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民風民俗
待客禮儀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他們的待客禮包括問候、互遞鼻煙壺(解放後此禮已逐漸消失)、飲食招待等。無論是專程來訪的貴客還是路過歇腳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問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並擺上各種奶食品、炒公尺、手把羊肉等,其間敬酒是必不可少的。
奶茶用銀質的碗盛著,與哈達一起獻上。敬酒時,要右手舉杯、左手託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包蒙古族的傳統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圓形尖頂,由圓形圍壁(哈納)和傘狀頂架組成,外面覆以羊毛氈,再用毛繩固定。圍壁、傘架均用木桿釘成。
包頂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氣透光。門小,木製,大多向南或向東南。蒙古包可以拆卸搬運,極適於游牧生活的需要。
服飾蒙古族的傳統服飾是蒙古袍,右衽,鑲邊,身長寬大,高領長袖,帶腰帶,配皮靴。夏袍是棉絲質的單夾袍,多紅、黃、 深藍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
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
婦女的帽飾、首飾多鑲珠寶和銀飾,顯得雍容華貴。喜穿軟簡牛皮 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
男子多戴 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 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 發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髮根,髮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髮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
顧站冠元代流行於蒙古族婦女中的一種高帽。長約一尺,筒狀,外包絲綢織物。花色品種各異,上面還裝飾著各式珠寶及美麗的孔雀毛。
根據所戴的「顧姑冠」可識別其身分和社會地位。在電影《馬可·波羅》、《成吉思汗》中都可見到戴著這種冠帽的婦女。
蒙古靴服飾工藝品。有皮靴、布靴(馬海靴)之 分。《馬可·波羅遊記》載:
「應知大汗賜一萬二千 男爵袍服各十三次,並附以名曰不裡阿耳之駝皮靴一雙, 靴上繡以銀絲,頗為工巧。」不裡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補花盤腸紋做裝飾。女用布靴常以通體杏花、山丹、牡 丹等花草紋與佛手、d字紋、八結腸紋和雲捲紋裝飾。
摔跤服及摔跤靴
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彩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
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五蝠捧壽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
**肥大,用10公尺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濕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製。膝蓋外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製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
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摔跤靴則是摔跤專用鞋。堅韌、厚實,靴子上有皮帶,穿時將靴底和靴筒纏綁牢固,以防滑倒和踢腳時脫落,且便於勾纏對方。婚俗
2樓:手機使用者
吃立節「吃立節」是龍州、憑祥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據說中法戰爭時,當地壯族人民因忙於抗擊外國侵略者而顧不上過春節,直到正月三十才凱旋而歸。為了慶祝勝利,補過春節,當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乙個節日來過,此後相沿成習。
歌婆節(歌墟)
壯族人民的歌婆節一般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
五、三月初
三、四月初
八、五月十二舉行。它是壯族地區傳統性的群眾活動。壯語稱「窩埠坡」或「窩坡」。
屆時,青年男女從各地匯集在固定地點,每次一天或數天不等,一般有數百乃至數千人參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對唱,這一組同那一組問唱,那一對同這一對唱答,並多是觸景生情、隨編隨唱。據文獻所記,「歌墟」始於宋代,明代的「歌墟」已與今接近。
婭拜節廣西者寧、索烏的壯族每年4月屬兔的那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48條魚,到婭拜山上祭奠壯族傳說中的婦女婭拜,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百姓與壓迫他們的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定名婭拜山。
每年到她遇難那一天,壯家人都要祭奠她,表達懷念之情。
苗族的節日
開年節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曆正、二月間或
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穀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
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原創的急!!
