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索緒爾結構主義語言學乙個重要的發現就是語言是依靠區別工作的,乙個字並沒有實在的意義附著在它本身,意義是經由字與字的語音和字形區分得以產生存在的。德希達將索緒爾的這一邏輯繼續往前推進:這一區分在什麼地方停止呢?
a是a,是因為它不是b,不是c,不是d,e,f,……。事實上這一區別的過程是無限的,誰也不知道意義區別終止的界限,意義與其說是固定的,不如說它是移動的,瀰散的,它是無數文字互為參照的「痕跡」(trace)。德希達自創了乙個詞——延異(differance)來說明這個意義無限延宕的過程:
意義取決於差異(difference),意義必將向外擴散(differre),意義最終無法獲得,處於無窮延宕(deferment)的狀態。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區分了符號和所指物,指出了符號自行其事的性質,德希達則進一步指出,所有的所指都是能指無限區分的結果,沒有乙個不是能指的終極所指,意義是一條無限延伸的能指鏈,語言是一張無邊無際蔓延的網,沒有任何純粹的意義能夠充分地存在在語言之內。德希達由此了他對語音中心主義、邏各斯中心主義以及西方形上學的批判。
在西方的哲學傳統中一直存在著這樣的看法:面對面的對話能夠直接呈現「我」自身,而一旦訴諸文字,意義就可能開始被扭曲、異化,文字是對「活的語言」的不自然的模仿,聲音則是對意義的直接呈現。在這種語音/文字的二元對立背後,隱藏著這樣的觀念:
相信語言是透明的,人們可以充分地占有語言,反映現實和表現思想感情。但是,正如索緒爾所證明的:語言是依靠區別工作的,文字如此,「說話」同樣如此,德希達解構了這一語音/文字的二元對立式:
說話完全可以被認為是對寫作的模仿,正如寫作被稱作是對說話的模仿一樣。不存在所謂本原意義上的語言底本,所有的「在場」(present)都是依靠缺乏(absence)工作的,而任何試圖創造這樣一種「在場」:終極意義、本質、真實,作為人類的第一原則、標準、目的的努力——都可稱為「邏各斯中心主義」——「邏各斯」一詞來自於古希臘,指謂言說、真理、理性,它相信有乙個超級能指,這個超級能指(在西方形上學的傳統中,它有各式的**人——上帝、理念、自我、主體等等)作為事物的基礎、本質,不會受到語言遊戲的汙染,它超然於語言遊戲之外,成為其他詞語、概念圍繞的中心。
但是,既然沒有乙個「詞」能夠逃脫出語言之網,這樣乙個最初或最終的詞就必然是乙個虛構,也許真正值得考究的問題是:哪些歷史時段,哪些詞被賦予了至高無
上的意義,獲得了神聖、不容置疑的權威?是什麼使得某些概念、知識成為了乙個時代主
導的核心?這也就是晚近「反本質主義」思潮的濫觴:沒有乙個所謂的「天然」的本質高
懸在意義的上端,人們總是可以證明,它同樣是特定意義體系、社會意識形態、權力關係
的產物,這一意義體系倚賴於一系列的二元對立項來運作,通過眾多圍繞先驗能指的正項
對負項的排斥與貶抑,這個先驗能指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威。
因此,簡單地說解構主義就是什麼都行,就是虛無主義,這是對解構的庸俗化理解。德希達所致力的,乃在於對於一些意義等級的質疑與批判,並且,他力圖揭示出這樣一種形上學思維的根基,雖然,德希達承認,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擺脫這種形上學的汙染與影響,但是,我們可以保持一種警覺的資態,「首先是回顧,也就是說行使記憶的權力,去了解我們所生活於其間的文化是從**來的,傳統是從**來的,權威與公認的習俗是從**來的。所以,沒有無記憶的解構,這一點具有普世有效性,無論是對歐洲文化還是對中國文化來說都有效。
即便記憶內容各有不同,但每一次都必須為在今日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東西作譜系學研究。那些如今起規範作用的、具有協調性、支配性的因素都有其來歷。而解構的責任首先正是盡可能地去重建這種霸權的譜系:
它從哪兒來的,而為什麼是它獲得了今日的霸權地位?」(1)德希達的解構鋒刃因此可以成為極具政治性的解放策略。這一點,深刻啟發了女性主義和後殖民主義。
女性主義借助解構,了對男性/女性二元對立等級的拆解,在父權社會中,菲勒斯(phallus)(指的是**的影象,它是男性權力的象徵)是這個性別等級制的第一原則與先驗能指,它代表著完整、一致和單純。菲勒斯中心主義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塑造出一系列的男/女二元對立項,陽/陰,理性/瘋狂,堅強/軟弱,有序/無序等,這一系列二元對立項無不以男性為第一性,女性作為它的對立面而存在,由此,菲勒斯以絕對的差別構造出自身的權威地位,但是,正如解構所提示的,任何一項總是內在地包含著另一項,男性之為男性必須借助女性這個「他者」來說明。這個女性是異已的,外在的,然而沒有它,男性又無從定義其自身,「不僅他自己的存在寄生地取決於女人,取決於排斥和臣屬她的活動,而且,這種排斥所以必要的理由之一是:
她可能必竟不那麼『他者』。也許她是男人之內的某種事物的標誌,而那是他需要壓抑、需要從他自己的存在中逐出、需要貶到他自己的明確界線以外乙個保險的異域的。也許,由於某種原因,外在之物也是內在之物,疏離之物也是切近之物。
」(2)換言之,絕對的男性氣質或女性氣質並不存在,女性是男性的組成部分,是男性需要貶抑、排斥的,而這恰恰證明所謂的女性氣質內在於男性。男性和女性的對立組完全是父權意識形態的運作,是維護菲勒斯霸權之需。
後殖民主義則立足於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它力圖揭示出西方/東方這樣的二元對立等級是怎樣被構建起來的,在西方的話語體系與知識體系中「東方」怎樣被定義,發明,怎樣被西方他者化,成為說明、驗證西方進步、優越的乙個負項,從而構築起西方與東方的等級秩序與權力。對「東方主義」的解構,目的並不是簡單互換西方與東方的等級位置,重彈東方文化優越論的老調,而是要防止落入種族中心論、民族本質論的窠臼,將西方/東方此類概念、二元對立項的出現置諸於過去三百年全球化的歷史程序中,去發現、揭露此類知識生產背後的權力與利益關係。
因此,解構並不只是對文字無窮無盡的拆解,紙面上「無底的遊戲」。雖然美國的解構批評――例如耶魯四人幫――走的正是這條路子,但是,解構要更有意義,發揮更大的效用,它就必然是政治性的:「我想那種一般的解構是不存在的。
