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在古文的事怎麼翻譯的呢?有哪幾種用法

2021-05-23 16:16:29 字數 5509 閱讀 2894

1樓:水心微藍

雖:1.雖然收可畝十石

賈思勰《齊民要術·耕田》:「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收可畝十石:每畝可收十石)

2.即使,縱然

《史記·李斯列傳》:「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

3.僅,只有

《管子·君臣下》:「決之則行,塞之則止。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

2樓:

雖古文18個重要虛詞之一

用法和解釋主要有二

1.雖然

2.即使

這兩個意思基本已經涵蓋了絕大多數的用法

考試的時候一般也只有兩種考法

1.「下列『雖』字用法不同/相同的是」

2.翻譯某句話(其中有「雖」)

對付這兩種情況,

你都只需要把這兩個意思直接帶進原文

具體是哪個解釋正確一下就可以看出來

3樓:簡單數術

雖 雖 suī

《連》(1) (形聲。從蟲,唯聲。古讀 ( huī)。本義:蟲,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 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戰國策·燕策》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

(2) 又如:雖故(雖然);他雖身負重傷,但堅決不下火線

****************************************==

(3) 即使…也;縱使 [even if]

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先王之法,經手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

(4) 僅,只 [only]

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管子》

****************************************===

(5) 原本,本 [originally]

你那裡休誇口,你雖是一人為害,我與那陳州百姓每分憂。——《陳州糶公尺》

常用片語

◎ 雖然 suīr醤

(1) [even if though; although]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夥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在古文言文中,「所以」一詞,一般怎麼翻譯?為什麼有的時候用「所以」而不單用「以」?

4樓:曉龍修理

「所以」一般翻譯為:「……的原因」表原因。「用來……的辦法(條件等)」表憑藉。因為「所以」的用法比「以」廣泛,所以有時不會被「以」所替代。

一、所以拼音:suǒ yǐ

釋義:表示因果關係。

出處:漢代·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白話譯文: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

二、以拼音:yǐ

釋義: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予以[yǔ yǐ]

給以。2、以外[yǐ wài]

方位詞。在一定的時間、處所、數量、範圍的界限之外。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4、以期[yǐ qī]

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希望達到的目的。

5、藉以[jiè yǐ]

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把上半句所說的內容作為憑藉,以達到某種目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言文中,「所以」有兩種用法:

1、表原因。可翻譯為「……的原因」。

【例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2、表憑藉。可翻譯為「用來……的辦法(條件等)」或「用以」「用來」

【例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你這裡說的有時候「所以」而不單用「以」,問題不是問得很清楚。歡迎追問。

雖然單用「以」也可以表原因,但是這二者是有區別的:

「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是原因;

「所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更多的是結果。

6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言文中,「所以」有兩種用法:

1、表原因。可翻譯為「……的原因」。

2、表憑藉。可翻譯為「用來……的辦法(條件等)」或「用以」「用來」

你這裡說的有時候「所以」而不單用「以」,應該指的是第1種用法中的情況。

雖然「以」也可以表原因,但是這二者是有區別的:

「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是原因;

「所以」表原因的時候,它後面跟的更多的是結果。

例如:1、《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2、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 丘 』。」

3、《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4、《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5、《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6、《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7、《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8、《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9、《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樓:匿名使用者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紅娘 曰:『非先生所知也。

』生曰:『願聞所以。』」《儒林外史》第一回:

「問其所以,都是 黃河 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2.可與形容詞或動詞組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記·衛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紅樓夢》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記得。

」 趙樹理 《三里灣·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乙個先到的,所以對這房子裡邊的情況很熟悉。」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 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異日, 種 諫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罷若身疾作者,但為 吳 耳!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遠來者,正要相公遊此間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

「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前蜀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詩:「只緣 支遁 談經妙,所以 許詢 都講來。

」《老殘遊記》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乙個。」 老舍 《黑白李》:

「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 白李 的事兒也略知一二。」

7.可以。《易·幹》:

「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莊子·知北遊》:「人倫雖難,所以相齒。

」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九:「言可以相齒也。」《文子·上仁》:

「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為 注:「以,為也。」

有單用「以」的吧?——句子通順?古人的習慣?

祝你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8樓:忽而令夏在路上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 冠,所以不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慕賢》: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所以 魯 人謂 孔子 為『東家 丘 』。」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於向東奔竄,是因為他聯絡 羅汝才 到 潼關 接應。」

9樓:匿名使用者

「以」單獨表示「憑藉」的概念,是乙個短語,比如「道路以目」。而「所以」指示的是「以」的物件,指示的是乙個事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者乎」這是乙個判斷句,此=天《所以》(資將軍)。

古文的「雖」的翻譯「即使」和「雖然」的區別?

10樓:霜葉飛——雪

關鍵是看所來指的事情是發生了源還是未發生

1.事情已發生,bai譯作「雖du然」

麻雀雖小,五

zhi髒俱全。

2.事情未發dao生,譯作「即使」,含有一點假設的意思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林嗣環《**》

譯:即使人有一百隻手,手有一百根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種聲音。

古文羽林郎的翻譯,哪裡有古文《淝水之戰》的翻譯

城市秋天 一 譯文 當年,有個霍將軍的門人姓馮名子都。曾經依仗將軍的勢力,調笑當壚賣酒的胡姬。這位胡姬,當年只十五歲,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獨自在門前賣酒。胡姬什麼樣子呢?她繫著長長的絲絛,穿著大袖合歡衫 頭上戴著藍田美玉的飾物,耳上戴著大秦寶珠做的耳環 那髮髻更是戴著無數珠寶,世上罕有。一隻髮髻上戴...

看到這些英語的古文翻譯,你就知道古文有多美

第1組 流行語 人要是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古文 涸轍遺鮒,旦暮成枯 人而無志,與彼何殊。第2組 流行語 別睡了起來嗨。古文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第3組 流行語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古文 欲圖大事,莫拘小節。第4組 流行語 你這麼牛,家裡人知道麼。古文 腰中雄劍長三尺,君家嚴慈知不知。第5組...

古文中,勝有哪幾種意思初中考的勝的古文意思有哪幾種?

原來是知恩 1 sh ng 1 勝利 取勝 戰勝。戰國時期多人整理 鄒忌諷齊王納諫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廷上取得勝利 2 克服。戰國呂不韋的門客整理的 呂氏春秋 先己 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所以要想戰勝別人的,一定要先戰勝自己 3 勝過 超過。唐朝白居易的 琵琶行 此時無聲勝有聲。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