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齡稱謂由小到大,弱冠之年是多少歲,而立之年

2022-03-30 13:05:22 字數 6278 閱讀 5419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2樓:風中

男子20歲稱弱冠,表示成年。女子十六歲成年叫及笄。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3樓:過來人啊啊啊

弱冠之年是三十歲,而立之年是四十歲

4樓:微微一笑每一天

弱冠之年是十六歲左右,而立之年三十左右

什麼年,後來是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5樓:匿名使用者

垂髫之年,後來是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垂髫泛指兒童時代大約至14 15歲之前都可叫垂髫,頭髮未束。然後約十五歲時就「及冠」就是將頭髮束起,故及冠大多可代指青少年時期。直到20歲才稱弱冠。

擴充套件資料古代年齡劃分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6樓:胖小胖與臭小王

弱冠,而立,不惑主要指的是男子。以下是古時候對於男子的稱謂: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以下是對小孩及女子的稱謂: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7樓:舞清裳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8樓:英俊的希望

何來的金釵之年,想金陵十二釵瘋了吧

9樓:可惡_偶不要

幼學之年

第乙個。。。。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麼意思

10樓:栗子說社會

意思是:1、古時男子在20歲要束髮立冠,以表示成年,所以20歲的男子稱為弱冠之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出自《論語》,孔子說他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體,到四十歲的時候用成為知者,無所迷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 ,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

3、六十在中國天干地支裡剛好是乙個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指60歲的時候 。

4、古有語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古稀之年指七十歲的老人。

出自:《論語》

擴充套件資料:不滿周歲——襁褓;

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1樓:prince神風

這是【國學常識】的「年齡代稱」

1、弱冠之年:大約指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會行加冠之禮。出自《禮記˙曲禮上》、《穎達˙正義》

剩下大都出自於《論語˙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為政第二》)

2、而立之年:壯年30歲,以古代男子娶妻成室來而。

3、不惑之年:40歲,因為志氣堅定,可以出仕,所以沒有疑惑。

4、天命之年:50歲,因為年過半百,應當知道自己的天命。另外易經中50的數字代表大衍

5、花甲之年:60歲,因為天干地支排序

一甲子為60年。

6、古稀之年:70歲,俗話說「人生70古來稀」,因為古代醫學不發達,所以能活到70歲的人相當稀少。

12樓:洛佁

花甲之年是60歲,而立之年是30歲,天命之年是50歲,古稀之年是70歲,弱冠之年是20歲

13樓:嵐啊嵐的嵐

古時男子在20歲要束髮立冠,以表示成年,所以20歲的男子稱為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出自《論語》,孔子說他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體,到四十歲的時候用成為知者,無所迷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 ,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在中國天干地支裡剛好是乙個甲子,所以花甲之年指60歲的時候 。

古有語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古稀之年指七十歲的老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50 60 70 年紀大了

( )之年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15樓:東郭永修璩辛

望採納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齯齒.鮐背.凍梨.黃髮.90歲

弱冠之年多少歲? 而立之年呢?不惑之年呢?年過半百呢?花甲之年、年逾古稀、歲至期頤呢?耄耋之年呢?

16樓:紅梅傲雪

「二十弱冠、三抄十而立、四十不惑。五bai十而知天命,六十du花甲,七十古zhi來稀,八十耄耋dao」

"逾弱冠"——就是超過弱冠之年,換句話說就是二十出頭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歲了。

順便送你一些關於年齡的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中國古代對年齡的稱謂,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1.總角 古時幼兒把頭髮扎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詩經 齊風 甫田 總角卯兮。角,小髻 卯,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後人用 總角 代指童年。2.垂髫 古代,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後因以 垂髫 指童年。晉陶淵明 桃花源記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3.豆蔻 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牧 贈別...

古代為什麼把百歲的老人的年齡稱謂,稱為期頤之年

期頤之年是出自於我們古代的一本書上,然後用來指年過百歲的老人,剛開始在 禮記 上說的是百年期頤,那這個期主要就是指還在,就是還可以期待,頤在古代是撫養教養的意思,所以合起來就是人到百歲過後需要自己的子女用自己的能力去贍養他們,人活到百歲過後仍然還在,那麼我們就需要更多的是尊重,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要...

古代稱謂裡生是什麼意思古代稱謂公是什麼意思

古代稱謂裡 生 需要根據情景解釋。老師稱 為 生 學生在老師面前自稱 生 長輩對晚輩稱 生 是 後生 的意思。有時也有 學生 的意思,如 明 宋濂的 送東陽馬生序 馬君則被稱為馬 生 對年長有學問 有德行的人的稱呼。是 先生 的省稱。如 史記 言 尚書 自濟南伏生,言 禮 自 魯高堂生。舊時代對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