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悲劇與戲劇的審美形態

2021-03-06 01:18:01 字數 5171 閱讀 9032

1樓:匿名使用者

提到「悲劇」和「

喜劇」許多人都不陌生,但是當作為審美形態的時候,就並不僅限於「悲劇藝術」和「喜劇藝術」了,它們還廣泛地存在於歷史和現實的社會生活,人的存在實踐中。

一、悲劇和喜劇理論的由來

1.有關悲劇的理論。悲劇理論源於悲劇藝術。

亞氏:在西方美學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劇理論基礎的是亞氏(《詩學》)。黑格爾:

提出了悲劇的「矛盾衝突」理論。他對美學理論的最大貢獻在於他把辯證思維的方法運用到了悲劇現象的分析之中。認為悲劇的產生源於理念的**。

他看到了悲劇衝突的雙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時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尼采:認為悲劇的誕生與古希臘人的兩種精神有關,即日神精神與酒神精神。

日神代表夢境狀態,代表著造型藝術的靜態;酒神代表迷醉狀態,代表著**藝術的振奮。克爾凱戈爾:西方存在主義之父,提出新的主體性思想,肯定了悲劇的超越性。

悲劇的特點。第一,悲劇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從而展現對人生存在價值的肯定;第二,悲劇的審美衝突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存在的衝突和超越;第三,悲劇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人生實踐存在的深層體驗。

2.有關喜劇的理論。在西方美學理論中,最早對喜劇進行**的是柏拉圖。

康德是從喜劇的心理效應來論述喜劇發生原理。黑格爾,從矛盾衝突的觀點出發,在悲劇與喜劇的比較之中揭示喜劇產生的原因,顯得更加深刻和切合喜劇的本質。馬、恩:

認為喜劇本質上是兩種社會力量的衝突,它是新事物在取得勝利後或即將取得勝利時對舊事物的否定,使「人類能夠愉快地和自己的過去訣別。」**金,提出了著名的「狂歡化」思想,認為與喜劇文化相關的狂歡文化和怪誕風格,具有解構意識形態和社會秩序的功能。喜劇的特點。

第一,喜劇中包含著深刻的社會現實內容,這種對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是以與現實錯亂的形式表達出來的;第二,喜劇具有不和諧、悖謬的形式特徵;第三,喜劇的情感形式表現以笑為主。

二、悲劇和喜劇兩種形態的分析

悲劇的審美形態

亞里斯多德認為,悲劇性的特殊效果在於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惟有「乙個人遭遇不應遭遇的厄運」,才能達到這種效果。黑格爾認為悲劇的特性根源於兩種對立理想和勢力各自憑藉足以自我辯護的理由所的衝突,這種衝突以同歸於盡的結局達到在「永恆正義」前的和解。恩格斯認為悲劇性衝突的實質是「歷史必然的要求於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

」悲劇美的內涵,在於體現人的存在的實踐主體暫時被否定,而最終被肯定的過程。具有正面價值的存在實踐,在社會歷史的必然性的衝突中受侵害、被毀滅,這個過程及其結果使人產生強烈的痛苦,但又被人的存在的勇氣與理想力量,被更強烈的歷史感與宇宙感所克服和超越,因而由痛感轉化為快感,引起情感深層的激盪、振奮,這樣就獲得特殊形態的審美體驗。

悲劇作為審美形態在人類古代社會就已經存在,悲劇的出現是以作為戲劇的悲劇形式的興盛為基礎的。古代希臘社會就產生了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劇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幾乎都滲透著「命運」觀念的主題,因此古希臘的悲劇也稱之為命運悲劇,也正是命運主題為作為審美形態的悲劇確立了基本的內涵。

在實踐存在論美學看來,人存在於世界,面對自然,社會,面對無止境的未知世界,衝突、對立在所難免。因此,基於人的有限性的「命運觀」自然就產生,人把與自己對立、衝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歸於命運;而相應的,面對命運的擺弄,是盲目順從,還是奮起抵抗,就構成了人生境遇;而對命運抗爭的失敗,也就形成了悲劇的體驗。這種悲劇體驗,凝聚為審美認識,上公升為審美經驗,最終形成審美形態。

所以,悲劇產生於社會的矛盾和衝突,衝突雙方分別代表著人生生存實踐的對立的兩級,但是,在這種命運衝突中,在這種存在的抗爭中,人自認為正義或真善美的一方,總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敗、死亡、毀滅的結局。這裡,人的「有限性」就構成了悲劇的全部意識。然而,悲劇的意義在於它不僅表現出了衝突與毀滅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現抗爭、拼搏、這是悲劇成為一種審美形態的最根本的原因。

