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賞析,《莊子》故事兩則註解

2021-05-05 18:45:37 字數 4988 閱讀 5840

1樓:笑笑琳琳

惠 子 相 梁

《莊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賞析:惠子相梁

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這則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現在:其一,故事發展常常出於人的意料之外。

做了大官,好朋友來看望自己,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惠子對莊子來梁國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裡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裡不可。氣氛驟然緊張。

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慾薰心、薄情寡義的惠子,莊子是不是要破口大罵呢?

不是。他遠遠地從奇鳥「」講起,直到最後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的故事是在罵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照。

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的心思,以為莊子像他—樣,貪圖**厚位,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關於莊子對爵祿的態度,《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

莊子卻借烏龜的故事表示,他寧願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個故事可從正面給本文的故事以補充。其三,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

以比喻志向高潔之士,以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銳深刻。尤其是寫鴟衛護「腐鼠」的醜態,更是傳神。劉鳳苞說:

「一赫(即「嚇」)字,且護且拒。如見其狀,如聞其聲,真傳神之極筆。結句徑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絕高。

孰為腐鼠?孰為?可想見其胸中寄託。

惠子非真有此事,特莊子寓言以醒世耳。」(《南華雪心編》)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裡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鬆、閒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並為之深受感染。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於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佔了上風。結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後,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說的「安知」,解釋成「**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麼(能)知道」。

(二)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說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於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

2樓:四月雪紛紛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惠子相梁·譯文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乙隻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

「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

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是吧

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這則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現在:其一,故事發展常常出於人的意料之外。

做了大官,好朋友來看望自己,這是令人高興的事情,惠子對莊子來梁國起初的反應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別人的挑撥下,他馬上對莊子起了疑心,進而大動干戈,在城裡進行大搜捕,非要把莊子拿捏在自己手裡不可。氣氛驟然緊張。

莊子對此的反應呢?他沒有躲,沒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慾薰心、薄情寡義的惠子,莊子是不是要破口大罵呢?

不是。他遠遠地從奇鳥「」講起,直到最後勾連一句,才讓惠子意識到原來「」的故事是在罵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鮮明對照。

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的心思,以為莊子像他—樣,貪圖**厚位,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關於莊子對爵祿的態度,《莊子·秋水》中還有這樣的故事:楚王打算讓莊子做國相,派人去請他。

莊子卻借烏龜的故事表示,他寧願在荒澤草野間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個故事可從正面給本文的故事以補充。其三,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義豐的效果。

以比喻志向高潔之士,以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銳深刻。尤其是寫鴟衛護「腐鼠」的醜態,更是傳神。

4樓:革罡禹秋芸

《惠子相梁》:表現了兩人的人品。惠子熱衷功名,莊子淡泊名利。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體現了一定的哲學道理。兩人都善於辯論,莊子貌似略勝一籌,說實在的再這場辯論中惠子才是贏家。

《莊子》故事兩則註解

5樓:

惠 子 相 梁

原文《莊子》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

」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

夫鵷鵮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2.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1.相,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國,國都,京城。

3.止,停止,這裡是棲息的意思。

4.安,疑問代詞,怎麼。

一、譯文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

」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

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乙隻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

「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

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莊子》故事兩則 各比喻什麼

6樓:南無咎的勇氣

《莊子·秋水》 惠子相梁

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醜態。表現莊子天到無為而自然的哲學思想。

寫作手法

(一)巧妙地採用了寓言的形式。莊子往見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無意功名利祿,指責惠子為保住官位而偏狹猜忌的心態,但這些並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於乙個虛構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雋永,具有更強的諷刺性.善於運用比喻。

其中的「鵷」「鴟」和「腐鼠」都具有明顯的比喻義,且比喻自然生動形象,特別是把鴟嚇鵷的情景刻畫地惟妙惟肖,活畫出了惠子因怕丟掉相國的官職而偏狹猜忌的醜態。 (二)本篇表現了莊子無意於功名利祿的清高的品質。

比喻意義

鵷鵮比喻意∶莊子,志向高潔之士。

鴟比喻意∶惠子,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祿。

說明莊子是乙個志向高潔、清高自守、淡泊功名利祿的人。惠子是個薄情寡義、醉心功名利祿、猜忌的人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寫作手法

記敘,輕鬆閒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莊子智辯,重觀賞。對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麼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其中《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不太強調比喻意義。

7樓:一場舊夢丶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說明了人要相護理解和尊重

《莊子》兩則的譯文,《莊子》故事兩則翻譯

您好!原文 莊子 秋水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 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 請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魚樂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

誰有《莊子》故事兩則的翻譯就是《惠子相梁》和《莊子和惠子遊

1 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 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 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乙隻腐臭的老鼠...

莊子故事兩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

莊子 故事兩則 多音字辨析 中國語文網 相 xi ng 宰相 嚇 h 恐嚇 xi ng 相互 xi 嚇唬 莊子 故事兩則 字詞解釋 中國語文網 惠子相梁 惠子在梁國當宰相。惠子,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相,輔助君主的人,相當於後代的宰相。這裡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鵷鶵 古代傳說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