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藍色多惱河
上面兩個回答都有問題。道德經以及帛書都不能確定為原著,但帛書的成書年代早於道德經,可信度更高一些,也就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從成書時間來看確是為了避諱皇帝劉恆而改為了非常道。但這個非恆道也好非常道也罷,前後文銜接起來的釋義是一致的,就是:
大道可以被言語表達出來,但是表達出來的就不再是那個永恆不變的天地之真理。說白了就是說人類語言系統的表述能力有限,不能盡意,大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老子今天講的這些玩意你們聽不懂很正常,因為老子也很難講明白。。。但不是被你們這幫人逼的嗎,我也只能盡量言述了。
看看你們都理解成啥玩意了,解釋前後文牛頭不對馬嘴,搞得老子跟你們一樣沒頭腦。。。
另外,老子時代道家還沒出現呢,道家形成修仙道教要等到漢代,幾百年之後了,那些從修仙角度理解的,純屬胡說八道。老子是個純粹的哲學家思想家,而非男巫,不要瞎解釋誤人子弟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個,道可道,非常道。是原版。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大概:本章是對宇宙根本大規律的這個「道」作了個基礎性的闡述。
北宋以前有三種解釋:
道若可以言說,就不是永恆常在之道。
道可以言說,但不是人間常俗之道。
道可以言說,但道非恆常不變之道。
原文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3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
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
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修仙方面相對簡單:第乙個「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
「名可名」前一「名」是事物寶器法器或修煉方法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非恆名」,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意思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會變化這層意思外,還有每個人的經歷和角度不一樣,即使是同一時刻看到事物也會盲人摸象,只見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煉方法解釋是最常見不過的,只是現代人不修真了。。。尤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指出前面「同」修真基礎是一樣,但也有各種修真方法的多樣性也都是必然的、可行的按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非常困難,也眾說紛紜。
以下是本人理解:「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標點符號與前有區別,各人理解不一樣。 老子在《道德經》的首先提出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古時,「道」與「天」字相通,在這裡「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執行法則。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以及實際的規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左傳》:「天道遠,人道邇。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
「兵者,詭道也。」等。又如老子說「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
「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執行法則去做,「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即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有人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實際上是錯的,事實上每乙個一都是萬一,都是不一樣的,不能混同。關於宇宙萬物的「有生於無,無中生有」的形而上與形而下問題,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學中宇宙萬有的**論,以及純粹哲學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無神等學說的尋探。
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礎,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萬物確是從「無」中而生出「有」的種種萬類。無中何以生有?
便是乙個莫大的修煉問題。「常無」與「常有」,是從萬物之「道」講。如果從事學習修仙或專講修心養性之道的立場來講,讀成「常無欲」與「常有欲」是從自己修煉角度看問題。
「本無」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從無生有從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萬物萬有,是萬物的源。讀著:「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檄。」就是——人們要想體認大道有無之際,必須要修養到常無的境界,才能觀察——體察到有生於無的妙用。再說,如果要想體認到無中如何生有,又必須要加工,但從有處來觀察這個「有」而終歸於本來「無」的邊際。
「徼」字,就是邊際的意思。 玄元之妙。更是修煉必經課程。
玄門要義的深不可測。 首,他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永遠不變的恆道。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也沒有永恆的「名」,如法國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許多人看來也是不理解的。
其次,便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係,「名是道的外相」,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之「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本源和本體,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即「元」 說了乙個玄,又不是一元、兩元可以究盡的,玄的裡面還有玄,分析到空無的裡面還有空無,妙有之中還有妙有。
由這樣去體認道的體用,有無相生,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極點更有妙處。等於佛教和尚們手裡拿著的念佛珠,一念接著一念,同樣都是代表如環之無端,永無窮盡。
4樓:匿名使用者
從西漢馬王堆古墓中發現的那個版道是:道可道,非恆道。目前,這個被一些學者認為應該是最早的版本!
之所以改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學界認為極大可能是因為要規避漢文帝劉恆的名字。
這就跟故宮的玄武門改成神武門是因為要與康熙皇帝(玄燁)的名字區分開是一樣的道理。
5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非 恆 道為原版,書籍在傳到漢朝漢文帝時,由於避劉恆的名諱,所以改為道可道非 常 道,常雖和恒有類似意思,但恒更為深刻和恰當!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這句是原版,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是漢代以前的版本,後來漢文帝劉恆之後,把「恆」改成「常」。
7樓:東方_沐曉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錦書中原版是道可道非恆道……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是非常道,是因為皇家姓名忌諱,古代恆和常意思差不多所以當時就把恆換成了常,但是現在的恆和常意思就有很大區別,乙個是永遠永恆的意思,乙個是平常普遍的意思,後面不想多說了~
道德經是不是有兩種版本?道可道,非常道是那一版裡面的?
