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職語文教學教研分享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
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題目是後人加的)
譯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裡,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
(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
(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
(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
(將復何及)
註釋⑴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⑶行:操守、品德。
⑷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⑸明志:
表達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⑺致遠:
實現遠大目標。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韜(ta-o)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
淫,過度 ⑽勵精:奮勉,振奮。 ⑾險躁:
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⑿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⒀馳:
消失、逝去。 ⒁日:時間。
⒂遂:於是,就。 ⒃枯落:
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⒄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⒅窮廬:
破房子。 ⒆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⒇才:才幹 意與日去:意:
意志,本文中指學習的意願 行: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三人行:同行。 意:
意與日去:志願。 賓客意少舒:
心情。 志:非澹泊無以明志:
志趣。 志慮忠純:志向。
2樓:沃潤薄思嬡
推薦那個沒翻譯全!!少了幾句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如下:
一個德才兼備者的操行,是以心緒寧靜來涵養德性,以生活節儉來提高品德。不能夠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確志向,不能夠平和安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進行學習需要安靜的心情,增長才幹需要學習。
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可能學有所成。放縱怠慢就不能振奮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這樣,年齡學問會同時時光一起飛逝而過,意志會隨著歲月一天天消逝,最後精力衰竭而學識無成,不被社會所接納,到那時悲哀的守著貧窮的家,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3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原文
誡子書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二、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5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是這樣進行修煉的:(夫君子之行)
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靜以修身)
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儉以養德)
除了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非淡泊無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夫學須靜也)
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才須學也)
除了下苦工學習,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非學無以廣才)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非志無以成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淫慢則不能勵精)
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生性使品德節操高尚。(險躁則不能治性)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遂成枯落)
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多不接世)
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悲守窮廬)
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將復何及)
6樓:火鍋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的意思是:放縱懶散就不能振奮精神,急躁冒險不能陶冶性情。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對諸葛瞻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為人父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誡子書》的主旨是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誡子書的譯文,《誡子書》詳細翻譯,及單字解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出自...
誡子書諸葛亮,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文
第一課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須學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無法有效的計畫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安寧的環境。現代人多數終日忙碌,您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一下人生的方向?第二課 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他告知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
急求《周公誡子》全文古文《周公誡子》和《誡子書》的中心思想
周公誡子 課外古詩背誦 原文 示三子 陳師道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賞析 作者陳師道因家境貧寒,無力養活妻兒.其岳父在元豐七年 1084 攜師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陳師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轉,一家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