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改變和鹽析作用發生沉澱的區別

2025-03-21 06:30:24 字數 3833 閱讀 5204

1樓:孤獨的狼

溶解度改變,絕大部分是因為溫度的變化從而使得物質從溶液裡面析出來。

鹽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無機鹽類而使某種物質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過程。如:加濃(nh4)2so4使蛋白質凝聚的過程;在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酯化反應中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使其分層現象更明顯的過程。

鹽析結晶原理:

鹽析結晶是指在鹽溶液體系中,加入某種電解質鹽析劑, 這種加入的鹽析劑,其離子的水合作用比原溶液中其它鹽較強, 它使溶液中自由水分子數減小, 從而提高溶液中欲結晶物質在溶液中的有效濃度,使欲結晶物質在溶液中結晶析出, 這就是鹽析結晶。

研究表明,水對陰、陽離子都有較強溶劑化作用,但對陽離子比陰離子有更大的溶劑化作用。因此鹽析劑作用主要表現在鹽析劑陽離子溶劑化作用上。鹽析劑與水結合愈強烈,鹽析效應愈強。

由於水合數與離子的大小有關,即離子愈小,水合數就愈大,鹽析效應也愈強。鹽析劑所含陽離子半徑愈小,電荷愈多,則對被鹽析離子的水化層影響愈大,使被鹽析離子脫水愈易,其鹽析效應愈強。所以化工生產中常用的鹽析劑多是離子勢較大的陽離子li+、al3+、fe3+、mg2+、sn2+等形成的鹽。

我們選擇了這些陽離子所形成的氯化物和硝酸鹽, 並通過探索性實驗, 確定選用一種較合適的鹽析劑。

影響因素:溶解度只是受到溫度的影響。溶解度較大的物質,在溫度發生驟變的情況下,溶解度變化也比較大。

鹽析作用的影響因素:

1、物質濃度;

2、離子強度和型別;

3、ph值;

4、溫度。

鹽效應對溶解度的影響是什麼?

2樓:生活小達人

鹽效應對溶解度的影響:

往弱電解質。

的溶液中加入與弱電解質沒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

時,由於溶液中離子總濃度桐則增大,離子間相互牽制作用增強,使得弱電解質解離的陰、陽離子。

結合形成分子的機會減小。

從而使弱電解質分子濃度減小,離子濃度相應增大,解離度增大,這種效應稱為鹽效應(salteffect)。當溶解度降低時為鹽析效應(saltingout);反之為鹽溶效應(saltingin)。

鹽效應:使難溶物質溶解度增加:

例如,pbso4在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它在純水中的溶解度大。這是因為加入不含相同 離子的強電解質pbso4沉澱表面碰撞的次數減小,使沉澱過程速度變慢,平衡向沉澱溶解的方向移動,故難溶物質溶解度增加。

加入含相同 離子的 電解質時,有鹽效應也有同離子效應。

而後者的影響比前者大,故只能觀察到難溶物質的溶解度降低了。

使弱電解質電離度增大。

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 離子的強電局告棚解質,由於鹽效應,會使弱電解質的電離度增大。例如,醋酸溶液的電離度度是,若溶液中有存在,則醋酸的電離度增大到。

若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含相同離子的 強電解質,則鹽效應與同離子效應同時發生,但鹽效應對電離平衡的影響遠不如同離子效應。

例如,醋酸溶液加入醋酸鈉。

由於同離子效應,電離度從減小到,數量級。

發生友桐了變化,而鹽效應不會使電離度發生數量級的變化,故兩種效應共存時,可忽略鹽效應。

何謂鹽析與鹽溶?為什麼常用硫酸銨作為沉澱劑

3樓:一顆樹王

鹽析。是通過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高濃度中性鹽(如硫酸銨,致使蛋白質發生沉澱的蛋白質分離技術。搭大鹽析鎮磨作用主要是由於大量中性鹽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不僅原來溶液中的大部分水轉變為鹽離子的水化水,而且蛋白質分子表面通過靜電作用結合的水化層也被移去以溶劑化鹽離子,使蛋白質分子表面的疏水殘基充分暴露,從而發生聚集而沉澱下來。

