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蘇嘉愛娛樂
是太常寺。
太常寺是封建社會中掌管禮樂的最高行政機關,秦時稱奉常。漢景帝六年 (西元前151年)改稱太常(《漢書·百官公卿表》)。漢以後改稱太常寺、太常禮樂官等。
太常卿下屬職官與**密切相關的為太常博士,協律都尉(校尉),太樂署的令、丞,以及漢以後建置的鼓吹署令、丞,清商署(部)的令或丞等。
與禮樂儀制有關的**為太常博士,或稱太樂祭酒、太樂博士。兼及樂制和曆算的**。視地位高低稱協律都尉(校尉)、協律中郎將、協律郎、雅樂部、鐘律令、鍾律郎等。
其中的協律都尉、鐘律令常常就是太樂令。太常所屬個署、局、部的分並關係,因朝代和主管。
擴充套件資料
太常是中國古代朝廷掌宗廟禮儀之官。本名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為太常;一說西漢初名太常,惠帝改為奉常,景帝時恢復舊稱。新莽改名秩宗。
東漢復稱太常。秦時稱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西元前144年)更名為太常,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
其屬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藥、太醫(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其主要職責,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
祭祀時充當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寢廟園陵及其所在的縣。
太常每月要巡視諸帝陵墓一次。漢代因太常事重職尊,其位列於諸卿之首。西漢時多以列侯任該職。由於該官涉及宗廟和典禮,在其位者動輒見咎。
2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的官廷燕樂
隋朝設立的禮樂機構「太常寺」中,有掌管**的部門「太樂署」(雅樂)、「清商署』(俗樂)和「鼓吹署」(禮儀**)。開皇二年(582),隋文帝下令整理**,引起了一場關於樂律的爭論。這時由於國內民族之間以及中外之間**文化的交流,樂律的差別問題引起**家的注意。
鄭譯上書閘述龜茲樂律,把中原樂律和西域樂律結合起來。這種龜茲樂律大概是西域廣泛流行的屬於西域樂系的一種古老樂律。因用琵琶定律比較方便,所以傳入中原之後,就被一些**家採用。
它對隋唐燕樂樂律有一定的影響。所謂燕樂是因為常用在宮廷宴會(燕通宴)上而得名,後來也泛稱隋唐新興起的**為燕樂。
隋代初年,宮廷燕樂置七部樂:(1)國伎,即西涼伎,出於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2)清商伎,指中原和江南地區的傳統**;(3)高麗伎,高麗在今朝鮮;(4)天竺伎,天竺指古印度;(5)安國伎,安國即今中亞布哈拉;(6)龜茲伎;(7)文康伎,是最後的乙個結束節目。此外,又雜有疏勒(今新疆喀什噶爾)、扶南(今柬埔寨)、康國、百濟(朝鮮古國)、突厥、新羅(朝鮮古國)、倭國(指日本)等伎。
隋煬帝時又加以調整,定為九部:清樂(即清商伎)、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即文康伎)。這些專案可以反映,當時朝廷已經廣泛地蒐集到國內外的多種樂舞。
但這些只是朝廷舉行宴會時樂舞表演的節目次序單,目的在炫耀皇帝的「威德」,不能反映當時社會上新**的內容。
3樓:幾粒公尺飯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國樂強盛。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燕樂成為它的主要標誌。燕樂是當時宮廷俗樂的總稱,包括各種聲樂、器樂、舞蹈乃至散樂百戲等,其主體是歌舞**。
歌舞**中,大曲(包括法曲)又居於重要地位。燕樂大曲較以前的相和大曲和清樂大曲更細緻,更複雜多變,其結構也龐大得多,標誌著歌舞**發展的乙個高峰。燕樂在樂器運用上也較前代有了很大發展,以琵琶為中心,同時引用諸多從邊疆和國外傳入的新樂器。
隋唐燕樂(泛指宴享娛樂的歌舞)主要就是由樂舞伎人表演的。其形式品種之豐富,技藝之高超,隊伍之龐大,以及在社會上流傳之普遍與深入,都可以說是既空前又絕後的。娛樂性更強的是坐、立部伎和歌舞大曲。
坐部伎在堂上演奏,規模較小;共六部。立部伎共八部,在堂下表演,規模較大。主要節目有《破陣樂》、《慶善樂》、《聖壽樂》、《鳥歌萬歲樂》、《龍池樂》等。
《新唐書.禮樂志》載:太常(主管樂舞的大臣)考核坐部伎,不合格的轉去立部,立部也不行,就送去學雅樂。
可知坐部伎人的藝術水平是最高的。
《新唐書.禮樂志》載:唐朝盛時,隸屬宮廷樂舞機構太常寺和鼓吹署的樂人、音聲人、太常樂戶子弟等樂工舞伎總數竟有數萬人。開元二年,唐玄宗把演出燕樂的伎工從太常寺分離出來設立了內教坊,又在長安、洛陽兩地設定了四處外教坊。
