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深」說的很對,看來也是看了正史的朋友。正史裡,李嚴作為川蜀軍團的領袖人物,在劉備建立的蜀國中算是重量級力量了,關羽所率的荊州軍團其實是劉備的根底,只是為了防範魏和吳勾連,不得不放在外面,而作為皇帝的劉備,在成都附近部署的軍隊大多是川蜀的降軍。劉備不可能不知道軍團間的勢力平衡對乙個國家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在努力保持這種平衡。
當他危亡之際,為了繼續保持這種平衡,不得不把李嚴提拔起來,為的是怕諸葛做大之後自己當皇帝。不過後來李嚴因為籌糧失職,又慌騙北伐軍回退,被諸葛聯名幾個大臣給貶成了庶民。其實劉備這大耳賊就是不相信諸葛亮,怕他自己造反,為了他那個無能之極的傻兒子,試探諸葛。
個人感覺,如果不是傳位給劉禪,而是給劉永(後來劉禪投降時,劉永殺了自己全家),歷史都不會成為三分歸晉的地步。
2樓:匿名使用者
嘿嘿,平衡勢力啊,諸葛亮是劉備入川時的班底這一勢力的代表,而李嚴則代表了蜀中原有勢力,單獨任命諸葛亮,蜀中原勢力肯定不服,讓李嚴出來,他們也就沒什麼意見。諸葛亮公正可不代表其他人公正,如果沒有李嚴的平衡,蜀中勢力肯定會受到一些排擠和打壓,自然會產生尖銳的內部矛盾,這對於國家絕對是不利的。何況,對於帝王來說,沒有什麼人是可以絕對放心的,即使諸葛亮在當時再怎麼沒野心也不代表權利變大以後不會野心膨脹,所以需要李嚴來看著。
何況,諸葛亮的權力過大也就威脅到皇權的權威,每乙個帝王都不能容忍這種事發生。。諸葛亮比較幸運,劉禪有點缺心眼,再加上為人確實無可挑剔,才沒出事。看一下後面的歷史就知道,諸葛亮死後,朝廷每齣一條好的政策,即使和他的兒子諸葛瞻無關,人們也會把這好事算到他的頭上,可見其威望之高,影響甚遠。
要是稍微有點野心的皇帝遇到這麼乙個臣子都不得不提防,所以說完全信任不留任何預防措施是不可能的。不過李嚴這傢伙為了爭權奪利,沒有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一心想要和諸葛亮平起平坐才鬧出那麼一大檔子事來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你完全站在諸葛亮的角度看問題就會這樣了,真正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那麼神
4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怕就怕他篡位,好有個李嚴看著他,怕他功高蓋主,獨理朝政沒有乙個人是不變的,諸葛亮也一樣,再說是劉備了,他怎麼著也要給自己的兒子想想吧,就怕有個萬一呢
如何評價劉備託孤李嚴
劉備為了替二弟關羽報仇,結果遭到東吳陸遜的反擊,火燒連營七百里,損兵折將。後來在永安白帝城內一病不起。臨死時,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一同被受命託孤的大臣的還有李嚴。託孤李嚴大致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李嚴和諸葛亮分屬兩大陣營,諸葛亮是劉備舊部,李嚴是益州投降的軍事人員,他代表著益州劉璋的舊勢力,劉備這樣...
白帝城託孤事,如果劉備敢做華盛頓讓位與諸葛亮,諸葛亮敢不敢做亞當斯
首先說美國建國時的體制和三國時代的蜀國就不一樣,華盛頓當年他們在費城有個大陸會議,那次會議上就基本確立了checks and balances。也就是注定了繼承人這個問題上華盛頓說話並不是完全說了算。再來說劉備,劉備當年這麼說,被後來的史學家也好,政治家也好,認為是邀買人心,是想讓諸葛亮為他兒子死心...
三國劉備永安託孤,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不是真的想如
夢之影 個人認為就是為了給諸葛亮壓力,你看,古代人最重血緣親疏,就算諸葛亮再怎麼厲害,在劉備眼裡終是個外姓人,再者,劉備為漢室後代,肩負著復興漢室的責任,他認為天下就應該歸為劉姓,讓諸葛亮來不就有違他的初衷麼,劉禪在怎麼扶不上牆,但終究是他的親生兒子,就好像我們父母再怎麼覺得自己不乖,但絕不會允許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