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權皓隱牧
《高山流水》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
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吾於何逃聲哉?」
《高山流水》翻譯: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很高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有一日他坐船來到川江峽口處,突遇狂風暴雨。船伕速將船搖到一山崖下拋錨歇息,暴雨停後,伯牙見這高山之間的川江有別樣的風韻,不禁犯了琴癮就在船上藉此情景彈奏起來。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抬頭一看,就見不遠處的山崖上有個樵夫立在那裡聆聽!
伯牙問到:小哥怎麼會在此處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被暴雨阻於此崖。忽聽琴聲一片,不覺聽上了癮!
伯牙高興的問道:「你既然聽琴,可知老夫適才彈的是什麼曲子?」樵夫說到:
大人所彈,乃是您見到山中川江在雨後的感慨,琴聲就像那高山一樣啊!琴聲裡我還聽到了山間江水流動的聲音。
俞伯牙驚呆了!他推琴而起,拱手作禮道:「真是荒山藏美玉,今天遍訪知音,今得遇小哥,此生心願已了!
便拉他面對青山作拜。伯牙又說到;我與你知音一回,就把剛才彈一曲起名叫《高山流水》吧!約定來年春暖花開之際在此聚首,以敘衷腸。
轉眼到了約定日期,俞伯牙又來到長江口,卻不見鍾子期來與他會面。一打聽才知道,子期已於年前病世!伯牙聽了頓時熱淚長流。
來到子期的墳前捶打著墓碑道:「可憐我遍訪才華才遇到這乙個知音,這麼年輕竟先我而去。俞伯牙跪在琴前,熱淚盈眶泣灑在琴上。
仰天叫道:子期呀,且聽伯牙再為你彈一曲吧……!
俞伯牙彈完此曲,淚流滿面地說:「從此知音絕矣!」說完,他拿起琴,對著鍾子期墓前的石頭用力一摔,琴身粉碎,從此俞伯牙再也不彈琴,卻給後人留下一曲《高山流水》。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
「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心裡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裡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從**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3樓:水木華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翻譯: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
鍾子期說:「你彈得太好了!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巍峨的高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我好像看見了奔騰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
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拓展資料:
高山流水英文翻譯: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典故出處: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物簡介: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家馮夢龍在**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為「伯牙」。
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時擅長相馬的伯樂等。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乙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
歷史上記載俞伯牙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4樓:匿名使用者
「《呂氏春秋·本味》版: 大凡賢德之人的品德,是有辦法了解的。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
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
」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
」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
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5樓:海的第三稜瑞瑞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此曲為古琴曲,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6樓:匿名使用者
條回答yanfuyanfu3
lv.1 2019-02-04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
「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心裡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裡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從**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
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
7樓:匿名使用者
鍾子期去世之後。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8樓:復古與德國
伯牙子善鼓琴,其友鍾子期善聽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復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
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賢者奚由盡忠哉!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後至也。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列子·湯問》
鼓:動詞,彈奏
志:想善:好
而:又方:正當;在......時候
巍巍:山高大的樣子
少選:不久,過了一會兒
湯湯:水大的樣子
破:摔破
絕:斷以為:認為
若:好像
復:再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
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
」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
」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去,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將琴摔壞,將弦崩斷,終生不再碰琴。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
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
「好啊好啊,你能從琴音中聽出別人的心意,你所想像的完全和我的心意相同,我**還能隱藏我的聲音呢?」
9樓:八戒肉比師傅貴
到當地的書店去看看,或者當地大學的圖書館,去找找,興許會找到對你有用的東西,無論什麼辦法,想到了都要去試試,實踐出真知,只有親身體驗過了,才會知道
《高山流水》原文及翻譯
10樓: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翻譯: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翻譯: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
「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總能了解。
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翻譯: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止步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翻譯: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裡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從**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擴充套件資料
《高山流水》是小學和中學語文課本的裡一篇文言文,節選自《列子·湯問》。描寫了伯牙和子期這對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
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絃」,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直至今日,我們依然將最好的、能夠感同身受的朋友比作知音、知己,而絕大多數人也直到「知音」二字的**,它便是春秋時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知音兩字,早已昇華為對友情的忠誠不渝,更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美德。
那這個典故的發生地,便是——古琴臺。
古琴臺,又名俞伯牙臺,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的發源之處,與黃鶴樓、晴川閣並稱武漢三大名勝。它始建於北宋,重建於清嘉慶年間,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腳下,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稱。
當年當伯牙再過龜山,得知知音子期已死,破琴絕絃,確實讓人感動。俗話說紅顏易求,知音難覓,在當下的社會裡有乙個能交心的人的確很難,這也更顯得這份情誼的珍貴。
高山流水的簡短故事高山流水的簡短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注釋絕 斷絕.鼓 彈。曰 說.志在高山 心裡想到高山.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峨峨 高.兮 語氣詞,相當於 啊 洋...
高山流水背後的故事高山流水的故事內容和寓意是什麼?
高山流水背後的故事如下 版本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列子 湯問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版本二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
高山流水的詞義,與高山流水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那些?
高山流水 g o sh n li shu 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 典故最早見於 列子 湯問 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 相知可貴 知音難覓 痛失知音 閒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高山流水 漢族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