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叫而立之年四十叫不惑之年那剩下的那些叫什麼之年呢?

2025-03-14 01:05:20 字數 4074 閱讀 4123

1樓:匿名使用者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

50歲――知命之年、半百。

60歲――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肢羨 70歲――古稀、杖國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8歲——公尺壽。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臺,駘)背之年。

99歲——白壽。

100歲――期鬧枯頣 ,人瑞。

歷彎拍 108歲——茶壽。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手掘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廳譁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畢伏核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3樓:匿名使用者

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下句是什麼?

4樓:教育小主

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八。十、九十白髮蒼蒼;一百長命百歲。

1、出處

**於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論語·為政》

2、原文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卜絕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釋義

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舉腔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到七十歲,可以從心到身自由運作,而又不越出應有的規矩。

古代三十歲為「而立之年」,四十歲為「不惑之年」。

5樓:生活導師青燈俗娛事

1、三十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2、四十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3、五十知命之年:指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

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白話釋義:孔子說:十五歲立志於學習,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出自**?

6樓:謹慎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意思是: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穗頌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40不惑之年下句是什麼

7樓:休閒娛樂助手之星

應該是源襲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出處:《論語·為政》

解析: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禪改;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其他古代年齡稱謂:1、幼學:10歲。

3、金釵之年:女孩12歲。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

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

為「豆蔻年華」)。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6、及笄。指女子15歲。

7、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8、成童:雹鉛15或15稍上的年歲。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10、二八:為16歲。

8樓:暴樂音朋耀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句出自何處?

9樓:網友

三十而立,是指他在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乙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

出自春秋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知天命,明白所謂命運,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應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順,是說這個時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壞的自己能辨別。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到了七十歲時的時候,你在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時候就基本不會犯錯。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後都分別是啥

10樓:子靜子的人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銷銷判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鬥察年為虧改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三十歲是而立之年有職業危機,如何化解職業危機?

三十歲是而立之年有職業危機,如何化解職業危機?很多職場人到了歲左右,情緒低落,壓力山大肆廳,很多人面臨著職業的重新選擇和職業轉型。但是,我突然回頭一看,發現除了增加的皺紋和年齡,自己的職業技能積累幾乎為零,沒有提高,而是在退步,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是不知所措。通過這個時間,沉澱下來,思考一下,看看有沒...

三十是而立之年,那四十,五十,六十。又分別是什麼之年呢

不滿週歲 襁褓 2 3歲 孩提 女孩7歲 髫年 男孩8歲 齠年 幼年泛稱 總角 10歲以下 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 15歲 舞勺之年 15 20歲 舞象之年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 女 豆蔻年華,15歲 女 及笄之年 15歲 男 志學之年 16歲 女 破瓜年華 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因為身體還不夠健壯,又稱弱冠,而立就是指人到了30歲就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地位與威望。人到了40就會有成熟的想法,會變得理智。知天命就是認為成事在天,50歲的老人對事情不在有所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