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哪些唐朝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

2021-03-07 23:15:16 字數 5552 閱讀 2417

1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

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從**到地方的官制;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

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頻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繼出現了受唐文化影響的白鳳文化、天平(奈良)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貞觀)文化。

另外,現在日本的和服才最接近「唐裝」,我們現在所謂唐裝,其實是清朝的馬褂

2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以前,中國文化經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到唐代中日兩國交往更加頻繁。中國商人用遠航船只載著大量的絲綢、香料、瓷器等前往日本**;日本商人也帶來瑪瑙、琥珀、**和特產進行商業交易,對兩國經濟交流都起著積極作用。

唐代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深。從630年(貞觀四年)到838年(開成三年),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來到長安,每次遣唐使的組織都很龐大。除正式的使臣之外,還有大批的執事人員和學生、學問僧、醫師、畫師、玉生、鍛生、鑄生、細工生(各種手工工匠)等隨行。

最多的一次曾達到651人。這反映了日本積極廣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他們全面地學習唐的政治、法律制度、文學藝術、哲學、佛學、醫學、天文曆法、建築、工藝技術及生活習尚等,對後來日本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645年(貞觀十九年),日本孝德天皇實行「大化改革」,在唐長期留學的高尚玄理等被任命為國博士,參議國政。在經濟上,他們根據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將土地收歸國有,實施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在政治上,仿照唐朝官制,改革了行政機構等。

實行革新的內容基本上都和唐朝的制度相似。

在建築方面,日本的國都「平京城」(京都)、宮室、寺院的建築,全仿唐式,京都的市容街道和長安一樣,也有「朱雀大街」「東市」、「西市」等名稱。

在文字方面,日本在8世紀以前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貝真備根據漢字的楷書偏旁、冠蓋,特創「片假名」文字,學問僧海空採用漢字的草書,創造「平假名」文字。這種新體文字的創造,有利於日本文化的發展。

唐朝時中國人也不斷東渡日本,其中有使臣、僧侶和商人等,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鑑真最為著名。鑑真(公元688~763年),揚州人,俗姓淳於,是著名的佛教律宗大師。

743年(天寶二年),應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的邀請東渡日本,經過6次努力,歷盡艱險,雙目失明,於753年(天寶十二年)到達日本。鑑真學識淵博,對日本的佛教、建築、雕塑、藝術、醫學等有重大影響。在他的設計與指導下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塑造了一些佛像。

他還為日本鑑定了許多中草藥,並著有《鑑上人秘方》的醫書,對日本醫藥方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3樓:匿名使用者

太多了!最明顯的就是文化!日語中有很多漢字,他們的房屋設計和中國古建築類似!而且他們的和服和唐裝很相似!

唐朝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

4樓:玉森嫣

政治:日本

bai效仿唐du朝進行政治改革zhi,即大化改新,廢dao除奴隸制。設三省六內

部制,現在日容本的**部級還稱作省。

經濟:唐朝時,兩國經濟交往頻繁,唐朝時的瓷器,茶,絲綢等大量運入日本。

文化:日本參照中國文字創立了日本文字。今天日文裡都還有中國字的影子。

社會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榻榻公尺。

建築風格:東京都採用了洛陽宮殿風格,西京都採用了長安風格。

宗教:鑑真東渡等等。

5樓:翟妍仇維

中國的文化全方位的流入日本

6樓:方馨敬未央

是**all

japen

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的過度

唐朝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7樓:匿名使用者

一、 遣唐使

618年唐朝建立後,很快出現國力強盛、各方來朝的局面。623年,曾為遣隋使成員的惠日上書天皇,認為「唐律令齊備」,應派遣使者。630年,朝廷任命犬上御天田為最初的遣唐使,出使唐朝。

一直到894年菅原道真建議停止派遣止,日本前後共任命19次遣唐使節團,成行15次。另外褂?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節團訪問日本。

遣唐使節團成員有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學僧、水手、醫師等,早期200人左右,後期多達到500人左右,分乘四艘船,但到長安或洛陽的使節僅幾十人。留學生、留學僧在唐朝逗留時間較長,深受大陸文化的影響,且回國後積極加以傳播。遣唐使的任務除在政治上發展同唐朝的睦鄰關係以及在經濟上換取宮廷貴族需求的珍貴物產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律令、文化、佛教等。

