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的縱斷面設計中,為什麼需對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以限制

2021-04-20 18:02:09 字數 4403 閱讀 9638

1樓:我本嬌荷

縱坡太大,上坡過於費力,下坡制動困難,易造成事故,故對最大值限制,但是最小縱坡沒聽說過,可以縱坡為零的長直段。

最大縱坡超出了規範和標準中要求的極限值怎麼辦

2樓:慈溪聖愛**

這個問bai題要看情況,du由於地形地貌或現有構造物不能zhi改線dao或調整,需要專家論證內,這個不符合規範的東西,容要找些證據保護自己,出事了也能說是經過專家認可的。這也是設計中設計者需要意識到的問題,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最小縱坡:各級公路在特殊情況下容許使用的最小坡度值。

最小縱坡適用條件:橫向排水不暢路段:路塹、橋梁、隧道、設超高的平曲線、路肩設截水牆等。

最小縱坡值:0.3%,一般情況下0.5%為宜。

為使道路上行車快速、安全和通暢,希望道路縱坡設計的小一些為好。但是,在長路塹、以及其它橫向排水不通暢地段,為保證排水要求,防止積水滲入路基而影響其穩定性,均應設定不小於0.3%的縱坡,一般情況下以下小於0.

5%為宜。當必須設計平坡(0%)或小於0.3%的縱坡時,邊溝應作縱向排水設計。

在彎道超高橫坡漸變段上,為使行車道外側邊緣不出現反坡,設計最小縱坡不宜小於超高允許漸變率。旱少雨地區最小縱坡可不受上述限制。

最大縱坡度:指在設計中,按公路等級與自然條件等因素所限定採用的最大縱坡值。

橋梁設計中的最大縱坡,橫坡的定義

3樓:佔忠哥哥

最大縱坡是指在縱坡設計時各級道路允許使用的最大坡度值。縱坡大小的取值必須要通過全面分析,綜合考慮後合理確定。

是公路縱斷面設計的重要控制指標,特別是在山嶺區,縱坡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路線的長短、使用質量、運輸成本和工程造價。

照著理解,橫坡也一樣。

4樓:匿名使用者

縱坡考慮到主要是行車安全和機動性、經濟性,對於山區地區,最大縱坡可以大到9%,但是行車爬坡很難,所以要限制坡長,但由於山嶺不能大填大挖,所以最大縱坡比平原大;橫坡一般都是1.5-2%,超高最大8%,超高是根據離心力和漸變來計算。

希望能幫到你。

城市道路設計中對最大縱坡及最小縱坡的規定是什麼?

5樓:驚天九劍主

不同型別的公路在設計中對最大縱坡及最小縱坡的規定有所不同。

最大縱坡值:

城市道路的最大縱坡約相當於公路按設計車速計的最大縱坡減少1%。公路按設計車速計的最大縱坡如下表:

最小縱坡值:

城市道路最小縱坡是各級公路在特殊情況下容許使用的最小坡度值。為保證排水要求,防止積水滲入路基而影響其穩定性,均應設定不小於0.3%的縱坡,一般情況下以不小於0.5%為宜。

擴充套件資料

影響汽車在陡坡上行駛,會導致車速降低,爬坡時間過長,汽車水箱出現沸騰、水阻,以致行車攀慢無力,甚至導致發動機熄火,機件磨損增大,駕駛條件惡化,發生交通事故;

或由於汽車輪胎與表面摩擦力不夠而引起車輛輪胎空轉打滑,甚至後滑溜。沿長陡坡下行時,時間長了,制動會因發熱失效或燒壞,從而導致事故。

道路縱斷面上的坡度線,一般由許多折線組成,車輛在這些折線處行駛時,會產生衝擊顛簸,當遇到凸形轉折處時,駕駛員視線可能會受阻,滿足不了行車視距的要求;

當遇到凹形轉折處時,由於行車方向突然改變,不僅會使乘客及駕駛員感到不舒適,產生失重或超重現象,而且由於向下的離心力作用,容易引起車架下彈簧超載而發生車毀事故。

6樓:數學老師牛掰

最小縱坡:各級公路在特殊情況下容許使用的最小坡度值。

最小縱坡適用條件:橫向排水不暢路段:路塹、橋梁、隧道、設超高的平曲線、路肩設截水牆等。

最小縱坡值:0.3%,一般情況下0.5%為宜。

為使道路上行車快速、安全和通暢,希望道路縱坡設計的小一些為好。但是,在長路塹、以及其它橫向排水不通暢地段,為保證排水要求,防止積水滲入路基而影響其穩定性,均應設定不小於0.3%的縱坡,一般情況下以下小於0.

5%為宜。當必須設計平坡(0%)或小於0.3%的縱坡時,邊溝應作縱向排水設計。

在彎道超高橫坡漸變段上,為使行車道外側邊緣不出現反坡,設計最小縱坡不宜小於超高允許漸變率。旱少雨地區最小縱坡可不受上述限制。

最大縱坡度:指在設計中,按公路等級與自然條件等因素所限定採用的最大縱坡值。

各級公路最大縱坡。

設計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縱坡 (%) 3 4 5 6 7 8 9

(1)設計速度為120km/h、1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條件或其它特殊情況限制時,經技術經濟論證,最大縱坡可增加1%;

(2)設計速度為40km/h、30km/h、20km/h的公路,改建工程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經技術經濟論證,最大縱坡可增加1%。

(3) 在海拔2 000m以上或積雪冰凍地區的四級公路,最大縱坡不應大於8%。

高速公路縱斷面設計為什麼要進行拉坡

7樓:朝顏_林西

是根據地形決定是否拉坡。

縱斷面拉坡主要考慮因素:

1)最大坡長、最小坡長滿足規範要求。

2)最大縱坡、最小縱坡滿足規範要求。

3)凸曲線、凹曲線半徑要滿足規範要求,

4)豎曲線長度要求滿足規範要求。

5)同向豎曲線之間的直線長度應不小於最小坡長,否則應設為復曲線。反向豎曲線之間的

直線坡最小要滿足三秒行程。

6)拉坡時還要結合通道設定及橋梁設定滿足淨空要求。

7)拉坡時要考慮排水要求,凹曲線不要設定在挖方路段。

設計城市道路縱斷面時,一般要考慮哪些控制指標? 5

8樓:成都癲癇匯康

1、道路起終點

2、路基設計標高

3、縱坡設計: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4、豎曲線設計5、 平、縱線性組合設計

具體可以參考《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

為了適應行車的要求,各級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幹路及相鄰坡度代數差大於1%的其他道路,在縱坡變更處均應設定豎曲線,因而,道路縱斷面設計線是由直線和豎曲線所組成。

9樓:和尚道士爭師太

實際設計中,城市道路基本按照已經做好的詳規縱斷面高程做,不用自己考慮!

10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查閱《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2012版的,配合《城市道路設計深度圖樣及交通標誌和標線》(2023年合訂本) 圖集號是mr2 。

請問「道路最大縱坡在6%以上」是什麼意思阿?

11樓:匿名使用者

順著道路前進方向的上下坡

,叫道路縱坡。它與汽車的動力特性、安全正常有很大關係。   道路縱坡包含最大縱坡、最小縱坡、最大(或陡坡)的緩坡,以及相應坡長。

  最大縱坡是指載重汽車在油門全開的情況下持續以等速行駛時所能克服的坡度。   最小縱坡是根據路基邊溝縱向排水的需要而產生的,一般情況下,道路縱坡等於路基邊溝縱坡。   最大緩和縱坡指的是縱坡在3%-0.

3%範圍內坡度為緩和縱坡或緩坡。   亦稱公路縱坡。限制規定  為了確保汽車的動力特性和安全正常,我國對道路的最大縱坡、坡長都作了具體規定。

  在一級公路、高速公路上,為確保主線車道車輛的正常行駛,我國規定的最大縱坡為3%(山嶺重丘區4—5%),這是根據小汽車用正常速度,載重汽車用0.5設計速度可以爬上去的條件設定的。當規定的縱坡條件很難滿足,交通量又大時,可採用設定專門的爬車坡道。

我國規定當縱坡大於4%時,可設定爬坡車道(設在右側),寬度一般為3.5公尺,其長度為500公尺,專供大卡車及爬坡效能差的車輛使用。

公路設計圖中縱坡、豎曲線表中直坡段長和最小坡長的關係

12樓:

詳情請參考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公路等級不同,設計時速不同的情況下,以上各值都是在變化的。填方麼,這個是根據具體地形來設計的,沒有硬性要求。但是在滿足規範的條件下要儘量減少填挖方,最理想的是填挖方都沒有,當然,實際中這是不可能的。

是根據地形決定是否拉坡。

縱斷面拉坡主要考慮因素:

1)最大坡長、最小坡長滿足規範要求。

2)最大縱坡、最小縱坡滿足規範要求。

3)凸曲線、凹曲線半徑要滿足規範要求,

4)豎曲線長度要求滿足規範要求。

5)同向豎曲線之間的直線長度應不小於最小坡長,否則應設為復曲線。反向豎曲線之間的

直線坡最小要滿足三秒行程。

6)拉坡時還要結合通道設定及橋梁設定滿足淨空要求。

7)拉坡時要考慮排水要求,凹曲線不要設定在挖方路段。

13樓:匿名使用者

直坡段長是兩邊坡點長減去兩邊坡點間豎曲線長,而最小坡長是兩邊坡點之間最小長度,是規範要求值。

公路縱坡為什麼加以限制在公路的縱斷面設計中,為什麼需對最大縱坡和最小縱坡以限制

道路縱斷面上的坡度線,一般由許多折線組成,車輛在這些折線處行駛時,會產生衝擊顛簸,當遇到凸形轉折處時,駕駛員視線可能會受阻,滿足不了行車視距的要求 當遇到凹形轉折處時,由於行車方向突然改變,不僅會使乘客及駕駛員感到不舒適,產生失重或超重現象,而且由於向下的離心力作用,容易引起車架下彈簧超載而發生車毀...

道路設計的基本步驟是什麼道路縱斷面設計的步驟

解析 根據使用任務的要求和交通情況確定路面等級 高階 次高階 中級或低階 考慮路上車型組成和交通量大小,以及當地自然條件 材料 情況和施工條件等因素,選定面層型別。根據面層與基層相互配合的需要,滿足基層承重作用和傳遞 分布荷載的要求,按就地取材的原則,選取基層型別,基層可做成雙層或多層。對冰凍和水文...

什麼是公路設計中的平包縱什麼是公路設計中的平包縱

平包縱就是設計的豎曲線範圍要包含在道路的平曲線範圍內。說白了就是把邊坡點設在道路轉彎的時候。平面線形與縱斷面線形的組合在規範裡面有明確規定。總體上說 平包縱 是比較恰當的。對於平曲線內縱坡坡度的問題個人覺得主要還是要滿足縱斷面設計的要求。關於縱斷面的設計要求規範也有明確規定。對於你提出的追問,個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