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建立在量子力學基礎上的原子理論中,核外電子沒有確定的軌道,它時而在這裡出現,時而在那裡出現,即便是隻有乙個電子的氫原子也是這樣。如果從電子少數幾次的行為來看,是毫無規律的。但是如果對電子出現的情況進行一下大概的統計,就會發現,電子經常出現在核外空間的乙個比較固定的乙個區域內;在這個區域以外,電子出現的機會很少。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能量不同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經常出現的區域也不同。氫原子處於最低能量狀態時,它的電子經常出現的區域,是以原子核為中心的乙個球殼,這個球殼的半徑是公尺,跟波爾計算的氫原子處於最低能量狀態的半徑相同。但是氫原子不可能總是處在穩態,也就是最低能量。
還存在其他的量子數,你說的基態半徑叫做波爾第一半徑,就是能量最低時候電子所在半徑,但是許可能量受主量子數支配,基態是主量子數為1的時候,他還等於2,3,4,5...隨著主量子數的增加,半徑越來越大,能極間距越來越小,量能越來越接近連續。
2樓:求知永遠無止境
原子半徑。通常是指以實驗方法測定的相鄰兩種原子核間距離的一半。從理論上說,核外電子無嚴格固定的運動軌道,所以原子的大小無嚴格的邊界,無法精確測定乙個單獨原子的半徑,因此目前所使用的原子半徑資料只有相對的、近似的意義。
根據測定的方法不同,有3種原子半徑。
1)共價半徑:同種元素的兩原子以共價鍵結合時,兩核間距離的一半。實際上核間距離即是共價鍵的鍵長。
2)金屬半徑:金屬晶體中相鄰兩金屬原子間距離的一半。
3)正規化半徑:靠範德華力相互吸引的相鄰不同分子中的兩個相同原子核間距離的一半。
計算氫原子的第2,3,4軌道的半徑和電子在這些規定上的能量.
3樓:黑科技
如果要推導,可利用玻爾理論和經典力學。
的圓周運動規律列出相關方程進行,過程較多。
若是直接應用,則。
軌道半徑是 r n=n^2 * r1
氫原子。能量是 en=e1 / n^2
其中,n 是量子數。
也相當於軌道數),r1 是基態。
時氫原子的半徑,e1是基態時氫原子的能量。
r1= 公尺,e1=- ev
即氫原子的第2軌道的半徑是 r2=2^2 * r1=4 * 公尺= 公尺。
能量是 e2=- / 2^2=- ev
同理,第3軌道的半徑是 r3=3^2 * r1=9* 公尺= *10^(-10) 公尺。
能量是 e3=- / 3^2=- ev
氫原子半徑
4樓:小小愛奇聞
氫原子半徑:。氫原子即氫元素。
的原子。氫原子模型是電中性的,原子含有乙個正價的質子與乙個負價的電子,他們被庫侖定律束縛於銷數原子內。
原子(atom)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狀態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
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虧物首原子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單螞如位。
稱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8種。因此具有核式結構。
原子軌道隨著原子半徑變化麼
5樓:
摘要。親~你好 下面由我為你解答原子軌道隨著原子半徑變化。隨著原子半徑的增加,原子的電子雲會變得更大,電子雲的半徑增大意味著原子軌道也會增大。
原子軌道的大小可以用原子的電子雲半徑來估算,因為電子通常存在於離原子核較遠的軌道上。例如,在同一主量子數n下,原子核電荷數增加,電子雲被吸引得更緊,軌道半徑縮小;反之,原子核電荷數減少,電子雲被吸引得更鬆散,軌道半徑增大。因此,原子軌道隨著原子半徑的變化而變化。
親~你好 下面由我為你解答原子軌道隨著原子半徑變化。隨著原子半徑的增加,原子的電子雲會變得更大,電子雲的半徑增大意味著原子軌道也會增大。原子軌道的大小可以用原子的電子雲半徑來估算,因為電子通常存在於離原子核較遠的軌道上。
例如,在同一主量子數n下,原子核電荷數增加,電子雲被吸引得更緊,軌道半徑縮小;反之,原子核電荷數減少,電子雲被吸引得更鬆散,軌道半徑增大。因此,原子軌道隨著原子半徑的變化而變化。
那為什麼原子半徑大的原子之間不易形成π健。
在化學中,π鍵的形成涉及兩個原子之間的雙電子共價配對。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變大時,雙電子共價配對的概率減小,因此,原子半徑大的原子之間形成π鍵的難度會相對增大。此外,對於原子半徑較大的原子,其電子雲較鬆散,電子分佈不夠緊密,因此往往難以形成穩定的π鍵。
此外,原子半徑較大的原子往往具有較高的電離能和較低的電子親和能,這也會影響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使它們更難形成π鍵。總之,原子半徑大的原子之間不易形成π鍵,這是由於雙電子共價配對概率減小,電子雲較鬆散,以及原子的電離能和電子親和能等因素的影響。
