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ok小
《社日》原文:
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
且看參軍喚蒼鶻,京都新禁舞齋郎。
譯文:現在是太平盛事,又適逢社日,你看啊,這麼多的戲臺都在上演社戲,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趕趟兒似的出來看戲。戲臺前,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孩子們最高興了,買糖人,喝豆漿,看熱鬧,簡直把他們高興的不得了。
各位客官看啊,舞臺上演員表演得多麼熱鬧,諷刺戲謔,令人捧腹!可是這類戲劇,都城臨安頒發了禁止演出的命令,有誰膽敢演出,殺無赦!
賞析:“太平”可作兩種理解:一是地點。
大到州縣,小到鄉鎮村莊,用“太平”作地名的太多了。二是“天下大平”、“天下太平”,意思是江浙一帶(京都一帶)安定了,富足了。“優場”,劇場、戲臺。
古代演戲之人謂之“優”。
“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我國歷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
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物件;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一般春秋各一,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
“參軍”和“蒼鶻”都是戲曲中的角色。“參軍”是正角扮演痴呆愚笨的角色;“蒼鶻”是配角,扮演機智發難的角色。“參軍戲”由一智一愚兩個俳優演出,採取一問一答,一主一從的對話形式製造笑料,猶如今天的對口相聲。
在詰難爭辯中由“蒼鶻”戲弄“參軍”,參軍則以各種滑稽可笑的表演,博取觀眾的鬨堂大笑。
“京都”是當時南宋的都城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新禁”,最近禁止。“舞齋郎”,戲曲名,講述的是南宋時期的故事。
《社日》是一首諷刺詩:借社日之時江浙鄉村社戲空前的情景,強烈地諷刺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現實。
2樓:匿名使用者
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
且看參軍喚蒼鶻,京都新禁舞齋郎。
這是陸游的一首絕句。老師們教學《社戲》的時候,江浙一帶文化屆人士開展弘揚“社戲”藝術的時候,會常常引用,但是對這首詩講解的人並不多。
現在,我將對這首詩談一點淺薄的理解。
“太平”可作兩種理解:一是地點。大到州縣,小到鄉鎮村莊,用“太平”作地名的太多了。
二是“天下大平”、“天下太平”,意思是江浙一帶(京都一帶)安定了,富足了。“優場”,劇場、戲臺。古代演戲之人謂之“優”。
“社”字從示從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麼,社就是祭土地。我國歷史上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社會形態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下,人們對土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
愛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們的祭祀物件;而重點祭祀的那個日子,就是“社日"。一般春秋各一,春社的活動更多一些。
這樣,前兩句的意思就是:現在是太平盛事,又適逢社日,你看啊,這麼多的戲臺都在上演社戲,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趕趟兒似的出來看戲。戲臺前,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孩子們最高興了,買糖人,喝豆漿,看熱鬧,簡直把他們高興的不得了。“喜欲狂”當然是誇張的說法,意在突出孩子們高興萬分。
“參軍”和“蒼鶻”都是戲曲中的角色。“參軍”是正角扮演痴呆愚笨的角色;“蒼鶻”是配角,扮演機智發難的角色。“參軍戲”由一智一愚兩個俳優演出,採取一問一答,一主一從的對話形式製造笑料,猶如今天的對口相聲。
在詰難爭辯中由“蒼鶻”戲弄“參軍”,參軍則以各種滑稽可笑的表演,博取觀眾的鬨堂大笑。“京都”
是當時南宋的都城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新禁”,最近禁止。“舞齋郎”,戲曲名,講述的是南宋時期的故事。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也得說一說,不講明白,大家就不易理解《社日》這首詩的主旨。
我們中國古代上至皇帝,直至百姓,都特會玩,而且能玩到今人無法想象的境地。在南宋時期,出現一種雜耍:買糖人的,挑著擔兒,搖著鼓兒,舞著齋郎,以吸引顧客。
齋郎,是蟲蟻戴的一種面具。蟲蟻帶著面具跳舞,就叫舞齋郎。善於舞齋郎的藝人,擔子的一頭挑著水盆類的器皿,(類似水缸吧)裡面養著蝦、龜之類的動物,藝人搖鼓或呼喊,裡面的動物就戴著戲劇裡的面具或上或下,搖頭擺尾,引得顧客開懷大笑。
這些雜耍很有趣,老百姓當然喜歡;上層人士看後,也喜歡。漸漸地宮室也請一些技藝高超者進入內廷表演,宋孝宗趙昚本人就是一個發燒友。上行下尤,“舞齋郎”這種遊戲在南宋盛況空前。
《舞齋郎》是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戲曲,講的是宋真宗時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趙二十七郎,是個舞齋郎的高手。趙二十七郎是個奇人 遼朝蕭太后調兵遣將,向宋宣戰。
一時間,邊境狼煙四起。趙二十七郎這時正在保州附近賣藝,眼見這一帶的百姓伏屍契丹騎兵的鐵蹄之下,不禁燃起滿腔怒火,他砸碎道具挑子,隻身前往保州西北的威虜軍投軍。當時宋軍主帥是楊延昭——也就是民間傳說的楊六郎。
楊延昭依趙二十七郎之計,大敗遼軍。後來趙二十七郎獨闖遼兵大營,被萬箭穿身而亡。由此看來,《舞齋郎》是一出歌頌愛國精神的歷史劇。
後兩句就可理解為:各位客官看啊,舞臺上演員表演得多麼熱鬧,諷刺戲謔,令人捧腹!可是這類戲劇,都城臨安頒發了禁止演出的命令,有誰膽敢演出,殺無赦!
