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易中天老師《品三國》中劉備取蜀之戰時,只說了龐統跟隨劉備前行,但乙個字都沒提到過龐統的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疑雲重重,那麼,歷史上的龐統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那麼請讓我先來介紹介紹這位於「臥龍」齊名的「雛鳳」吧: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
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
每所稱述,多過其才,時人怪而問之,統答曰:「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
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勱,不亦可乎?」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州,因領南郡太守。
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
「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
」深與統相結而還。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遣先主書曰: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
「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
」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
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為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
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統子巨集,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祗,為祗所抑,卒於涪陵太守。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徵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
」*就到這裡,是《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的記載介紹龐統的一生。
而談到龐統的死,《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落鳳坡龐士元歸天」。而正史《三國志》則這樣說的:「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那麼由此對照看,正史為說明龐統真正的死因,那龐統又是怎麼死的呢?這位軍事將才,與孔明齊名的天才又是為什麼而死的呢?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龐統傳》龐統的死因「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大體上是一致的,但具體經過有較大出入
三國演義龐統怎麼死的
死於亂箭。建安十九年 214年 劉備調諸葛亮 張飛 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 江州 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 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公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龐統...
歷史上的三國演義和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的內容有那些不一樣
無非是後人加入的杜撰吧了。想要看三國,看陳壽的 三國志 還是比較真實的,建議你看看。三國演義 是演義嗎,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多。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好似神仙一樣,現實中是不存在這樣的人的,他只是乙個智慧型的化身。他能天文 地理 占卜 曉未來 知進退。神,就是神一樣的人。你是要說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內容不一樣吧...
三國演義歷史上確有其事嗎,三國演義的故事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實際裡邊很多故事是神話諸葛亮的,具體的說就太多了,我列舉最精彩的幾點吧.舌戰群儒 此故事並為發生過.諸葛亮此時需要做的不是舌戰群儒,而是如何說服孫權和蜀聯盟.而且史書上也沒有這段,憑藉諸葛亮的計謀不會設計這一段.舌戰群儒只是為了表明諸葛亮的口才好而由羅貫中虛擬出來的.周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