九世紀末遣唐使停止的原因主要是航路危險、唐朝衰敗、**財政困難、民間**興起等等,但兩國之間連續200多年的頻繁往來,對日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如同前述,下面分析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

二、 唐風文化

通過中日兩國頻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繼出現了受唐文化影響的白鳳文化、天平(奈良)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貞觀)文化。

白鳳文化是指從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遷都奈良前一段時期的文化,由白雉年號(650—654年)而得名。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為中心,但前期受大陸六朝文化影響,後期受唐朝文化影響。天武天皇時期確立了以伊勢神宮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嘗會制度,同時大力保護佛教,實施佛教國教化,為此建造大官大寺、藥師寺等官寺,舉行講解護國經典法會。

各地貴族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時,全國共有545所寺院。作為白鳳文化的代表,當時遺留下來的代表性建築有藥師寺東塔、山田寺迴廊等,雕刻有藥師寺金堂藥師三尊像等,代表性繪畫有法隆寺金堂壁畫、高松冢古墳壁畫等。另外還有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創作的漢詩作品以及額田王、柿本人麻呂創作的長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錄在奈良時代編撰的《懷風藻》和《萬葉集》中。

雖然天平文化取自聖武天皇在位時的天平年號(724—748),但在廣義上是指整個奈良時代(710—794)的文化。這一時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響,並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內的貴族文化。這一文化首先體現在為樹立天皇家族神聖權威而編撰國史上。

712年成書的三卷本《古事記》,利用假名表記,以天皇家族為中心,講述開天闢地、天孫降臨、神武東征、武尊討伐至到推古天皇的故事,內容多神話傳說,但從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形成時期的某些痕跡;720年成書的30卷本《日本書紀》,是漢文編年體史書,內容從神話時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統天皇,史料價值較高,但仍需要批判分析性引用。官府修史持續到平安時代中期,共有六部用漢文撰寫的歷史書籍,即《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書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包括《日本書紀》在內,統稱《六國史》。另外在713年,朝廷命令諸國編撰山川名稱**、鄉土特產、古老傳說等,即漢文記載的地方志《風土記》,目前僅剩常陸、出雲、播磨、豐后、肥前五國的《風土記》,而且大多殘缺不全。

在統治思想方面,天皇朝廷大力提倡儒學和佛教。**建立培養官吏的教育機構,**稱為「大學」,地方稱為「國學」。大學的學生為官五位以上子弟,考試合格者錄為**,但根據有關規定,五位官僚以上的子弟可自動成為**,即所謂的「蔭位制」,因而大學不過是強化貴族子弟的文化修養之地。

大學的課程有習《論語》、《孝經》等經書的明經道、習律令的明法道、習漢文歷史的紀傳道等。國學的學生多為郡司子弟。佛教在國家保護下繼續興盛,聖武天皇在741年下詔建立國分寺,即每個「國」建立乙個國家寺院,同時在743年下詔造大佛塑像,歷經10年終於建成東大寺大佛。

當時還有「七大寺」以及「南都六宗」之說,也就是建造藥師、大安、元興、興福、東大、西大、法隆等七個較大的寺院及三論、成實、法相、俱舍、華嚴、律等六個佛教流派。但在奈良時代初期,主張「若順經典,能護國土,如違憲章,不利人民」的法相宗深得朝廷的支援,因而比較興盛。754年,大唐和尚鑑真東渡日本以後,天皇朝廷賜田地,建寺院,予以支援,因而律宗在日本得到廣泛傳播。

由於佛教的國家化,當時名聲較大的僧侶既是宗教家、學者,又是地位較高的政治家,深受天皇的信任。

在文學藝術方面,奈良時代也較前乙個時代出現了長足的進展。其中以假名寫成的《萬葉集》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約4500首和歌,作者從天皇到平民、關東的農民及服兵役的防人等。繼白鳳文化時期的額田王、柿本人麻呂之後,山上憶良、大伴家持為奈良時代的歌人代表,統稱為四代歌人。