只存在既定文化、歷史、政治情境下的一些解構姿態。針對每種情境,有某種必要的策略,這種策略依情況的不同而有別……解構的責任是盡可能地轉變場域。這就是為什麼解構不是一種簡單的理論姿態,它是一種介入倫理及政治轉型的姿態。
因此,也是去轉變一種存在霸權的情境,自然這也等於去轉移霸權。去叛逆霸權並質疑權威。從這個角度來講,解構一直都是對非正當的教條、權威與霸權的對抗。
」(3)這也就是伊格爾頓在他那本精闢的《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中對解構所作的評價:「解構批評最終是一種政治實踐,它試圖摧毀乙個特定的思想體系和它背後的整個政治結構和社會制度系統籍以維持自己勢力的邏輯。他並不是在荒誕地力圖否定相對確定的真理、意義、同一性、意向和歷史連續性,他是在力圖把這些東西視為乙個更加深廣的歷史——語言、潛意識、社會制度和習俗的歷史——的結果。
」(4) 注釋: (1)德希達與中國哲學家張寧的對話,見德希達《書寫與差異》中文版訪談代序,第15頁,三聯書店2023年版。 (2)特里·伊格爾頓: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陝西師大出版社2023年版,第166頁。 (3)德希達與中國哲學家張寧的對話,見德希達《書寫與差異》中文版訪談代序,第14—16頁,三聯書店2023年版。 (4)特里·伊格爾頓: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伍曉明譯,陝西師大出版社2023年版,第185頁。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叫"解構"呢?"解構"這個詞,單從字面上理解,乙個"解"字意為"解開、分解、拆卸";"構"字則為"結構、構成"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引伸為"解開之後再構成"。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一詞正式出現在哲學範疇內應該是從2023年德希達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組織的學術會議上的講演開始。當時36歲的德希達把矛頭指向結構主義,對西方人幾千年來所崇拜的確信無疑的"真理"、"思想"、"理性"、"意義"等打上問號。為了有助於理解"解構主義",我們在這裡必須對"結構主義"作以簡要介紹。
結構主義是本世紀前中期有重大影響的一種哲學思想。結構主義哲學所說的結構指的是"事物系統的諸要素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組織方式或聯結方式"(《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結構主義強調相對的穩定性、有序性和確定性。
然而結構主義的問題出在:沒有任何結構是一成不變的。人們指出結構的穩定性是不存在的。
例如人們欣賞一部文學作品,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聯想,這樣作品的靜止結構在觀者的欣賞中成了運動變化的東西。德希達從這種觀點引發出去,大作文章,他指出語言系統的能指與所指是有偏頗的,是脫節的。正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易·繫辭上》)。
因而,他開啟了乙個"解構主義的時代"。認為"傳統的形上學的一切領域,一切固有的確定性,所有的既定界線,概念、範疇、等級制度,在他看來都是應該被推翻的。"(包亞明《德希達解構理論的啟示力》)
3樓:脫傑蘇寒雲
簡單地說解構主義就是什麼都行,就是虛無主義,這是對解構的庸俗化理解。
從字義來看,解構主義是指對於正統原則與正統標準的否定和批判。這裡的所謂正統原則和正統標準,是指現代主義,國際主義的原則和標準。因此,如果要對解構主義有乙個真正的認識,其實應該是從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或者是現代主義組成部分之一的結構主義有乙個真正的認識。
和對後現代主義的研究與認識一樣,如果沒有乙個對現代主義的真正了解和透徹認識,是沒有可能對解構主義有真正的了解的。
解構主義的定義什麼是解構主義文學
解構主義60年代緣起於法國,雅克 德希達 解構主義領袖 不滿於西方幾千年來貫穿至今的哲學思想,對那種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發起挑戰,對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形上學傳統大加責難。按照其成分之間的結構關係加以分析。根據他的理論,文化系統中的普遍模式,是人類思想中恆定結構的產物。在列維 史特勞斯所提出的體系...
解構主義是不是哲學解構主義的特點是什麼
是哲學。是法國哲學家德希達 jacque derride,1930 2004 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 解構主義 的理論。解構主義脫胎於結構主義,它認為後者仍未擺脫傳統的形上學,因而有必要對後者進行揚棄。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突破也對人類思維產生了深刻影響。傳統哲學是建立在一種 客觀觀察者 ...
什麼是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解構是什麼?它是後現代主義的核心嗎
在後現代主義有優秀成果的人。後現代主義是指現代的後期,一種對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測不准定理及宇宙大 理論的出現,人類漸漸明白到科學也有其不確定性,且認為科學並非可以用以解決任何問題。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義文化傳統的反動,它孕育於西方現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