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教的角度如何對待行錯的家人,從佛教的角度如何對待行錯的家人

2022-12-02 05:06:28 字數 6018 閱讀 8555

1樓:8萬4千法門

如果家人做錯了,規勸家人不合適時,我們要依照正法,修行好自己,自己做表率去感動家人。

佛在這個世界完全做出來了,這個世界眾生眼根利,他一看佛的行誼他就覺悟,他就明了,就能夠發菩提心,向佛學習。孝,對父母、對師長,佛經裡頭常說「當孝於佛」,佛是老師。孝是什麼意思?

孝順!要不順,就不孝了。假如我父母做的事情不合理,造罪業,我也順嗎?

還是要順!一面順從,一面要勸進,希望父母能夠覺悟,能夠改進。父母不覺、不能改進,執迷不悟,還是要隨順做,要代父母求懺悔。

譬如我們這個世間行業裡頭,有人從事於殺生這個行業,這個行業不好。父母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佛法,他認為這些動物生下來就是給人吃的,殺它來吃是正常的!兒女學佛了,接受聖賢的教誨,知道這個罪過很重。

勸父母,父母不聽,自己還是要隨順。隨順時候怎麼做?要給父母求懺悔。

殺這些眾生的時候,在殺之前給它念佛,念往生咒,給它回向。一年一定有幾次節日,為這些被殺害的眾生超度。自己認真修行,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給這些被殺害的眾生,這盡孝!

以自己的智慧型,以自己的善巧方便,引導父母覺悟。

從事這個行業,目的還不是為賺錢!要把這一生當中擁有財富的道理,找機會說給父母聽,生財有道,不一定要從事這個行業。你命裡有財富,從事這個行業是緣,命裡有財,無論從事哪乙個行業,不管什麼樣的緣,因只要接上緣,果報就現前。

緣有善,有不善;善緣增長你命中的財庫。那惡緣?惡緣是折損命中的財富。

如果他真的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他一定會改行,一定會戒殺放生;戒殺放生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2樓:匿名使用者

從佛教更較高的角度看是不思善惡的,也就是不存在對錯,自然也就不存在行錯的家人。

佛教也稱不二法門,不二就是一。所謂二就是我們日常所見都是分離的世界,人人都是以分別心來判斷。例如冷熱,好壞,高低,善惡等等。

這種思維讓人產生了分離的假象,也就產生了我執,無法生起大慈大悲之心。其實上述二元對立不過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相 ,本質是合一的。像乙個人做「錯」事,所謂錯事,就是按照分離思想所做的自私行為,但是這種錯事最終會影響起內心的祥和,也會有業報機制讓其知曉其後果,最終自然會提公升自己到沒有分別心的境界,這也是為何最終人人都能成佛。

所以,不要有家人做錯事愚昧等想法,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分離的概念,正是你自己所稱的錯事。應該在尊重家人選擇的基礎上,讓其更高效的明白合一的道理,最簡單的就是通過你的大愛感染他們,這樣可以更快的提公升他們。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度即是度他,為家人做好樣子就行了。家人能接受多少說多少,能改很好,一時改不了也不勉強。南無阿彌陀佛!

4樓:悟待證

寬容,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善引導,使其回歸正確。

從佛家的角度,父母對兒女不好,兒女應該如何對待。。

5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這種不好太籠統了,任何乙個有良知的父母對待自己的子女付出的愛是毫不吝嗇的,只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6樓:末日小時代

孝!永遠要孝,前輩子欠的,要還

7樓:哎呦有辦法

從兒女的角度來看,要愛自己~

從佛教的角度,我現在應該怎麼做?

8樓:匿名使用者

只考慮自己的得失,心情,自然是要麼踏入慾望和環境的舒服,要麼就玩去我執離欲然後消沉厭世。佛教除了放下執著,克服慾望之外,還講發菩提心,度天下眾生,這個心念可以說是很多菩薩駐世的動機。所以,對於這樣的疑惑,去試試看看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如何對他人好,併發心為他人而不為自己的慾望,立刻就會充滿動力,因為你會覺得你做的事情都有意義。

這也合乎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如果不想平天下,何須修身精進呢?只執著自己的慾望啊,得失啊,小家子氣,難以稱為大丈夫。