奈良時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築物有東大寺法華堂、正倉院、唐招提寺等,代表性雕塑有東大寺法華堂執金剛神像等,代表性繪畫有鳥毛立女屏風——樹下美人圖等,均具有盛唐文化影響的痕跡。特別是在收藏皇室寶物的正倉院中,其物品充分顯示了東西文化交流的影響。

八世紀末到九世紀末的平安初期(弘仁•貞觀)文化仍深受唐文化的影響,但在這一時期,民間佛教興起,而且將外來宗教與本地宗教加以混合,形成「神佛習合」。著名僧侶最澄隨遣唐使到唐朝,回國創天台宗,自建戒壇,確立了延曆寺在日本佛教界的中心地位。另外乙個著名僧侶空海亦曾在唐習密教,回國創真言宗。

兩流派均主張山中修行,因而其寺院據山形而建,留下的代表性建築物有室生寺金堂、五重塔等,其中的佛像也多帶神秘感。另外,由於****多為擅長唐文化的文人、學者,而且宮廷常召集詠漢詩的宴會,因而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漢詩集,如《凌雲集》、《文華秀麗集》、《經國集》等,致使該時代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國風黑暗時代」。

三、 國風文化

國風文化包括10—11世紀攝關政治時期的藤原文化及11世紀末到12世紀末院政時代的平安末期文化。

遣唐使停派、特別是唐朝在907年滅亡後,日本逐漸形成在吸收、消化大陸文化基礎上的獨特審美意識,並出現了體現其意識的假名文字、美術、生活及獨特性觀念。儘管從五世紀開始日本人就用漢字表述其發音,但假名字母到11世紀初才大體成型,並由此推動了以和歌為首的國文學的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有《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枕草子》、《紫式部日記》等。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大多文學作品是由女性創作,其原因貴族社會的逐漸成熟使有閒文化女性增加、女性最先使用假名文字、攝關家族的女性以其文學修養獲得天皇的寵信等。

例如藤原道綱之母的《蜻蛉日記》,細膩地描述了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心理;宮中女官紫式部創作的世界聞名的長篇**《源氏物語》,通過主人公光源氏的戀愛和命運,出色地描寫了宮廷貴族的奢侈生活與人物微妙的心理狀態,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變動趨勢。

在佛教的傳播或普及上,權門貴族的作用逐漸增強,而且出現了佛神合一(即「本地垂跡說)的趨向,即用佛教的釋迦現身、普濟眾生的思想來解釋日本歷來崇拜的神靈,甚至將天照大神看做是大日如來之化身。另外也出現了以民間傳播為社會基礎的淨土宗,與過去追求現世利益的佛教不同,淨土宗主張逃脫今世的苦難,最終進入極樂淨土,並出現了《往生要集》、《日本往生極樂記》、《拾遺往生傳》等宣揚淨土宗的書籍。在藝術方面,出現了以日本風景為題材的「大和繪」和日本式的寺院建築,如水以池為中心的平等院鳳凰堂等。

平安末期文化的特徵是貴族文化溶入武士、平民的內容,例如「田樂」、「猿樂」等平民藝術的出現,描述武士及平民生活的《今昔物語集》、描述平將門之亂的《將門記》、描述陸奧地區前九年之戰的《陸奧話記》、民間歌謠集《梁塵秘抄》等。在繪畫方面,有描述平民生活的《年中行事繪卷》,即使在《源氏物語繪卷》中,也可以看到武士及平民的影響。這一時期還有《大鏡》、《今鏡》等國文體歷史書籍。

中國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唐朝文化對日本有哪些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 經濟 軍事 文化 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 大化改新 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從 到地方的官制 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 大寶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

唐朝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唐朝文化對日本哪些方面產生影響

政治bai 日本效仿唐朝進du 行政治改革,即zhi大化改新,廢除dao奴隸制。設三省六部製版,現在權日本的 部級還稱作省。經濟 唐朝時,兩國經濟交往頻繁,唐朝時的瓷器,茶,絲綢等大量運入日本。文化 日本參照中國文字創立了日本文字。今天日文裡都還有中國字的影子。社會生活 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榻...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有哪些?

在5世紀初,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程序中 554 628 以聖德太子 574 662 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 儒 墨及佛家等思想,結合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