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幸廷謙睦煙
焉⑴相當於「於bai之」、「於此
du」、「於彼zhi」。三人行,必有我師焉dao。(焉:在其內中)不復出焉。容(焉:從這裡。)永之人爭奔走焉。
⑵**,怎麼。且焉置土石?
⑶作語氣助詞,用於句末。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③今其室十無一焉。④雖雞狗十無一焉。
⑷作詞尾,相當於「然」、「......的樣子」。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⑸相當於「之」。①謹食之,時而獻焉。(焉:
它,指蛇。)②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
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⑹作語氣助詞,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無義。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文言文中「是」的不同用法
2樓:匿名使用者
是:1.近指代詞-相當於「這」、「此」。「是非君子之道」(《孟子·月攘一雞》)
2.助詞-用在前置賓語與動詞謂語之間,起到強調賓語的作用,不必譯出。「惟讀書是務」(《歐陽公事蹟·歐陽修苦讀)
3.「是故」「是以」連用,相當於所以、因此等。「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史記·吳起列傳·吳起吮疽》)
3樓:匿名使用者
你去教學網找下嘛。。。。。。。。
文言文中 "或" 字的不同解釋和用法
4樓:精銳長寧語文
「或bai」一般表示的意思du可能有以下幾種zhi1、選擇關係:
dao或者
2、也許:或許
3、物回主代答詞:有的,有些,比如:小動物們姿態各異 ,或抓耳撈腮,或安詳睡覺。
下面給出兩句,樓主可練習一下是什麼意思: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代詞)2、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書·微子》
高中文言文虛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解釋"於"字在不同文言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5樓:匿名使用者
於 yú
【動】(象形。甲骨文本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往;去〖go〗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取〖take〗
晝爾於茅,宵爾索陶。——《詩·豳風·七月》
如;好像〖look〗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易·繫辭下》
又如:於何(如何)
於 於yú 【介】
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於「在」、「到」或「在…方面(上、中)」〖in,at,etc.〗
捐金於野。——《後漢書·列女傳》
又 成於機杼。
射於家圃。——宋·歐陽修《歸田錄》
又 葫蘆置於地。
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巨集道《滿井遊記》
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於:介詞,到。)——清·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2023年;於以(在何處);於茲(在此);於時(在此)
引進動作、行為的物件,相當於「向」、「對」、「對於」〖for,etc.〗
告之於帝。——
《列子·湯問》
何有於我。——《論語》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唐·韓愈《師說》
言於李愬。——《資治通鑑·唐紀》
語於富者。——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於人民有益
表示動作、行為的所從,意義相當於「從」或「自」、「由」〖from〗。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相當於「被」〖by〗
不拘於時。——唐·韓愈《師說》
苦於多疾。——宋·蘇軾《教戰守》
傷於縛者。——清·方苞《獄中雜記》
擇於自然。——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我限於水平,未能對這篇文章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引進比較物件,意思相當於「比」〖than〗
甚於婦人。——《戰國策·趙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同於真。——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 同於幻。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表示把動作、行為加給對方,相當於「給」〖to,etc.〗。如:榮譽歸於教練
表示相對的位置〖in〗。如:垂直於肋板的脊柱
姓 於yú 詞綴。嵌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不必譯出
以至於寸。——《後漢書·列女傳》
越於諸侯。——《國語·晉語》
又 以免於難。
可以免於難。
「於」另見yū
於今 yújīn
〖uptothepresent;since〗∶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nowaday;now〗∶如今;到現在
於思 yúsāi
〖thickmoustache〗常疊用,表現鬍子極多
於時 yúshí
〖forthemoment;then;atthattime〗介賓片語。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明·袁巨集道《滿井遊記》
於是 yúshì
〖asaresult;therefore;whereupon〗緊接上事之後並由於上事而出現某種結果
6樓:
「於」字的用法
(一)「於」字作介詞的用法:
1、在,從,到
①乃設九賓禮于庭。(在)《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③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前乙個「於」:從)(《勸學》)④從徑道亡,歸璧於趙。(到)《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方面」「從……中」
①荊國有餘地而不足於民。
②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遊褒禪山記》)3、由於
①業精於勤、荒於嬉(《進學解》)
4、向,對,對於。
①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
②魯肅聞劉表卒,言於孫權曰……(《赤壁之戰》)③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5、被。
①君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屈原列傳》)6、與,跟,同。
①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②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莫若遣腹心自結於東,以共濟世業。《赤壁之戰》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後乙個「於」:比)(《勸學》)8.「於是」的用法
1、相當於「於+此」,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對此,從此,因此。例:
①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在這時)
②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捕蛇者說》)③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罅。(對此)《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於是餘有嘆焉。(因此)(《遊褒禪山記》)⑤遂墨以葬文公,晉於是始墨。(從此)
2、「於」字作連詞的用法: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代漢語「於是」相同。例:
①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③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觸龍說趙太后》)「見……於」表示被動。
①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愚溪詩序》)
7樓:夢想者
於 「於」是介詞,總是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合,構成介賓短語去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係。
1.引進動作的時間、處所、範圍、物件、方面、原因等,視情況可譯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從」「跟」「同」「對」「對於」「給」「由於」等。例如:
得復見將軍於此。(《鴻門宴》在)
荊國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公輸》在……方面)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在……中)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向)
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赤壁之戰》到)
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左忠毅公逸事》從、自)
故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跟、同)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師說》對、對於)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記王忠肅公翱事》給)
2.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例如:
良曰:「長於臣。」(《鴻門宴》)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有時則只是表示物件的性質和狀態,可不譯。例如: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五人墓碑記》)
3.放在動詞之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有時動詞前還有「見」「受」等字和它相應。例如: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4.複音虛詞「於是」,用法與現代漢語的「於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開頭,表前後句的承接或因果關係,與現在的承接連詞或因果連詞相同。現代漢語也這樣用。
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廉頗藺相如列傳》)
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記》)
(二)放在謂語之前或謂語之後,「於是」屬介賓短語作狀語或補語。可根據「於」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在這」「從這」等。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在這職業上」《捕蛇者說》)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文言文中"其"字的各種用法及意義
歸納"之,於,以,其,或"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抄下句子辨析
歸納 之,於,以,其,或 在文言文中的不同用法,抄下句子辨析
1 憑藉,靠 如 何以戰 或 可以一戰 中 以 的用法都是介詞 憑藉 靠 的意思。2 認為,以為 如 皆以美於徐公 中的 以 就是 以為 認為 的意思。3 把 如 必以分人 中的 以 就是 把 的意思。不知答案您是否滿意?文言文中而,以,於,之的各種用法 而 一 用作連詞。1 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
文言文中引字的用法
第乙個是拉的意思,引而不發最早是指拉開弓而不把箭射出去。第二個引是拿過來的意思。第三個引是一種文學體裁,樂府詩的一種。引字的古文意思以及例句 引 古代術語。見載於清施定庵 弈理指歸圖 凡例 大致有兩種含義 1 指引回被敵方切斷的棋子。近人徐去疾 圍棋入門 自遠應援圍中之子,使其乘機得出曰 引 或相當...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以1.作介詞 則以鐵範置鐵板上 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憑 因為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可譯為 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認為 在文言文裡,以 起初是個實詞,多屬動詞 後來演 化成虛詞,多屬介詞。由此可見,文言文 以 既可充當實詞,也可充當虛詞,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 當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