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數的演算法不同,為什麼結果不同?詳見補充

2021-03-17 14:18:02 字數 4250 閱讀 1036

1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一樣,

正確的是(26.5 *2 +25.9)/ 3 =;第二種方法錯了

2樓:噢噢啊啊談談

【1】(26.1+26.9)/2=26+(0.1+0.9)/2=26.5

【2】(26.5+25.9)/2=[26+0.5+26+(-0.1)]/2=26+(0.5-0.1)/2=26.2

上面的計算式,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的演算法其實質就是這樣的:

[(26.1+26.9)/2+25.9]/2=(26.1+26.9)/4+25.9/2=13.25+12.95=26.2

你想:(26.1+26.9+25.9)/3??=??(26.1+26.9)/4+25.9/2

能相等嗎?肯定不相等的!因此,第二種計算方法是錯誤的!!!

商品利潤不能低於30%比如進貨價是100元有人說除以0.7 有人說是乘以1.3..為什麼這兩種演算法結果不一樣呢? 15

3樓:匿名使用者

售價不能低於:100×1.3=130(元)①商品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②利潤=成本×利潤率

③售價=成本+利潤

=成本×(利潤率+100%)

商品利潤不能低於30%,即至少利潤率為30%。

如進貨價是100元,

利潤=成本×利潤率

=100×30%

=100×0.3

=30 (元)

售價=成本×(利潤率+100%)

=100×(30%+100%)

=100×130%

=100×1.3

=130 (元)

或    售價=成本+利潤

=100+30

=130 (元)

4樓:冷de陌

兩種演算法結果不一樣,一方面是來自是數**算上的區別,另一方面來自於業務本質的區別。

一、對於數學本質上的區別的理解。

a除以0.7,相當於a乘以 10/7,或相當於約乘以1.43;而乘以1.

3,本身和乘以1.43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2種演算法是不一樣的結果。進價100元乘以1.

3,和進價100元除以0.7,結果必然是不同的。

二、業務本質上的區別。

2.1 乘以1.3或乘以(1+30%),是指利潤直接孳息於進價。

這種理解,就相當於「30%的利潤」是在進價100元之外孳息而來的,也就是說 售價= 進價+進價的30%,這個時候,「利潤不低於30%」,就是說售價應該是 ≥ 100元×(1+30%)=130元 以上。

2.2 除以0.7,或除以(1-30%),是指利潤除了直接孳息於進價外,還要在總的售價佔比中要達到一定的比例。

這種理解下,「30%的利潤」要求利潤在售價中的佔比要至少佔30%;或者說進價要在售價中的佔比不能高於 70%。 這個時候售價的構成就是 = 30%是利潤+70%是進價,因為100元的本金要佔售價的70%, 那麼售價就為 100元/0.7=143元以上了。

擴充套件資料:

各種利潤計算方法

毛利毛利是商品實現的不含稅收入剔除其不含稅成本的差額,因為增值稅是價稅分開的,所以特別強調的是不含稅,現有進銷存系統中叫稅後毛利。

1.毛利計算的基本公式是:

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稅率)

3.不含稅進價=含稅進價÷(1+稅率)

4.從一般納稅人購入非農產品,收購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17%進項稅額,銷售按17%交納銷項稅額。

5.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非農產品,其從稅務局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4%進稅額,銷售按17%交納銷項稅額。

6.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非農產品,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時按 17%交納銷項稅額。

7.總的來說,增值稅是一種價外稅,它本身並不影響毛利率,影響毛利率的是不含稅的進價和售價。要正確計算毛利率,只要根據其商品的屬性,按公式換算成不含稅進價和售價就可以了。

淨利淨利指毛利減掉所有的費用及稅額所剩下的利潤。

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是企業利潤的主要**。它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利潤。

其內容為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扣除期間費用之後的餘額。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等於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應負擔的流轉稅,通常也稱為毛利。其他業務利潤是其他業務收入減去其他業務支出後的差額。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5樓:小霞

除以0.7是錯誤的,零售價應該是乘以1.3,就是130元/件進貨價(成本)=100元,利潤=30元

進貨價=100,如果除以0.7,零售價就是142.86元/件這樣利潤就是(142.63-100)÷100x100%=42.86%,利潤不是30%

零售價是130元/件

利潤率=(130-100)÷100x100%=30%

6樓:寂寞視角

商品的利潤,如果以進貨價算利潤的30%就是*1.3,

如果以賣出的最低價算利潤的30%就是除以0.7

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區別

7樓:志鵬真厲害

1、意義不同

平均數:是表示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量數,是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這組資料的個數。是反映資料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