那麼,為什麼京都臨安要禁止上演呢?《舞齋郎》是讚美為收復失地、保家衛國而犧牲的英雄的頌歌,豈不是在諷刺我朝偏安一隅、貪生怕死呢?這怎麼能在京城演出呢?
你們那裡知道我的苦衷,現在的太平生活多麼不容易,何必要收復失地呢?那是要死人的,要花代價的,金是多麼的強大呀!我怕!
這樣看來,《社日》是一首諷刺詩:借社日之時江浙鄉村社戲空前的情景,強烈地諷刺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現實。
3樓:澌岸鄉人
通過兒童描寫了和平下的幸福生活。可對?
陸游《遊山西村》 賞析
4樓:紫鬱g夢翼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製的米酒。豚,是小豬。
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
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緻,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
人們在**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
這裡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很古,《周禮》裡就有記載。
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
而陸游在這裡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讚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無時,隨時。詩人已“遊”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
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5樓:穎舞輕盈
編輯本段原文 遊山西村
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本詩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五單元“每週一詩”(p95)和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語文五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七單元“古詩誦讀”(p119)以及湖南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p204)
編輯本段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樸的古風依舊儲存。 從今日起,如果可以乘著月光閒遊,我這白髮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柺杖,敲開農家朋友的柴門。
《遊山西村》生動地描繪了優美的農村風光,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其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含哲理,至今被人傳誦。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農家雖無好酒,但遇上豐年也要留足雞、肉等款待客人。這一句寫出豐收的年景和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是動中即景,寫出曲折多變的景色。“山重水複”見地形複雜,顯出所經山水之無窮變化。一個“疑”字點明這變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所致。
“又一村”則寫出自己的欣喜之情。這兩句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描繪鄉村社日前夕的熱鬧情景。社日未到,但農民們已經**擊鼓,結隊往來,衣著都很簡樸。“古風存”,用農民服飾的簡樸盛讚他們性格的淳厚質樸。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一句寫主觀心境,如果今後有時間乘月色出遊,我會隨時拄著手杖來敲你們的門的。作者的戀戀不捨之情溢於言表。詩人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里,對這次郊遊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陸游 (1125-1214)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詞作數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製的米酒。豚,是小豬。
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讚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
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緻,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
人們在**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
這裡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很古,《周禮》裡就有記載。
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
而陸游在這裡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讚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遊”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
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編輯本段易錯說明
很多人弄不明白是“山重水複疑無路”,還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或“山窮水盡疑無路”,而“山重水複疑無路”才是正確的,可以說“山窮水盡”是現代人的誤用,“山窮水盡”這個詞語應該是出自於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李八缸》:“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編輯本段中心思想
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 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閒散的思想感情。
詩人陶醉於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裡,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情感。 這首詩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圖,表達了詩人沉醉於淳樸的農村生活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捨的情感。
陸游釵頭鳳賞析《釵頭鳳》陸游唐婉的賞析
悲歡離合 千古絕唱 陸游 釵頭鳳 賞析 在我國古代數以千計詠唱男女愛情的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恐怕要數南宋愛國詞人陸游的 釵頭鳳 以及由此而引出的詩詞了.據史料記載 陸游二十歲時,與美貌多才溫柔賢淑的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婚後夫婦琴瑟甚和,十分恩愛.可是,陸游的母親卻不喜歡唐婉,硬是再三強迫陸游與...
陸游遊山西村是什麼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可愛的康康哥 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 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閒居在家 寫作背景 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並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 聞雨 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並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裡 寫作意圖 遊山西村 是宋代詩人陸...
陸游書憤的賞析
1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街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 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2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 匈指隆興元年 1163 他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