8樓:方式的廣而非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經》。
①帛本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常垣(恆)無慾也,以觀其眇(妙);垣(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妙)之門。②王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原文:帛書)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非)名,萬物之始也;有(可)名,萬物之母也。
故:常垣(恆)無慾也,以觀其眇(妙);垣(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一本書?
9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道德經》
闡述的是老子的世界觀和宇宙觀的哲學思想。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
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
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
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修仙方面相對簡單:第乙個「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寶器法器或修煉方法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非恆名」,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意思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會變化這層意思外,還有每個人的經歷和角度不一樣,即使是同一時刻看到事物也會盲人摸象,只見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煉方法解釋是最常見不過的,只是現代人不修真了。。。
尤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指出前面「同」修真基礎是一樣,但也有各種修真方法的多樣性也都是必然的、可行的
按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非常困難,也眾說紛紜。以下是本人理解: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和道可道也,非恆道也,有什麼區別
10樓:過往不得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常」
這句話可以從二方面解釋。
一是從修仙方面解釋;二是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
下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修仙方面相對簡單:第乙個「道字」表示修仙修真的方法,「可道」可以依據修煉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意思「道」是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名可名」
前一「名」是事物寶器法器或修煉方法的名稱,是可以命名定義出來的,「非恆名」,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意思你見到的事物和方法並不是前人見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會變化這層意思外,還有每個人的經歷和角度不一樣,即使是同一時刻看到事物也會盲人摸象,只見到其中的一面。老子是道教的祖宗,按修煉方法解釋是最常見不過的,只是現代人不修真了。。。
尤其「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是指出前面「同」修真基礎是一樣,但也有各種修真方法的多樣性也都是必然的、可行的
按解釋萬物的起源與執行之理,非常困難,也眾說紛紜。以下是本人理解: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標點符號與前有區別,各人理解不一樣。
老子在《道德經》的首先提出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古時,「道」與「天」字相通,在這裡「天」和「道」是相通的,一般是指自然執行法則。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以及實際的規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左傳》:
「天道遠,人道邇。」《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孫子:「兵者,詭道也。」等。
又如老子說「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
「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執行法則去做,「非恆道」不是永遠不變的,即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有人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實際上是錯的,事實上每乙個一都是萬一,都是不一樣的,不能混同。
關於宇宙萬物的「有生於無,無中生有」的形而上與形而下問題,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學中宇宙萬有的**論,以及純粹哲學的唯心、唯物、一元、多元、有神、無神等學說的尋探。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礎,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萬物確是從「無」中而生出「有」的種種萬類。
無中何以生有?便是乙個莫大的修煉問題。
「常無」與「常有」,是從萬物之「道」講。如果從事學習修仙或專講修心養性之道的立場來講,讀成「常無欲」與「常有欲」是從自己修煉角度看問題。「本無」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從無生有從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萬物萬有,是萬物的源。
讀著:「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檄。
」就是——人們要想體認大道有無之際,必須要修養到常無的境界,才能觀察——體察到有生於無的妙用。再說,如果要想體認到無中如何生有,又必須要加工,但從有處來觀察這個「有」而終歸於本來「無」的邊際。「徼」字,就是邊際的意思。
玄元之妙。更是修煉必經課程。玄門要義的深不可測。
首,他提出「道」,同時提示我們,不可執著道是一般永遠不變的恆道。接著又強調,不可執著「名」相而尋道,也沒有永恆的「名」,如法國革命先烈追求的「名」,在今天許多人看來也是不理解的。其次,便說到形而上道與形而下萬有「名器」的關係,「名是道的外相」,是有無相生,綿綿不斷的。
因此,在形而下(名)的情況下而要體認形而上之「道」,必須從常無的境界中去體認它的本源和本體,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名」。如要更透徹精闢,又需要在常有之中領悟它的無邊無際。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即「元」 說了乙個玄,又不是一元、兩元可以究盡的,玄的裡面還有玄,分析到空無的裡面還有空無,妙有之中還有妙有。
由這樣去體認道的體用,有無相生,真是妙中有妙,妙到極點更有妙處。等於佛教和尚們手裡拿著的念佛珠,一念接著一念,同樣都是代表如環之無端,永無窮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應該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初老子的原文是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在漢代為避恆帝的諱,才改為 常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意思 對事物的認同與否是乙個恆久的話題,規範人們的處事原則,對人物的認同與否也是乙個恆久的話題,規範人們的行為標準。道可道,這三個字裡,第乙個...
道可道,非常道的具體意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原 文 道 可 道 非 常 道 大意是 如果 道能夠講明白,那就不是永恆的道。說明 道心唯微 形而上者為之道 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你明白了嗎?樓上夠狠 簡而言之 道 如果 可以說出來的話,就不是道了 佛家講,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破。聽過嗎?意思差不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道可道,非常道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 譯文 道 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 道 道 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 道 道可道,非常 恆 道,出自老子 道德經 第一章。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詮釋 1 道若可以言說,就不是永恆常在之道。2 道可以言說,但不是人間常俗之道。3 道可以言說,但道非恆常不變之道。道 是洞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