另外,宮中還有特選的尖子三百名,由玄宗親自參予培訓排練,人稱"梨園**"或"皇帝**"--這也是我國戲曲界習稱"梨園行",演員稱"梨園**"的由來。
宮廷燕樂所表演的節目主要有
九、十部伎,其中除繼承中原傳統的《燕樂》、《清商樂》,大多是來自外地、外族的樂舞。如《西涼樂》--來自西涼(今甘肅敦煌)。《天竺樂》--天竺即今印度。
《高麗樂》--朝鮮傳入。《龜茲樂》--古龜茲國,在今新疆庫車一帶,是唐代最盛行的舞種之一。《安國樂》--今烏茲別克布哈位一帶的樂舞。
《疏勒樂》--傳自今新疆喀什一帶。《康國樂》--古康國,在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高昌樂》--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的樂舞。
從這些樂舞的傳入地區可以看出,大多來自古西域,這和唐時絲綢之路的繁盛是分不開的。這些樂舞不僅供燕享娛樂,也有顯示國威的典禮儀式意義。
隋唐燕樂是應宮廷貴族的燕享之需發展起來的,與雅樂的儀典、教化功能相反,它體現的是樂文化的娛遣功能。盛唐燕樂的最高成就是宮廷燕樂,安史亂後,宮廷**散落民間,燕樂盛於豪門、幕府、市井、民間,席捲了社會各個階層。文人、女伎逐漸成為燕樂的主角,燕樂沿著文人化、娛遣化的方向向狹深發展。
其結果之一即是導致了詞的誕生。
4樓:五行神話
隋朝設立的禮樂機構「太常寺」中,有掌管**的部門「太樂署」(雅樂)、「清商署』(俗樂)和「鼓吹署」(禮儀**)。
隋朝的京城叫什麼?在今天的哪?
5樓:繼潤
隋朝的京
城叫大興城,在今天的陝西西安。
唐代長安城,初名大興內城,始容建於隋朝開皇元年,唐朝建立後,易名為長安城,屬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亦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外國文獻上稱為胡姆丹。隋代的大興城人口在隋文帝開皇之治時為25萬人(一說60萬人),到了武則天時期達到100萬左右。
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面積達83.1平方公里。城內百業興旺,最多時人口在市轄區為200萬人,而市區則超過100萬人。
唐朝末年這裡被拆毀,其遺址位於於今陝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帶。2023年,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6樓:精分3iari撫
隋朝的京城當時叫大興城,是隋代開國皇帝楊堅命人修建的!唐朝時改叫長安城!應該是現在的西安!但,後來隋煬帝楊廣殺了他的父親文帝楊堅,又在把京城遷到了洛陽!稱為東都!
記得採納啊
7樓:手機使用者
隋朝公元581年建都在大來興,大興城源是隋文帝在位時命著名建築師宇文愷主持修建的,於當時國都長安城東南營建,習慣上仍稱長安,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581年--606年為隋都)。 隋煬帝時又命宇文愷營建東京洛陽城(現河南洛陽),遷都洛陽 (606年—618年為隋都).
兩都為隋朝最為重要的建設專案。
隋朝快速滅亡的原因是什麼,隋朝滅亡的原因
隋朝的 集權和中國歷史上其它大一統朝代有很大不同,在內部沒得到充分理順的情況下隋煬帝又是三征高麗,建東都洛陽,挖運河等浩大的工程。導致內外因素一起爆發,成了乙個短命的王朝。講清隋朝問題,就不能不提前面的北周,宇文泰建立的北周政權和其它政權不同之處是北周更像一 份制企業。宇文泰與北齊對抗時,全面處於劣...
隋朝創立了什麼制度,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飄 三省六部制 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 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 時稱尚書檯 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 政令和政策的...
隋朝有什麼樣的歷史貢獻隋朝對歷史的貢獻
1.政治上 隋朝的統一結束了南北朝的 局面,為社會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廢除了宰相制度,改用六部,加強的封建 統治,鞏固了封建制度。設立科舉,有利於選拔人才,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是封建制度在選官制度上的完善。2.經濟上 全國統一,加強了南北方的交流,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結束了長期的戰亂 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