所以,給自己樹立個不為自己,而為社會,世界,別人的理想,是給你精進心的根本。

9樓:匿名使用者

3:1不要忘記耶和華的法則(注:或作「指教」),你心要謹守耶和華的誡命。

3:2 因為他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3:3 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

3:4 這樣,你必在 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

3:5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3: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3:7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型,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3:8 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3:9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土產尊榮耶和華。

3:10 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有新酒盈溢。

3:11 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注:或作「懲治」),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

3:12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

3:13 得智慧型、得聰明的,這人便為有福。

3:14 因為得智慧型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3:15 比珍珠(或作「紅寶石」)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3:16 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

3:17 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全是平安。

3:18 她與持守她的作生命樹,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3:19 耶和華以智慧型立地,以聰明定天;

3:20 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3:21 要謹守真智慧型和謀略,不可使她離開你的眼目。

3:22 這樣,她必作你的生命,頸項的美飾。

3:23 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腳。

3:24 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

3:25 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3:26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

10樓:匿名使用者

從你提出的問題來看,你顯然並非想信佛.也不可能像樓上所說,燒香打座之類.你是想用佛教的思想來讓自己心態好一點.

我對佛教也不甚了解,不過我覺得你的問題不一定非要用佛教來解釋.為什麼你會覺得上班累,人際關係累?從你的表述上看,你的能力也不差,只不過懶了一點,工作上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人際關係是不用太在意的.

為什麼會覺得沒有目標呢?因為你不主動啊.難道等著機會乖乖地跑到你身邊麼?

你應該主動做點什麼.

還有,你有一點抑鬱,本來就些情況並不是很嚴重,但是你想不開,可能你現實中的朋友也少,要不你找幾個朋友聊聊,或者找個地方玩玩就過去了.現實總有無奈和痛苦,應該像水一樣流過來又流過去,你也不希望痛苦來了就不走了吧.

你尋求佛教的解釋,也許你把佛教看的太重,看得太高.不過,即使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我們活著也需要認命.你今天這個想不開明天那個想不開,還有時間做什麼事?

所以,好好做你該做的事吧,偶爾會頹廢會沮喪沒關係,忍忍就過去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從你的敘述看,你對佛教了解極少,如想知道答案,建議再更深的了解佛教。

12樓:

佛教說的不執著不是什麼都放棄,而是放棄貪,嗔,痴.

工作抱著上進的態度,為公司服務的態度,提公升自己的態度,這哪能說是『貪』?

在環境所逼下講出實事,講出利己利人的看法,這哪能說是『嗔』?

愛情是凡夫生活的一部份,被愛所困,又不願放棄愛,為了將來彼此的幸福而努力,這哪能說是『痴』?

所以佛教是生活化的,佛學是可以讓人活得開心自在的,而不是學佛以後什麼都要放棄!但如果是出家人的話,又另當別論。要知道學佛有『在家人』和『出家人』兩種。

所以『在家人』,好好過你的生活吧!別強求,得與失是生活的一部份。看得開的就能成就大業,看不開的一輩子都在兜圈圈。

最後,祝福你!要好好學佛。

阿彌陀佛。

如何從佛學的角度,來解釋和理解家庭不和睦?

1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來得溯源到前世的關係了,自無怪乎討債、bai還債、報恩、du報怨。另外,即便是zhi陌生人在一起相處久了dao,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大家都一起學佛,按照佛的教導去做和相處,才有可能永遠和睦。

實在不行的話,你和你老公最好單獨居住,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畢竟代溝也還是存在的。

14樓:神者三笑

那是因為您還沒有真正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和感恩。真正的知道是開心的做到。好像你餓就想吃飯一樣自然。你要好好探尋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我什麼要愛父母並孝順他們。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受教育(學校,人文,社會)的水平不同,每個人的思想修養深度不同,要麼你能教育提高父母的思想深度,要麼離開他們。解釋和理解是無效應的。以上個人認知。

16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人生還是需要些智慧型的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鏈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感覺自己做錯事情了,從佛教的角度上怎樣彌補??