在化學中,π鍵的形成涉及兩個原子之間的雙電子共價配對。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變大時,雙電子共價配對的概率減小,因此,原子半徑大的原子之間形成π鍵的難度會相對增大。此外,對於原子半徑較大的原子,其電子雲較鬆散,電子分佈不夠緊密,因此往往難以形成穩定的π鍵。
此外,原子半徑較大的原子往往具有較高的電離能和較低的電子親和能,這也會影響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使它們更難形成π鍵。總之,原子半徑大的原子之間不易形成π鍵,這是由於雙電子共價配對概率減小,電子雲較鬆散,以及原子的電離能和電子親和能等因素的影響。
親 發給你了呀。
你看看。
原子基態軌道半徑是電子圍繞原子核的半徑嗎
6樓:鄲賢巨集冬
不是的,在微觀系統中,我們不能把「軌道」理解為實際的運動軌跡,而要把它理解為「運動狀態」,就如同光學中的「模」。乙個軌道,相當於電子的一種運動狀態(也有可能對應幾種簡併的運動狀態),對應於一部分波函式。
沒有教科書這麼說,但我是這麼理解的)
量子力學。中,電子並不是真的圍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
而是以某種概率一會兒出現在這裡,過會兒又在那裡出現,即所謂的電子雲模型。軌道半徑的意思是原子處在某個特定段鍵碧能級時的半徑。
氫原子。的基態軌道半徑r1,也就亮做是波爾半徑,一般用a0表示。這只是氫原子基態軌道半徑,電子執行並不一定都在基態運動,它還有可能在更高的能級運動,況且運動也不是圓周運動,而是以一定概率隨機運動。
基態是最穩定的狀態,只能說氫原子最有可能處在這一狀態,電子離原子核的距離最有可能是這個值,而不能說握舉電子就是以a0為半徑繞核運動。
你好,為什麼原子半徑最小的原子是氫呢?
7樓:曉熊
因為判斷稀有氣體原子半徑的標準不同。
所謂氫原子半徑,實際上是共價半徑,即h2分子中,兩原子核距離的一半。
但稀有氣體不存在雙原子分子。
所以稀有氣體半徑定義為範德華半徑,即稀有氣體中,兩原子核距離的一半。
顯然,這樣定義,由於稀有氣體原子之間存在有空隙,就使得範德華半徑變大了。
一般考慮原子半徑的時候,不考慮稀有氣體。
8樓:快樂小子
同週期的元素質子數多的原子半徑就小;但是,對於稀有氣體元素不適用;因為,稀有氣體原子半徑不是共價半徑,而是分子(即原子,稀有氣體為單原子分子)的接觸半徑。稀有氣體原子僅以色散力互相接觸,所以兩個原子間的核間距較大,故測出的半徑就大,所以原子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原子是氫。【這些是大學無機化學中講到的內容。】
9樓:十一夜夏天
氦是單原子分子,用的是範德華半徑,跟氫不同。
物理問題氫原子的基態軌道為
10樓:網友
我只考慮勻強電場的情況。
rn = n^2 * r1 , en = e1 / n^2 . 場強只要滿足電子躍遷到第二能級,電子就能發生電離(w=eql)。為[r(n+1)-rn]隨n的增大而增大,[e(n+1)-en]隨n的增大而減小,從n躍遷到(n+1)所需的場強隨n的增大減小,而場強大小不變,所以emin * e * r2-r1) +e1 =e2,即emin *e *3*r1= -3/4 *e1 (r1=,e1=,計算時注意單位)
11樓:網友
氫原子就乙個電子,q= e=u/d
12樓:網友
大於基態能量!
貌似還有個公式。搞忘記了。
上面說的正確!
氫原子的半徑為r,求電子所在軌道的電場強度
13樓:網友
設電子所在軌道的電場強度e就是質子所產生電場的場強。
e=ke/r^2
注:這裡就是用點電荷的場強公式求;電子處在質子的電場中,所求的也就是質子在電子軌道處的場強。
希望你能滿意。
為什麼不是所有的氫原子都服從巴耳末系
巴耳末系只是氫原子眾多譜線系中的乙個,是大量氫原子能級躍遷的觀測結果,如果只觀察乙個氫原子,是觀測不到譜線系的。在輻射傳輸時,譜線也可能出現偏移現象。巴耳末系 是所有高能級電子躍遷到 第二能級 時放出的躍遷光 除此之外,還有高能級電子躍遷到 第1能級 第3能級 第4能級 放出的躍遷光,他們都有各自的...
美國原子彈投到廣島!為什麼不投到東京
知道歷史的人,都知道二戰末期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分別投放在了日本的長崎和廣島,很多朋友都像你一樣問過,為什麼不投放在日本的首都東京?我也很想問問你,美國的原子彈為什麼非要投放在東京呢?難道就因為東京是日本的首都?當時美國計畫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時候,挑選投放目標的標準是,受核彈攻擊的城市必須是日本的重...
請問美國當時為什麼不多投一顆原子彈到日本東京呢
1.美國不像中國那樣,和日本之間存在著血海深仇,實際上美國人專也就是珍珠港被屬襲那會兒義憤填膺一陣,後來看著把日本打得夠嗆,也基本上消氣了!其實關於這個原子彈的使用還一直在美國存在爭議,很多美國人認為太不人道,杜魯門的夫人就是因為這件事和他產生了隔閡,進而離婚的!我甚至覺得戰後美國大力扶持日本多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