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觀的高飛
關於茶的起源問題,一直被蒙上神秘色彩。
但最先將此說形之於文字,並加以闡述者首推陸羽。他在《茶經·六之飲》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同書《七之事》中又提出「三皇炎帝神農氏」為茶祖的觀點,又引相傳為神農所撰的《神農食經》雲「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以證其說。
南宋著名思想家葉適在其讀書筆記中明確指出,所謂神農發明農業、商業之說,實在不過是漢代易學家的偽造(《習學記言序目》卷四《周易四·繫辭下》)。陸羽曾被譽為茶聖、茶祖、茶仙,《茶經》更被奉為茶學百科全書,但由於其所處時代的認知侷限,留下不少經不起推敲的似是而實非之論,神農發明茶之說,即為典型一例。
提到茶的《本草》,其經歷代傳承,由《唐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政和本草》一路發展完善,在距今約900年前終於有了里程碑式的定本。但從《神農本經》起至《政和本草》,均無神農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的片言隻字。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條記載竟出於清人孫壁文的偽造。
當代茶學泰斗吳覺農先生在其遺著《茶經述評·前言》中論定:「茶樹原產地是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而在戰國以前的歷史條件下,還不可能把西南地區的茶葉傳播到中原地區。至於《茶經》說的春秋時代晏嬰曾食用過茗已不能使人置信;則神農最先使用茶葉之說,就更難以成立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茶之為用,最早從咀嚼茶樹的鮮葉開始,發展到生煮羹飲。生煮者,類似現代的煮菜湯。如雲南基諾族至今仍有吃「涼拌茶」習俗,鮮葉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許黃果葉,大蒜,辣椒和鹽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勻;茶作羹飲,有《晉書》記「吳人採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習慣。
三國時,魏朝已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採來的葉子先做成餅,曬乾或烘乾,這是製茶工藝的萌芽。 自唐至宋,貢茶興起,成立了貢茶院,即製茶廠,組織**研究製茶技術,從而促使茶葉生產不斷改革。唐代蒸青作餅已經逐漸完善,製作工序為:
蒸茶、解塊、搗茶、裝模、拍壓、出模、列茶晾乾、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宋代,製茶技術發展很快。新品不斷湧現。
北宋年間,做成團片狀的龍鳳團茶盛行。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
茶芽採回後,先浸泡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蒸後冷水清洗,然後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兌水研細,再入龍鳳模壓餅、烘乾。 在蒸青團茶的生產中,為了改善苦味難除、香味不正的缺點,逐漸採取蒸後不揉不壓,直接烘乾的做法,將蒸青團茶改造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 由宋至元,餅茶、龍鳳團茶和散茶同時並存,到了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於2023年下詔,廢龍團興散茶。
使得蒸青散茶大為盛行。 相比於餅茶和團茶,茶葉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夠濃郁的缺點。於是出現了利用乾熱發揮茶葉優良香氣的炒青技術。
經唐、宋、元代的進一步發展,炒青茶逐漸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趨完善,其制法大體為:高溫殺青、揉捻、復炒、烘焙至幹,這種工藝與現代炒青綠茶制法非常相似。 從綠茶發展至其它茶類 在製茶的過程中,由於注重確保茶葉香氣和滋味的**,通過不同加工方法,從不發酵、半發酵到全發酵一系列不同發酵程式所引起茶葉內質的變化,探索到了一些規律,從而使茶葉從鮮葉到原料,通過不同的製造工藝,製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徵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青茶。
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歷史。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記載,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術日益完善,且可用於製茶的花品種繁多,據《茶譜》記載,有桂花、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九種之多。現代窨製花茶,除了上述花種外,還有白蘭、玳瑁、珠蘭等。
3樓:匿名使用者
茶起源於中國,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最早可以追述到石器時代的炎帝神農氏。根據找到的大量實物證據和文史資料顯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飲茶的習慣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人們普遍認同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在歐洲,可笑的英國人說飲茶的習慣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印度,2023年,乙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所謂的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但是有人指出這些茶樹種其實是英國人從中國偷過去栽種的,而且在幾千年的茶歷史中在印度從未發現過有野生茶樹,也沒有人在當地製茶,怎麼這麼巧,侵略東南亞的英國人一來就有野生茶樹了。而且他們都犯了乙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包括茶樹植物在內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長,不能說**有茶樹,**就是製茶、飲茶的發源地。
人類製茶、飲茶的最早記錄都在中國,最早的茶葉成品實物也在中國。根據可靠地考古發現,中國才是飲茶的真正發源地。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而且年代更為久遠。
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就出土了2023年前的古茶樹,按照英國人的邏輯,浙江的發源地身份就更加可信了。現在中國的野生大茶樹集中在雲南等地,其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茶葉的起源及歷史