17樓:鉛筆盒兒

很簡單~~

第一 承認錯誤並且馬上改正錯誤,勇敢地承擔錯誤導致的後果。這叫做懂因果。

第二 在心裡對自己的過錯深刻反省。決定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叫做修正行為,也就是修行。

第三 真誠地求佛慈悲加持幫助你減少過錯造成的損失和傷害。這是佛前懺悔。

重要的是心裡有佛,不必專門去找個菩薩像。

總之重要的是修心不是注重形式表象。

18樓:匿名使用者

從現在起對他們友善起來,平時讀讀佛經,把功德回向給他們,讓他們也能早日知道佛法,離苦得樂

19樓:應彬禮

佛說縱生皆平等,還有無為,就是說要懂得放下,做錯事每個人都會有,如果執著於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犯了佛家中說的嗔戒了,所以不要過多的執著,做好以後的事就好了。

20樓:泥頌

改變你對他們的態度

找到合適的機會 能夠當面承認錯誤 效果可能會更好從心上結的怨 還需心來解

他人的當面原諒 能讓你真正的釋懷 你才能真正的解脫懺悔業障 再不造作

阿彌陀佛

21樓:wencey_泊

真心懺悔 然後現在開始端正自己的言行 並且持咒 懺悔回向自己的一切有緣眾生

22樓:匿名使用者

您有這顆彌補的心是很重要的...

"真心的去對別人好!"...神佛都在上面看著呢!加油!

2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懺悔,是不二過,就是以前所犯的錯誤,以後不再造同樣的過失。

平時多念阿彌陀佛!

24樓:匿名使用者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從佛教的角度,喜怒哀樂,如何對治?

25樓:香閣閣

觀照要看你怎麼觀照,觀一切法如是空性,照一切相如是無常。

脾氣大,是習氣,但這種習氣本身也是無常的。若無常不如不在乎嗎?也不是,如果任意增長,豈不是更加迷惑了。對於發脾氣,我自己有一些心得,願與分享:

總是發脾氣,主要是因為不懂得諸法原本平等,而這種平等來自於圓滿覺性。因為妄執妄有,所以才生出種種不平等和種種煩惱。但是,如果馬上這樣對自己說,肯定不能說服自己,因為習氣非常深重,緣分一來,種子立刻起現形。

那我講乙個故事好了:

祖師曾經做夢,夢見乙隻大老虎對著自己,長著大嘴要吃自己,結果嚇醒了,出了一身冷汗。醒來方知,原來是場夢,就說:早知道就給他吃一口了,就當做了人情也好呢~ 於是開示道:

世間多有痴迷眾生,明明知道人間就是場夢,還不捨得做人情呢! 聽了這個故事之後,我突然明白,其實人間一切,都是因緣果報,太在乎的話,就是自己迷惑自己。不生氣,不貪心,跟所有人和和氣氣的,就當做個人情,做個戲罷了!

何必那麼只在乎呢?哪有那麼多得失,不過是因果相續罷了,不如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來的實在阿!

還有兩句話,若能常於心中憶念,也可以斷心中火氣:

一、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另外華嚴經一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這是我自己的方法,不知對這位師兄是否湊效,末學也只當拋磚引玉了。還有,常念佛菩薩法號可以熄滅心中火氣。不妨試試看,阿彌陀佛!

從心理學的角度怎樣認識佛教

從心理學上講,信奉宗教其實是一種精神寄託,每個人所希望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但現實世界往往不會滿足人們的各種慾望,所以人們就去信奉神明,以期能夠有另乙個世界,可以讓自己在結束這一界的生命後能夠在那個世界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認識佛教,實質上是從哲學角度上認識中國文化和佛教的關係。中國文化,...

我很想知道從佛教的角度怎麼解釋這個

沒有說明白你問的問題 你本來是佛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從佛教的角度,我現在應該怎麼做? 只考慮自己的得失,心情,自然是要麼踏入慾望和環境的舒服,要麼就玩去我執離欲然後消沉厭世。佛教除了放下執著,克服慾望之外,還講發菩提心,度天下眾生,這個心念可以說是很多菩薩駐世的動機。所以,對於...

如何從禮儀的角度提高個人素質,從禮儀的角度談怎樣塑造良好的個人形

通過學習禮儀,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更好地顯示自身的優雅風度和良好形象。一個彬彬有禮 言談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將是春風拂面,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讚揚,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給別人 給社會帶來溫暖和歡樂。人的自覺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師的指點 依靠不斷的培養,靠社會健康的 導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