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運用史實,史料論述,在中國現代化歷史程序中,如何對待西化及傳統文化問題

2021-03-26 01:10:57 字數 5509 閱讀 1176

1樓:匿名使用者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防止兩個傾向:一是民族虛無主義,二是復古主義:對待外來文化也要防止兩個傾向:一是閉關自守,二是全盤西化.

民族虛無主義:認為中國現實的發展可以割裂和歷史的聯絡,否定傳統文化的價值.

復古主義:片面台高傳統文化,用傳統的價值觀點來看待、衡量、評價現實的實際,否定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本質的區別.

全盤西化:一方面把現代化等與西方化,另一方面把現代化和中國固有文化對立起來,因而把現代化的過程看作是西畫文化的移植於我們民族的過程.

閉關自守:絕對的排斥外來文化,特別是對體現現代文明的西方文化畏之如虎,這實際上是不思變革,抱殘守缺.

以上的觀點都是形上學的否定觀.

,結合史實談談現代化實踐與傳統文化,結合史實談談現代化實踐與傳統文化,

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論述題 1、如何正確對待中西方文化問題,結合無私新文化運動史實來談。 5

2樓:劉拉帕托尼

新文化運動為20世紀早期中國文化界中,由一群受過西方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革新運動。2023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援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並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3樓:你瞅啥

1、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她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誌,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形象」。

2、傳統文化是提公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

3、傳統文化是建設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都形成

了一整套人們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必須格守的準則。

4、傳統文化是促進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力量,包括恢復古代奧林匹克競技在內的歐洲「文藝復興」是在吸取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完成的。

4樓:真誠無怨無悔

學習傳統文化有助於人們的道德修養的提高,知道羞恥,不做醜事。

5樓:

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了解國學弘揚國學,提高知識提公升氣質,比如古時候小孩子啟蒙學習的《詩集》裡面涵蓋了簡單五言律詩七言絕句分類詳細,還有《左傳》《春秋戰國》《資治通鑑》《史記》了解中國歷史例如老子莊子你會感嘆古人的智慧型

6樓:匿名使用者

1.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宗旨:

建立正確為人處事的觀念,改正不良習氣和性格。

最終讓人心靈淨化,家庭事業順利,人生幸福圓滿,社會風氣改善,國家安定昌盛。

2.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如,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西安環球禮儀有這方面的課程,我最近在了解這個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乙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文化的繁榮,而文化的繁榮必須回到歷史傳統中去尋找文化的根基和動力。

現代化是人們利用現代科技、現代制度、現代法治等手段,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過程。

在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等的建設上,現代化優勢盡顯,但人們的精神動力、道德慰藉和心靈歸屬,需要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解決。

擴充套件資料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該是全方位的復興,其中必然包括傳統文化的復興。如果沒有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沒有傳統文化的提公升,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可能的。

要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一方面必須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另一方面必須在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中把握中西古今文化的精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

這種突出優勢的乙個集中表現,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與現代化建設協力共進,並逐步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共進,至少有這樣四重路徑:在觀物格物上,以道的宇宙觀與器物層面的現代化相互促進;在社會建設上,以安頓人心與制度現代化相得益彰;在國家治理上,以德治精神與法治現代化相輔相成;在對外交往上,以家國情懷與現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相互支撐。

8樓:依然未央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程序中形成的兩個環節,既相互銜接又相互矛盾.傳統文化是昨天文化創造活動的積澱,是能影響後人的文化成果.現代化則是當前歷史程序的目標,兩者既有區別,又有必然的聯絡.

對待傳統文化採取國粹主義的態度或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都是偏頗的.

傳統文化是乙個民族在歷史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它或者表現於物質載體,如建築、雕塑、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或者表現於語言文字;或者表現於抽象的性格、能力、民族心態、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標準;或者表現於各種知識資訊的積累、貯存.總之,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程序中積累起來流傳下去,在流傳中不斷發展變化著的文化積澱.

人們今天的創造活動,明天就會積澱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形成新的文化遺存的同時,又以自己的歷史存在影響著未來的文明.像石器文化遺存孕育了青銅文化,進而又催生出鐵器文化一樣.這種互為因果的漸進傳承,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客觀存在.

傳統文化是不能抹殺的.人類文化沒有繼承就發展不了.我們每個人都在一定的傳統文化中生活、成長.

每乙個人都是在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哺育下成長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無不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形成的思維和工作方式,也都會打上傳統文化的烙印.在當今世界,已湧現出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結合得很好的例證,這表明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並不是截然對立的.

