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其 拼音:qí
⑴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係,相當於「他、她、它(們)的。」例:①其子曰:
「不築,必將有益。」(其:他的。
)②恐前後受其敵。(其:它們的。
)③其夫囈語。(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其:他們的。)⑥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
(他:她們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②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例:
①並自為其名。②捨其文軒。③既其出。
(其:我們)④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⑤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其:我的)⑥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⑧遂前其足。⑨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例:①妻跪問其故。?
②念悲其遠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
(其:他們)④望請其指教。(其:
她們)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其:它們)
⑸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例: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其如土石何:又能拿這些泥士石頭怎麼樣。)②其孰能譏之乎?
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④其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例:①其不設色者:
曰水墨。(其:那。
)②懷其璧。(其:那塊)③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本義項指後乙個「其」:那個。)④其極刑,曰:
「順我,即先刺心;事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其:一說如果。
)⑤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後,將來)⑥未必有其實。
(其:那樣。)
⑺表示選擇關係,相當於"是......還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例:①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其:這種)②今存其本不忍廢。(其:
這)③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此其:這種。
此、其同義連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可要)②依新已五歲,轉眼**。汝其善撫之。
(其:可要。一說表示期望。
)③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其:還是)④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其:可,一定。這裡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②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③則齊國其庶幾乎?
(11)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例: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②其若是,孰能禦之?
(12)用於姓,如其木德,其方然。
另:〈代〉
(1) (形聲。甲骨文本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jī),變成「其」。(jī)本義: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3) 又如:獨善其身
(4) 她 [she]。如:薩奇打他的妻子,將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魯迅《祝福》
(6) 他們;她們;它們 [they]。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7) 他的 [his]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11) 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 [their]。如:他們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據情況所指的、提到的或認為的那個[人、物、意思或時間] 的 [that]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孔雀東南飛》
(13) 又如:正當其時
(14) 這樣,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其qí
〈副〉(1) 也許;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左傳·隱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國語·晉語》
齊國其庶幾乎。——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齊其庶幾乎。
其一旦將以不敬之民而驅之戰。——《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當,可 [can;may]
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詳之。——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汝其善撫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弟其寬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
(3) 將,將要 [should]
今殷其淪喪。——《書·微子》
(4) 表示詰問。通「豈」,難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歟。——唐·韓愈《師說》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中國其果老矣乎。——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5) 極,甚 [very]
開地數千里,此其大功也。——《韓非子·初見秦》其qí
〈連〉(1) 如果,假設 [if]
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2) 或許;大概 [perhaps]
我中國前途,其有望乎?——《負曝閒談》
(3) 又如:其諸(或者);其者(或者)
(4) 還是。表選擇 [still;yet]
其真無馬耶。——唐·韓愈《雜說》
(5) 又
其真不知馬耶。
其亦足樂乎。——清·邵長蘅《青門剩稿》其qí
〈助〉(1) 用作語助。
(2) 附著於形容詞前、後,起加強形容的作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雰。——《詩·邶風》
(3) 又如:他們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這類好辭書,尤其需要;說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詞,無義,只增加乙個音節
雖僻遠其何傷。——《楚辭·屈原·涉江》
(5) 又
雲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助詞,可以不翻譯。
整句意思就是「我行走在田野間,(田野裡的)麥子生長的非常茂盛」
下面是「其」字的解釋:
其 he; his; such; that;
qí 〈名〉
通「期」。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將至。――《易·繫辭下》
其 qí
〈代〉(1)(形聲。甲骨文本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jī),變成「其」。(jī)本義: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
(2)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3)又如:獨善其身
(4)她 [she]。如:薩奇打他的妻子,將其打倒在地
(5)它 [it]
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魯迅《祝福》
(6)他們;她們;它們 [they]。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7)他的 [his]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孟子·滕文公下》
(8)又如:其妻
(9)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11)
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 [their]。如:他們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據情況所指的、提到的或認為的那個[人、物、意思或時間] 的 [that]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孔雀東南飛》
(13)
又如:正當其時
(14)
這樣,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其qí 〈副〉
(1)也許;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左傳·隱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國語·晉語》
齊國其庶幾乎。――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齊其庶幾乎。
其一旦將以不敬之民而驅之戰。――《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表示祈使。當,可 [can;may]
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詳之。――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汝其善撫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弟其寬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
(3)將,將要 [should]
今殷其淪喪。――《書·微子》
(4)表示詰問。通「豈」,難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歟。――唐·韓愈《師說》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中國其果老矣乎。――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5)極,甚 [very]
開地數千里,此其大功也。――《韓非子·初見秦》
其 qí
〈連〉(1)如果,假設 [if]
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2)或許;大概 [perhaps]
我中國前途,其有望乎?――《負曝閒談》
(3)又如:其諸(或者);其者(或者)
(4)還是。表選擇 [still;yet]
其真無馬耶。――唐·韓愈《雜說》
(5)又 其真不知馬耶。
其亦足樂乎。――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其 qí
〈助〉(1)用作語助。
(2)附著於形容詞前、後,起加強形容的作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雰。――《詩·邶風》
(3)又如:他們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這類好辭書,尤其需要;說得何其好哇!
(4)句中助詞,無義,只增加乙個音節
雖僻遠其何傷。――《楚辭·屈原·涉江》
(5)又 雲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文言文中引字的用法
第乙個是拉的意思,引而不發最早是指拉開弓而不把箭射出去。第二個引是拿過來的意思。第三個引是一種文學體裁,樂府詩的一種。引字的古文意思以及例句 引 古代術語。見載於清施定庵 弈理指歸圖 凡例 大致有兩種含義 1 指引回被敵方切斷的棋子。近人徐去疾 圍棋入門 自遠應援圍中之子,使其乘機得出曰 引 或相當...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以1.作介詞 則以鐵範置鐵板上 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憑 因為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可譯為 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認為 在文言文裡,以 起初是個實詞,多屬動詞 後來演 化成虛詞,多屬介詞。由此可見,文言文 以 既可充當實詞,也可充當虛詞,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 當 以...
求教“卒”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卒”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釋有哪些
可做謂語 可跟 矣 但很少見 讀讀音 1 c 釋義 同 猝 c 2 zu 指事。小篆字形,在 衣 上加一點標記,表示穿這種衣服的人。本義 古代供隸役穿的一種衣服。衣上著有標記,以區別於常人 解釋卒 副 cu 同 猝 倉促,急速 行西逾隴卒。漢書 食貨志 注 倉卒也。興卒暴之作。漢書 成帝紀 而卒惶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