沒有抗爭就沒有悲劇,衝突、抗爭和毀滅是構成悲劇內涵的三個核心因素。

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對古希臘的悲劇藝術實踐進行全面總結,對優秀作品進行研究後提出了悲劇的本質:「悲劇是對於乙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他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表達,而不是採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淨化。」

黑格爾把辨證的矛盾衝突學說引進悲劇理論,提出悲劇的本質使兩種社會義務、兩種現實的倫理力量的衝突,由於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代表的普遍力量,又都有片面性,於是在衝突中同歸於盡,造成悲劇的結局。

恩格斯把這種衝突上公升為人類社會存在的高度。悲劇的衝突與超越的內涵,不僅是個人命運,還包括人生存在的價值,社會存在的價值的衝突與超越的深層屬性。所以,悲劇在審美中,雖然展示了人生存在的弱小、無能為力,而最後總是以失敗告終的一面,但是著並沒有隱含著消極的人生意義;恰恰相反,在悲劇中包含著積極的人生意義,因為悲劇審美的核心是對名譽和衝突的抗爭,正因為面對強大的物件,明知不可匹敵但仍風氣抗爭,這就昭示著人的存在實踐的本真意義和價值。

悲劇作為審美形態,它首先通過對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從而展現對人生存在的價值的肯定。就感性之管過程看,它呈現給審美主體的往往是艱難困苦、曲折不幸,作為悲劇主體的存在者被壓制、摧殘、被毀滅,從而與審美主體的理想價值相牴牾。但悲劇的主體存在者,從精神上便顯出對客體存在的**或超越,表現出對自身力量的信心與肯定,從而使審美價值一般是表現為審美存在中的主客體的衝突、鬥爭的過程,這樣其實就是人生存在的否定性體驗。

第二,悲劇的審美衝突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存在的衝突和超越。縱觀歷史發展中的各類悲劇衝突。例如,古希臘悲劇反映人的存在與無情命運的抗爭的《俄狄浦斯王》,人與自然、社會衝突的《普羅公尺修斯》等。

中國古典一書中對人的存在的自由解放價值的弘揚,如《竇娥冤》、《紅樓夢》等命運悲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所表現的是在社會的強大壓力與摧毀下個體命運的孱弱與無奈。再如巴爾扎克**《高老頭》等,則揭示了個人存在的境遇、情感衝突的悲嘆,人對自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弱點和命運的追問。

正是這種人的存在狀態中的對衝突的體驗,構成了悲劇藝術的基本審美價值。最後,悲劇的情感體驗是一種人生世間存在的深層體驗。悲劇審美體驗不僅停留在憐憫、恐懼等個體情感的範疇裡,而是對基於存在的對人的命運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悲劇不是個體的人在日常情感上的表現,它不是膚淺的悲憫和痛苦,而是生存實踐中對人的命運的大關懷和深層體驗。這種情感的展現是一種審美愉悅,是人在存在實踐中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思考和超越。

喜劇的審美形態

喜劇是一種藝術型別,同時也是一種審美形態,它經歷了由藝術形態到審美形態的歷史發展過程。在人們的情感上,喜劇以「笑」為載體,因此,笑及其原因的**就成為喜劇理論的核心,笑即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也是一種特殊的審美體驗。它包含著一種快樂機制,同時又是一種挑釁性發洩。

喜劇還包括滑稽、諷刺、幽默等次級形態,這是因為喜劇中存在著滑稽因素,如行為語言的乖訛、誇張、倒錯、變形及明顯的虛假和假作正經、自相矛盾等,因而也會引起笑。喜劇常常用於評價某一種社會歷史現象,黑格爾認為,喜劇是「形象壓倒觀念」,因此表現了理性內容的空虛。喜劇感的笑包含著人類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真與善的肯定,這是喜劇具有的審美價值,能引起人的審美愉快的重要原因。

喜劇感的笑由於包含著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內容和犀利的諷刺,因此是一種嚴格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劇往往是接近悲劇的。

喜劇在歐洲古代是一種戲劇形式,與悲劇不同,喜劇屬於民間的大眾藝術的形式,因此,早期的理論家研究的是藝術形式意義上的喜劇,而不是審美意義上的喜劇審美形態。如亞里斯多德認為,「喜劇是對於比較壞的人的模仿,然而「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而是指醜而言,其中一種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種錯誤或醜陋,不致引起痛苦與傷害。

」到了近代,喜劇聰藝術形式中抽象出來,成為審美形態。康德認為喜劇的心理特徵是笑,「笑是一種聰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的感情。」黑格爾認為,戲劇史絕對的真理與個別現實事例的衝突,主人公追求的是無價值和虛妄的東西,因而顯得可笑。

