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香菇戰寶
[成語解釋]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
[注釋]東隅:太陽初公升之所,指東方,也指事情開始之時;桑榆,黃昏太陽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終結果。
[用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哲理寓意]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譯文:頒布聖旨慰勞馮異說:「赤眉打敗,將士辛苦,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後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
示例:1、誰知那個旗婆,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乙個大字型大小店裡去,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2、谷城之變,我還是不肯怪罪他,仍希望他能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樓: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東隅:東方日出處,也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現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
【成語】: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釋】:①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喻初始。②桑榆:指黃昏。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使用頻率】:較多使用
【近義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哲理寓意】: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出處】: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佔據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
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佔據。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佔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於12月引兵東進。
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現在陝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現在河南澠池東)、宜陽(現在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
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現在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馬,只帶著幾個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現在河南洛寧西北)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鬥,始終不能突圍。
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鬥結束後,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後在澠池一帶獲勝。
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原文是:「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後來,人們引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來比喻在這裡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利簋》金文:「武王」徵商,隹(唯)才(在)受(「紂」)朝歌。
鼎克聞,夙又(有)商。辛未,
王才(在)「東禺」自(師),易(錫)又(有)事利
金,用乍(作)檀公寶尊彝。
《今文尚書·金滕》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公乃為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
《古文尚書·微子之命》王命唐叔歸周公於「東」,作《歸禾》。
《逸書·作雒》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管叔於「東」,建蔡叔於殷,俾監殷臣。
「東」可能就是東禺
《逸書·大匡》惟是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監,東隅[禺]之侯鹹受賜於王,王乃旅之,以上東隅[禺]。
光武帝劉秀《勞馮異詔》:「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回溪在潼關,澠池在洛陽,也就是回溪在西邊,澠池在東邊,也就是東隅[禺]在西邊,桑榆在東邊。劉秀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幼時一定聽過很多當地的傳說。空桑是乙個小村莊,距陳留鎮僅3公里,在開封東南方35公里處,歷史上這裡曾歸屬陳留數千年,現屬杞縣葛崗鎮管轄,位於杞縣縣城西13公里處。
據史籍記載,炎帝神農氏政權的最後一位首領姜榆罔,就出生在這裡。也就是東隅[禺]是鄭州,桑榆是開封。「東禺」可能就是東亳,和西亳偃師相區別。
鄭玄說:「湯舊都之民服文王者,分為三邑。其長居險,故名阪尹。
蓋東成皋(鄭州)、南轘轅(登封)、西降谷(偃師)也。」鄭玄的解釋是對的。
3樓:皙蝬袁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詞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使用頻率 較少使用
發音:shī zhī dōnɡ yú,shōu zhī sānɡ yú
釋義: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在另乙個時候等到補償或成功。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示例: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義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用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方**賞,以答大勛。』」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乙個大字型大小店裡去,仍照這麼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5樓:鯨娛文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現在多為指某人在這一方面雖然失敗了,卻在其他方面成功。
6樓:匿名使用者
在這個方面失去,就會在另個方面得到
7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行賞,以表戰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後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8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釋】: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
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出處】:《後漢書·馮異傳》:
「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示例】: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示例】但是~,還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補牢,還未為晚。 ◎孫中山《黨員不可存心做官發財》
9樓:逸竹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什麼意思?寫回答有獎勵」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什麼意思?
寫回答有獎勵共24個回答
2019-12-26 ta獲得超過92.9萬個贊關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乙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現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乙個大字型大小店裡去,仍照這麼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谷城之變,朕還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用法: 作賓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什麼意思?
10樓:wyp駱遙
"失之東隅抄,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1、東隅,太陽初公升之所,指東方,也指事情開始之時;桑榆,黃昏太陽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終結果。
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方**賞,以答大勛。'"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什麼意思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現在多為指某人在這一方面雖然失敗了,卻在其他方面成功。回答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典故,是有關東漢地主階級和農民起義軍戰事轉折的事。公元25年秋天,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幾經回合,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
問題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什麼意思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現在多為指某人在這一方面雖然失敗了,卻在其他方面成功。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典故,是有關東漢地主階級和農民起義軍戰事轉折的事。公元25年秋天,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幾經回合,公元2...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什麼意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這句話是啥意思?
燈泡廠裡上班 it slucky to gain and fated to miss.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話出自徐志摩,原文為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意思是 得到了它,是我的幸運,或者說是我有幸的事,失去了它也是我命中註定,得到了固然很好,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