3樓:暗鯊者
傣族服飾,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黑色或白色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紋身的習俗很普遍,男孩到十
一、二歲時,即請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種動物、花卉、幾何紋圖案或傣文等花紋以為裝飾。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婦女的服飾以美觀大方著稱,民族特點濃郁,而且各地不同。
但束髮、筒裙和短衫這三樣則是相同的。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羊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傣族婦女的束髮不同於苗、瑤等族的束髮,她們是將頭髮打成髮髻頂於腦後,或稍偏於腦的一側,這種髮髻一般不束帶,有的僅鵯 梳子或頂塊花頭巾。傣族婦女的筒裙,式樣象水桶一樣,與景頗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長到腳背為特點。傣族婦女的短衫,尤其是西雙版的窄袖短衫,更獨具民族風格,袖管又長又細,僅夠穿進乙隻胳膊;衫身,除緊身外,長僅及腰部,後擺還不及腰部,少許脊背外露,時隱時現,為整個服裝增色不少。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被其他民族呼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齒,將牙齒用黑煙染成黑色,被傣族婦女認為是一種美,如同男女紋身一樣。在西雙版納外,隨處可見黑齒的老年婦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見了。
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乙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
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製。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製,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豔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乙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4樓:最愛《芒果
壯族的節日
吃立節「吃立節」是龍州、憑祥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據說中法戰爭時,當地壯族人民因忙於抗擊外國侵略者而顧不上過春節,直到正月三十才凱旋而歸。為了慶祝勝利,補過春節,當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乙個節日來過,此後相沿成習。
歌婆節(歌墟)
壯族人民的歌婆節一般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
五、三月初
三、四月初
八、五月十二舉行。它是壯族地區傳統性的群眾活動。壯語稱「窩埠坡」或「窩坡」。
屆時,青年男女從各地匯集在固定地點,每次一天或數天不等,一般有數百乃至數千人參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對唱,這一組同那一組問唱,那一對同這一對唱答,並多是觸景生情、隨編隨唱。據文獻所記,「歌墟」始於宋代,明代的「歌墟」已與今接近。
婭拜節廣西者寧、索烏的壯族每年4月屬兔的那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48條魚,到婭拜山上祭奠壯族傳說中的婦女婭拜,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百姓與壓迫他們的官兵打仗,失敗後被殘殺。眾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巔,並將此山定名婭拜山。
每年到她遇難那一天,壯家人都要祭奠她,表達懷念之情。
苗族的節日
開年節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曆正、二月間或
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穀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
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
蒙古族有哪些民風名俗,以《蒙古族的習俗》為題寫一篇作文450字以上。最好寫乙個隆重,重要的節日。急急!
寫一片蒙古族族風俗的作文
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
5樓:夢島祭誓言不諾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江西也有著與這邊不一樣的過節風俗!
我們過節吃的年夜飯是用自家種的大公尺做的,飽滿粒大。我們還要吃餃子、湯圓,用意是團團圓圓;餃子裡會放少許糖,用意是這一年的日子過得甜美;還有一種「長壽果」,大多是給老人吃的,是在餃子裡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長壽。我們還把餃子和麵條一起煮,餃子包的像元寶,名叫「金針穿元寶」。
過年時我們還要貼對聯、貼年畫、拜祖先、敲鑼打鼓......但最開心的還是我們這些晚輩了,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也表示了長輩們對晚輩新一年的祝福。我們還要到親戚家拜年,不過,我們要送禮物,都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物件說不同的祝語。
臨走時,主人便會取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贈吉祥。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式中、在孩子們收到壓歲錢的喜悅中、在人們吃年夜飯的快樂中漸行漸遠。這也明顯地展示了中國文化風俗的魅力!
寫民風民俗的作文,寫一篇民風民俗的作文
樓主你好 端午節的味道 寫一篇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到700字。寫一寫一篇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 寫一篇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左右。急!急!急!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 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 風士人情 生活習俗 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
蒙古族的服飾風俗,蒙古族服飾特和蒙古族的生活特點
蒙古族人平時穿布料衣服,節日或喜慶日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內蒙古 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男子帽子的顏色多為藍 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 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二 蒙古族的風俗 蒙古族的民族節日有白月節 魯班節 燃燈節 那達慕。其...
寫民風民俗的作文
賈曉涵 衣 服從清朝至 年間,福州男性穿著多為長袍 長衫。長袍上自肩部 下至足跗。開襟於右,前幅與後幅綴以鈕釦。前內有小幅布,中縫一小袋,叫暗袋,可藏少量物品。作為外衣的長衫,是中老年男性的便服,常換常洗,多以棉布製作。其色常見的有藍 灰和月白。有身份的人夏天多穿麻織或綢織的長衫。短衫則指女性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