「喜劇則用顛倒過來的造型藝術方式來充分補充悲劇的欠缺,突出主體性在乖訛荒謬中自由氾濫一直達到解決。」

從人們的審美情感的表達看,喜劇的原型是原始狂歡,在原始巫術活動中,為了表達對神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人們常常舉行一種儀式,人們可以盡情的歡笑,進行模仿性的表演,誇張地模擬戰勝敵人或凶神惡煞的情境,嘲弄醜化物件。通過對對方的喜劇性的嘲笑,以達到喜劇的目的。當然,包含著人們更多的社會生活的內容,以及對人們的存在的反思。

這樣,喜劇藝術的情感形式就上公升為喜劇的審美形態。喜劇的價值載體只能是藝術作品。

喜劇一般是以形式與內容的背離為主要特點的,現實中的喜劇蒙有某種假象,不易看出其喜劇的本質。藝術可以運用藝術手段如誇張變形等揭示假象後的真實,突出喜劇性。只有當本質與外在現象、內容與形式自相矛盾、倒錯背離被揭開時,喜劇才真正形成。

所以,魯迅先生說的好「喜劇是將那人生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也就是撕開假象和偽裝,暴露其本質。撕破假象與偽裝之後的暴露,使物件變得更加渺小空虛、可憐可鄙、毫無價值,這就使人們不可能用嚴肅的態度去對待,所以喜劇感必定反映為笑。這裡的笑包含的是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內容和犀利的諷刺,在笑聲中激起人們最後埋葬舊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所以馬克思說,喜劇使「人類能夠愉快的和自己的過去訣別。

」喜劇也有了新的內涵和意義。成為審美形態。喜劇與悲劇不同,具有自身的特點。

首先戲劇中包含著深刻的社會現實內容,這種對現實生活內容的反映是以與現實錯亂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喜劇就是對這種內容與形式錯亂、本質與現象背離的舊事物的揭露與否定,因此能直接顯現人類的理想與自信,不像悲劇只能在被摧殘與毀滅中間間接地顯現人類的理想與自信。喜劇有兩種形式,一是諷刺,二是幽默。

諷刺是對醜的事物的揭露和嘲笑,體系拿了對正義行為的肯定和信任。當貌似強大,假充正義的醜一旦被揭露,就暴露了其虛偽的內在本質,從而產生了可笑的效果。幽默則是一種輕度的諷刺,它常常是對人自身的缺點進行善意的諷刺,包含著對人類弱點的寬容核對人的善良本性的肯定。

其次,喜劇具有不和諧、荒謬的形式特徵。喜劇一般以內容與形式的不和諧,現實與表象的違背,使人讓期望與現實產生強烈的反差,從而造成可笑的效果。

第三,喜劇的情感形式表現為以笑為主的特徵。笑作為審美的情感形式,即是一種諷刺和批判,也是一種快樂和肯定。在笑的表達中,人們對醜的事物進行了否定,對善進行了肯定。

從而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肯定。

在西方美學理論中,最早提出**喜劇的是柏拉圖,之後康德,黑格爾,**金也就喜劇的起源、本質等進行了深層次的剖析。

三、總結

「悲劇」和「喜劇」美學理論的產生改變了乙個世紀,尤其是「悲劇」的誕生,還培養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悲劇詩人、作家,隨之產生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影響力的西方文學作品。這些藝術作品又反過來影響了乙個世紀。應當說,學習美學是必要的。

而深刻、確切的了解美學裡的重頭戲「悲劇」和「喜劇」更是必要的。先不說要進行文學文藝的創作和**需要這方面素養,就是對理解西方藝術家的經典之作,如大家熟悉的莎士比亞的悲劇作品《哈姆萊特》,《李爾王》等等都有巨大的好處。進入作品的情境裡,進入到悲劇人物的「內心」裡,理解他,剖析他,從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

這不是一種很好的、很有價值的體驗嗎?

通過悲劇型別的分析說明悲劇的審美特點

26 馬時代 命運悲劇在古希臘羅馬時代,人們認為,造成悲劇的原因不是由於主人公的過錯或罪惡,如 俄狄浦斯 中,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不是由他個人造成的,在他出生時,他的命運早已決定了。無論他怎麼努力,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反映了原始初民對命運的恐懼和無可奈何。2 文藝復興 性格悲劇文藝復興後,人性戰勝了神...

文學的意識形態性,文學審美意識形態的內涵有哪些

文學屬於 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精神生活現象的總和,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絡的觀念 觀點 概念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 文學藝術 宗教 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 散文 劇本 寓言 童話等不同體裁...

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的異同,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有什麼區別

總的來說不同在於 影視表演生活化 戲劇表演誇張 相同在於 都需要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駕馭的能力。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有什麼區別?傳統的戲劇是對人們生活的復刻,我們的世界每天都在和他人交往著,不斷的和周邊的人和物發生著關係。正如戲劇家莎士比亞在 皆大歡喜 中說的 世界是一座大舞台 所有人男男 不過是一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