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雅各書》作者作者雅閣,據傳有三位。
在新約時代,聖經提及以下三位雅各:
1.在第3世紀中期開始,當時的傳道人開始認為這一位雅各是公義者雅各,也就是耶穌**的兄弟。聖保羅在《加拉太書》1:
19所提及的「主的兄弟雅各」、2:9節「被稱為是教會柱石的雅各」。因為執筆者在信的起首並沒有自稱為使徒,而是把自己稱為『主耶穌**的僕人』。
此外,猶大書的開場白也和雅各書類似,說猶大是「耶穌**的僕人,雅各的兄弟」。
2.天主教會, 約翰·加爾文及其他作者認為他是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即**的十二門徒之一。
3.雖然比較少人同意,但亦有人認為他是耶穌**的門徒,那位被稱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即西庇太的兒子約翰的兄弟。不過,由於西庇太的兒子雅各早在公元44年就已被殺,而根據本書的內容旨在澄清保羅在公元50年代時所提出的教導,所以他被認為不可能是本書的作者。
多數教會傳統都接受俄利根的說法,認為《雅各書》的作者,應該是主的兄弟雅各,但主的兄弟雅各身份可是公義者雅各,亞勒腓的兒子雅各或三者兼是,故未有定論。
簡介:《雅各書》是《聖經》新約的一捲書,本卷書共5章。記載了信心跟行為是同等重要,因為「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本書寫成時間大約在62年左右,應是新約中保羅書信之外的書信中最早寫成的書卷。
2樓:納蘭子澈
《雅各書》是《聖經》新約的一捲書,本卷書共5章。記載了信心跟行為是同等重要,因為「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本書寫成時間大約在62年左右,應是新約中保羅書信之外的書信中最早寫成的書卷。
書卷背景
「他癲狂了。」 這便是耶穌的親屬對他的觀感。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時候,『他的弟弟並不信他,』 聖經也沒有把雅各和約瑟、西門、猶大列為耶穌的早期門徒。
聖經的記載也表明復活了的耶穌曾向雅各顯現,這使雅各確信同母異父的哥哥耶穌就是彌賽亞。據使徒行傳記載,在五旬節之前,馬利亞和耶穌的弟弟已經在耶路撒冷的一間樓房裡與使徒們一起聚集禱告。
聖經的雅各書第一章的12到18節簡單講了什麼
3樓:孤獨者靈凝
1:12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
1:13 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 神試探」,因為 神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
1:14 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的。
1:15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1:16 我親愛的弟兄們,不要看錯了。
1:17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1:18 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們,叫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
一12 雅各結束討論從神而來的試煉時,宣稱那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裡所說的冠冕,不是王者的冠冕,而是得勝者的桂冠,會在**的審判台前頒授。
當然,這裡並沒有暗示永生是忍受試驗的獎賞;而是指那些堅毅不屈的人,會因這生命的素質而得尊榮,並可以在天堂裡,更深刻地享受永生。在天堂裡,每乙個人都會有滿溢的福杯,只是他們所得的福杯大小不一,盛載天堂福樂的容量也大小不一。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冠冕的含意;得冠冕是指更圓滿地享受天堂的榮耀。
現在,讓我們來思想這段關於從神而來的試煉的**,在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各種試驗來臨時,我們應作怎樣的反應呢?應該對生命中的各種不幸作出憤懣的投訴,還是喜樂並感謝主賜下困苦?
應該四處向人訴苦,還是默默地承擔呢?應該用將來以麻醉自己,冀望明天會更好;還是面對今日的境況,在各種遭遇中察看神的作為?應該哀傷自憐,還是捨己以服侍他人?