加權平均數:大小不僅取決於總體中各單位的數值(變數值)的大小,而且取決於各數值出現的次數(頻數),由於各數值出現的次數對其在平均數中的影響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權數。

2、演算法不同

平均數: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資料的個數。

加權平均數:將各數值乘以相應的權數,然後加總求和得到總體值,再除以總的單位數。

3、優點不同

平均數:能夠利用所有資料的特徵,而且比較好算。另外,在數學上,平均數是使誤差平方和達到最小的統計量,也就是說利用平均數代表資料,可以使二次損失最小。

因此,平均數在數學中是乙個常用的統計量。

加權平均數:在生活實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無法詮釋公平的事件趨向於合理化。符合科學發展觀。

8樓:是你找到了我

一、性質不同

1、平均數:是表示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量數,是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這組資料的個數

2、加權平均數:是根據權數的不同進行的平均數的計算。

二、演算法不同

1、平均數:分為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平方平均數、指數平均數、中位數等,演算法各不同。

2、加權平均數:將各數值乘以相應的權數,然後加總求和得到總體值,再除以總的單位數。

9樓:匿名使用者

平均數是指在一

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這組資料的個數。小學數學裡所講的平均數一般是指算術平均數,也就是一組資料的和除以這組資料的個數所得的商。在統計中算術平均數常用於表示統計物件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資料集中位置的乙個統計量。

既可以用它來反映一組資料的一般情況、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進行不同組資料的比較,以看出組與組之間的差別。用平均數表示一組資料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產量、平均成績等等。

加權平均數是不同比重資料的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就是把原始資料按照合理的比例來計算,若 n個數中,x1出現f1次,x2出現f2次,…,xk出現fk次,那麼

叫做x1、x2、…、xk的加權平均數。f1、f2、…、fk是x1、x2、…、xk的權。

公式:,其中

。f1、f2、…、fk叫做權(weight)。

說明:1)「權」的英文是weight,表示資料的重要程度。即資料的權能反映資料的相對「重要程度」。

2) 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情況,即各項的權相等時,加權平均數就是算術平均數。

10樓:我累個咋

加權平均數是不同比重資料的平均數,加權平均數就是把原始資料按照合理的比例來計算。

平均數是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資料的個數。平均數是表示一組資料集中趨勢的量數,它是反映資料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

而普通的算術平均數的權重相等,都是1,(比如,3和5的平均數為4)也就是說它們的重要性相同,所以平均數是特殊的加權平均數。

11樓:遇耘歐陽蘊和

平均數就是加權平均數

加權平均數不一定是平均數

加權平均數有權

全就是每乙個數所占有的比值

ps:我自己這麼理解

什麼是平均數原理,平均數的含義

平均數就是可以作為一組資料代表的數。它的原理其實就是將資料兩兩平均,最後得出乙個數。比如1,2,3,4,5,它們的平均數就是1 2 3 4 5 5 3其實我們可以把它看作1和5平均得3,2和4平均得3,最終3可以很好的作為這組數的代表。就是這樣。在小學數學中的統計與概率這一領域,平均數 中位數 眾數...

兩組個數不同的資料,平均數怎麼進行比較

假設在你知道給你評分的這50個人及20個人每人分別給你多少分的情況下,可用標準差或標準差係數來解決,這是建立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才能算的。當然,由於個體數量多,計算過程會相當繁複。首先,計算出每一組的簡單算術平均數 然後,每組分別計算出每個數值跟該組平均數的離差,然後把這每乙個離差分別計算它的平方,然後...

為什麼不同物種的壽命不同,為什麼不同物種的壽命不同 5

為什麼不同物種的壽命要相同呢?你能回答這個,你的問題就解決了。這應該算是哲學問題。順便說一句,恐龍沒有幾萬年的壽命。 我想是代謝速度不同, 生命長的動物數量少 人除外 生命短的動物數量多,這樣生態才平衡. 這取覺於動物的習性,以及它們的生理特點.通常冷血動物的壽命較長.由於他生理活動緩慢,減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