日本、新加坡、南韓比我們更現代化,卻比我們更尊重傳統文化的作用.日本把儒家思想化為相互協作的群體意識,取得了驚人的進展.眾所周知,人類歷史是不斷發展的.

傳統只能反映過去,一旦成為傳統,它就凝固起來,偏離開日益發展的新生活,有時還會和新生活發生嚴重的衝突.所以,傳統具有巨大的惰性.不管傳統文化多麼悠久,多麼豐富,多麼光輝燦爛,多麼令人懷戀,卻往往會成為民族進步的沉重負擔.

傳統是舊生活的反照,不是新時代放射的光芒.我們對此應有冷靜和清醒的認識,既要尊重傳統文化,又要擺脫惰性制約.否定傳統文化,就是否定歷史

傳統文化,廣義上講,它是指人類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生產的能力及其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狹義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傳統文化是乙個國家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澱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遺產,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的精神體現.

傳統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所以,對傳統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時代高度,通過實踐檢驗.汲取精華,清除糟粕,才是正確地發揮作用.

乙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總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經濟、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傳統文化,也是否定歷史,否定民族精神.人為地割斷自己的「根」.美國文化哲學家懷特說過:

「文化是乙個連續的統一體,文化發展的每個階段都產生於更早的文化環境」,「現在的文化決定於過去的文化,而未來的文化僅僅是現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說,乙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史,也就是發展和豐富傳統的歷史.同樣,作為凝聚和激勵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傳統文化長期薰陶與培育的結果,是傳統文化的結晶.

乙個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無所依託.所以,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問題,決不單純是個文化問題,而是乙個關係民族命運發展的問題.許多歷史事實證明,乙個國家走上民族振興,走向現代化,無不是從弘揚 民族精神做起.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傳統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種認為中國現代化只能從異質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圖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國傳統文化模式的過程稱為西化派是錯誤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這樣幾方面:

1)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並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強調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創造.

要實現現代化,這種自信自尊的精神是決不可少的.

2)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為「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貴的.

3)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朝聞道 ,夕死可矣「.

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這種對真理執著、獻身精神是推動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4)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乙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上述種種僅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地的一部分,僅此就足以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傳統文化和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兩個環節,應理智地把握其區別和銜接.對於傳統中陰暗、消極的東西,如**主義、個人迷信、封建家長制、閉關鎖國、踐踏知識與人權等,應視為糟粕摒棄.現代化需要發展民主、科學、法制等,這正是傳統文化中所缺少的.

因此,在肯定傳統文化中精華的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其中的糟粕,這樣,我們才不會感情用事,才不會喪失鑑別能力,從而在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錯誤的原因是把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對立起來,傳統文化並非一潭死水,而是乙個動態系統.人類在自己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傳統文化,並在實踐中革新與豐富傳統.否則,就不會變為現實的文化傳統.

所以不能把傳統文化簡單地歸結為「過去的歷史」而應認識到它同時關係著現在與未來.把發展看成為「反傳統」,其思維方式就是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對立起來.其實,任何現代化只能從現實傳統文化出發,否則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一旦毀滅了傳統,文明也隨之消失.所以對傳統文化決不能採取一概否定的態度,而必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踐中加以檢驗,清除那些過時的東西.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以工業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學化為重要特徵的現代文明.現代文明主導世界的現實,決定了無論乙個國家發展民族現在處於怎樣的狀態,走向現代化,這是它的必然趨勢.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由於國情不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遇到的問題、阻礙也各自不同,中國是乙個的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曾反覆出現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能否走向現代化的爭論.這一歷史現象鮮明地揭示我們:

中國傳統文化能否走向現代化?如何走向現代化?是乙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必須弄懂搞清問題.

運用兩點論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談談你對我國進行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看法

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2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這就是兩點論。3...

《寶玉挨打》刻畫人物運用了那些具體手法 試簡析薛寶釵林黛玉

運用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情態描寫等人物描寫手法。賈寶玉平等待人,尊重個性,追求自由,熱愛女性。林黛玉生性敏感,內慧外秀,坦率純真,才華橫溢。寶玉挨打 中人物性格分析 釵 黛的表現,尤其是作者用心之處。課文寫寶釵探傷時 手裡託著一丸藥走進來 乙個 託 字,反映了寶釵光明正大之態以...

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運用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試舉出例句來分析 至少兩處

阿長與山海經 中,作者運用語言的特點是 莊重和詼諧的有機結合。此文的語言,整體說來是詼諧而有風趣的,特別是前部分寫長媽媽的言行時是如此。例如 寫長媽媽沒有文化,甚至有幾分粗俗,還好事。長媽媽之討人厭,令人煩,在兒時作者看來,無非是 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 有時也能引起點家裡的 小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