一13 這裡所討論的主題轉為不潔的試探(13~17節)。聖潔的試煉,是要使我們磨練出最美好的素質;相反,不潔的試探,是要誘發我們內心最壞的本性。有一點必須清楚說明。
我們被試探去犯罪時,要知道試探並不是來自神的。誠然,神會試驗人的信心,但他卻永不會試探人,引誘人犯任何形式的罪。他與惡毫無瓜葛,他也不引誘人犯罪。
一14 人總愛將犯罪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如果他不能怪罪於神,就會採用現代心理學的立場,指出犯罪其實只是一種病態。他希望可以藉此逃避審判。
然而,犯罪並不是病態,而是在道德上的敗壞,人必須為此作出交待。有人甚至會怪罪於死物。然而,物質本身並不是罪惡。
罪惡也不是從那裡衍生出來的。雅各溯本尋源,指出關鍵所在:「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的。
」罪惡來自我們的內心,來自我們固有的、**的、墮落的、敗壞的本質。耶穌說:「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瀆。
」(太一五19)
雅各在本節所用的私慾一詞(注1),可以是指任何的慾望──正當的或**的。這詞本身並沒有善或惡的含意。不過,在新約聖經中,這詞差不多毫無例外地用來形容**慾望;這裡的含意就肯定是這樣了。
這裡將私慾比作乙個**的婦人,四處炫耀她妖豔的魅力,並要引誘人上釣。我們每乙個人都會被試探。卑劣的私慾和不潔的慾望常慫恿我們去犯罪。
我們被自己的私慾牽引**的時候,是不是毫無抗拒之力的呢?不。我們可以從腦海中驅除各種惡念,並集中去思想純淨清潔的事物(腓四8)。
而且,在面對強烈的引誘時,我們可以向主呼求,因為「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一八10)。
一15 如果確是這樣,哪我們為什麼還會犯罪呢?答案就是: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
我們本應驅除惡念,但卻加以慫恿、助長,甚至享受罪中之樂。雅各用男女交媾來比喻這種對罪的默從。私慾既懷了胎,便生出乙個醜惡的嬰孩,名叫「罪」。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經常繫念著乙個應禁戒的行動,總有一天我們會做出來。大衛與拔示巴的例子(撒下一一1~27),生動地說明私慾懷胎然後生出罪來的整個過程。
雅各說:「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罪並不是毫無果效的,而是會生發出其自有的結果。
所謂罪會生出死來,可以有幾種理解。首先,亞當因犯罪,為自己和後裔招來肉身的死亡(創二17)。但罪惡也帶來永恆的、屬靈的死亡──最終與神和他的祝福分隔(羅六23上)。
此外,有另一含意,就是罪會為信徒帶來死亡。例如,提摩太前書五章6節說,乙個信主但好宴樂的寡婦,活著也是死的。即是說,她在浪費生命,完全不能成就神拯救她的旨意。
對乙個**徒來說,若與神沒有相交,沒有交往,即雖生猶死。
一16、17 人在犯罪之後,往往會諉過於神。他們埋怨自己的創造者:「為什麼把我創造成這樣?
」然而,這是自欺欺人的。只有美善的恩賜是來自神的。事實上,他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的**。
雅各將神形容為眾光之父。在聖經中,「父」這個字有時是指創造者或源頭(參看伯三八28)。因此,神是眾光的創造者或源頭。
然而,眾光是指什麼呢?當然包括各種天體──太陽、月亮和星宿(創一14~18;詩一三六7)。不過,神也是一切屬靈之光的源頭。
因此,我們應以他為宇宙中各種形態之光的源頭。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神並不象他所創造的各種天體。
這些天體不斷在轉變,他卻永不改變。或許雅各不但思想到太陽與星宿暗淡的光輝,也想到眾星與地球之間在執行時不斷改變的關係。太陽、月亮和眾星宿的特色就是常變。
轉動的影兒,可以理解為因轉動而產生的影兒。這可以是指當地球繞著太陽執行而自轉時所造成的影子,也可以是指天體虧蝕。例如,日蝕就是因月亮的影子投在地球上,日光被月亮遮蔽形成的。
然而,神卻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因轉動而造成的影兒。他的賞賜與他一樣是全備的。因此,很難想象他會引誘人犯罪。
試探源於人**的本質。
讓我們察驗我們面對試探時的信心。我們是否樂於讓惡念在我們的腦海中徘徊,或即時將之驅走?犯罪的時候,我們是否砌詞說那是身不由己的?我們被引誘犯罪時,是否諉過於神呢?
在書憤這首詩中作者是因為什麼而憤的
北望山河,報國無門。所以感嘆諸葛亮,伯仲間 是暗指自己 書憤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結合詩歌論述 書憤 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 樓船 鐵馬 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
求電影。著名的女作者,他寫的書主角最後都會死,但當有一天,她發現她書中的主人公都真有其人
文字形容的是不是這個 轉 筆下求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 2006 稅審計員哈洛德 威爾 法瑞爾 最近總覺得耳邊總有乙個女人 艾瑪 湯普森 聲音在念叨,就像是人們生活中的種種片段的旁白。而在他的生活過程中或是即將經歷的種種生活細節盡在旁白的 掌握 中,從刷牙 洗臉的各個步驟到穿...
回鄉偶書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1 回鄉偶書 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 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 歲月滄桑 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2 原文 回鄉偶書二首 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其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