4樓:樂觀的高飛
神農發明茶之說,究竟由誰提出,今已難確考,但最先將此說形之於文字,並加以闡述者首推陸羽。相傳為神農所撰的《神農食經》雲「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以證其說。
提到茶的《本草》,其經歷代傳承,由《唐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政和本草》一路發展完善,在距今約900年前終於有了里程碑式的定本。但從《神農本經》起至《政和本草》,均無神農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的片言隻字。
從考古發現來看,上世紀以來出土的東漢茶具上已刻有「茶」字,晉、唐碑刻上亦多出現「茶」字。眾所周知,專用茶具總比茶飲略晚些問世,據陶瓷史專家頗為一致的研究成果,我國已出土的茶具可確證最早為東漢時燒造,亦可為上述戰國或秦漢茶起源說提供有力的佐證。
5樓:霓脦那些
歷史發展:
歷史溯源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
西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階飲料。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漢成帝崩,「後(即帝後)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
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 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為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西元前2023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
《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文學家王心鑑作《詠茶葉》一詩稱:千挑萬選白雲間,銅鍋焙炒柴火煎。
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君悟道養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明代顧炎武的《日 知錄》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飲事。」可見,飲茶風習是從四川傳出來的。因為隔著千山萬水,「蜀道」險阻,種茶、飲茶侷限於四川一帶。
二、最古老的茶葉
2023年中國科學院正式證實,從陝西漢陽陵出土的植物樣品為古代茶葉,這些茶葉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而近日,漢陽陵出土的茶葉又獲得了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
三、茶葉對外傳播
世界各國的製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作品 《綠色**: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中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中國茶葉蒸青綠茶的製茶技術傳入日本。
2023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制法傳入日本。
1828至2023年,茶葉產製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某家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中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製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2023年,沙俄來訪中國採購茶籽與茶苗,2023年開始採摘,依照中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2023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秘書哥登來中國學習茶葉產製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2023年,宇治山本氏,傳回中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制法。
2023年,哥登氏帶回中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中國紅茶制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2023年,斯里蘭卡正式製茶始於特羅氏。學習中國武夷岩茶制法,試製成功。至202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制法。
1877至2023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中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2023年,中國茶工、漢家劉氏茶坊29代傳人,將中國的種茶技術傳到俄羅斯和喬治亞。2023年劉茶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2023年,日本開始仿製中國紅茶、綠磚茶。
2023年,日本仿效中國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國浙江龍井。
202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關於茶葉知識的書,關於茶葉知識的書有哪些?
武夷山茶王 鐵觀音茶文化 設有茶葉知識 茶葉與健康 喝茶品茗 茶葉與美食 茶葉與美容等專欄。應該能夠滿足您的需要。http www.dxmtea.com 茶經 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 最完整 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 源流 現狀 生產技術以及...
茶葉蛋,是不是茶葉和雞蛋一起煮熟的
茶葉蛋是這麼來滴 材料雞蛋20只,茶葉5克,八角4枚 花椒2克,紹酒5克,醬油100克。製作方法 1 將雞蛋放入沙鍋中煮至八成熟時撈出,用小麵杖將雞蛋敲破,將花椒 八角洗淨,連同茶葉用潔淨紗布裹好 2 雞蛋放入沙鍋內,加入香料包 紹酒,醬油及適量開水,用旺火煮約1小時,蛋殼呈茶褐色時即可食用。煮雞蛋...
出版自由的歷史起源,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
歷史發展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 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西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 凡將篇 中提到的 荈詫 就是茶 西漢末年,在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