以上

1樓:網友

例邊塞的烽火已經照到了西京,心中自然就不會平靜。

軍隊辭京出師並且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洩不通。

大雪瀰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

看到邊塞的將士們如此英勇奮戰,我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的思想;舉國上下尚武好戰的一往無前、戰無不勝的民族心態;借代的修辭方法。 尾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寫得極為豪壯,這是盛唐氣象的表現。考生由此並結合標題「從軍行」來分析即可。

《從軍行》楊炯。

2樓:知道捉謠記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此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乙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第三四句描寫了軍隊辭京後的出戰;第五六句通過景物描寫烘托激烈的戰鬥場面;最後兩句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全詩雖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同時對仗工整,使詩更有節奏和氣勢。

楊炯(650-約695),唐代詩人。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十歲舉神童,待制弘文館。

二十七歲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館學士,遷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譏刺朝士的矯飾作風而遭人忌恨,武后時遭讒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

天授元年(690)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秋後出為婺州盈川縣令,死於任所,故亦稱「楊盈川」。與王勃、駱賓王、盧照鄰齊名,世稱「王楊盧駱」,為「初唐四傑」。

工詩,擅長五律,其邊塞詩較著名。明人輯有《盈川集》。

能提供給我一些關係從軍行 楊炯 的題目嗎? 希望能不長篇大論的給我。 謝謝 ~

3樓:十一存°陌路

1.開頭兩句激發了志士的情懷,請各用一句簡析「照」「自」的表達效果。

答案)照」字寫出了戰事緊急。

自」字寫出了殺敵報國的情懷。

2. 「牙璋」「鳳闕」「鐵騎」「龍城」運用了 手法。

答案)借代。

3.賞析「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中的「雪暗」「風多」

答案)雪暗」寫出了雪之大和行軍之艱難。

風多」和鼓聲相和,寫出了戰士出征的昂揚鬥志。

4.最後兩句採用了怎樣的抒情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直抒胸臆。

表達了作者欲投筆從戎、殺敵立功、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5、用現代漢語翻譯: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答案)

戰鬥正是激烈的時候,大雪紛飛,軍旗上的彩畫都凋殘了,急風雜著鼓聲呼嘯著。

6、表明戰事緊急的詩句:

答案)烽火照西京。

抒發作者殺敵報國的心願的詩句:

答案)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表現戰爭激烈的詩句:

答案)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重點:從寫作手法看主要是「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從文章思想看主要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從情與景關係看主要是「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楊炯的《從軍行》和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是不是同詩啊

不是。王昌齡 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的 從軍行 七首中,最有名的是哪一首?從軍行 其四 從軍行 其四 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原文 ...

從軍行的寫作背景

在盛唐時期,吐蕃 突厥曾經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朝的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將士們都希望可以打敗邊疆的敵族,使天下太平,並且在這個時代立下戰功,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於是王昌齡就寫出了 從軍行 來表達邊塞將士的巨集偉壯志。盛唐時期,吐蕃 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

小兒垂釣改寫作文,小兒垂釣改寫作文 5

陽光三月,繁花似錦。柳樹吐出了嫩芽,小草伸出了腦袋,花兒綻開了笑臉。一個頭發亂蓬蓬的小男孩揹著個魚簍,蹦蹦跳跳來到小河邊,那男孩大大的眼睛,紅撲撲的臉蛋,長得十分可愛。小男孩在池塘邊的野草叢中坐下,身旁的野花十分可愛,有黃的 紅的 藍的 五彩繽紛,色色俱全。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石塊色彩斑斕,魚蝦都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