鹽溶指的是加入鹽,使物質溶解度。

增加。nh4)₂so4用作沉澱劑的優點是:因為它是二價離子中性鹽,而且在水中溶解度很高,溶解度的溫度係數也較低,故能在低溫下(4°c)以高濃度存在,爭奪溶液中的水以及蛋白質分御枝斗子表面的水化水,使蛋白質溶解度有效降低,從而使蛋白質在保持活性的情況下從溶液中沉澱出來。

在沉澱的過程中影響沉澱的溶解度增大的因素 分析化學相關的

4樓:黑科技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一同離子效應:當沉澱反應達到平衡後,向溶液中加入含有某一構晶離子的試劑使沉澱的溶解度減小的現象。

在重量分析中利用同離子效應可以大大降低沉澱的溶解度。

沉澱劑一般過量 50%--100%;對於灼燒時不易揮發除去的沉澱劑,則一般以過量20%--30%為宜。

二鹽效應:沉澱的溶解度隨著溶液中電解質濃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現象。

強電解質的濃度越大,其離子和沉澱構晶離子的電荷越高,鹽效應的影響越嚴重。

在利用同離子效應來降低測定溶解度的同時,也應考慮由於過量沉澱劑的加入而引起的鹽效應。

三酸效應:溶液的酸度對於沉澱溶解度的影響。

它使沉澱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酸度一般對強酸鹽沉澱的溶解度影響不大,而對弱酸鹽沉澱的溶解度影響較大,形成沉澱的酸越弱,酸度的影響越顯著。

四絡合效應:由於沉澱的構晶離子參與了絡合效應而使沉澱的溶解度增大的現象。

它使沉澱的溶解度增大。在有的沉澱反應中,沉澱劑本身就是絡合劑,沉澱劑過量時,既有同離子效應,又有絡合效應,所以在進行沉澱時,必須控制沉澱劑的用量,才能達到沉澱完全的目的。

五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1、溫度的影響:溶解反應一般是吸熱反應,因此沉澱的溶解度一般隨溫度的公升高而增大。

2、溶劑的影響:大多數無機鹽沉澱為離子型沉澱,它們在非極性或弱極性的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比在極性強的水中小。所以在進行沉澱反應時,有時可加入一些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以降低沉澱的溶解度。

對於有機沉澱劑形成的沉澱,它們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反而大於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3、沉澱顆粒大小的影響:對於某種沉澱,當溫度一定時,小顆粒的溶解度大於大顆粒的溶解度。對於不同的沉澱,顆粒的大小對溶解度的影響程度不同。

在沉澱重量法中,應儘可能獲得大顆粒的沉澱,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溶解損失,且易於過濾和洗滌;同時沉澱的總表面積小,沾汙也少。

4、沉澱結構的影響:有些沉澱在初生成時為亞穩定型結構,放置後逐漸轉化為穩定型結構,由於二者的結構不同,溶解度也各異。一般亞穩定型的溶解度較大,所以沉澱能自發地轉化為穩定型。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是什麼

5樓:網友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是: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同離子效應、鹽效應、酸效應、配位效應等,此外,溫度、介質、晶體結構和顆粒大小,另溫度、壓強、極性等等,也對溶解度有影響。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6樓:她是我的小太陽

沉澱法中要求沉澱完全程度大於 %.而沉澱完全與否是根據反應達平衡後,沉澱的溶解度來判斷。影響沉澱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種:

1. 同離子效應:當沉澱達平衡後,若向溶液中加入組成沉澱的構晶離子試劑或溶液,使沉澱溶解度降低的現象。

沉澱劑用量:

一般——過量50%~100%為宜,非揮發性——過量20%~30%。

2.異離子效應(鹽效應) :溶液中存在大量強電解質使沉澱溶解度增大的現象。

3. 酸效應:溶液酸度對沉澱溶解度的影響稱為酸效應。

如:弱酸鹽沉澱的溶解度受溶液的ph值影響很大,溶液[h+]大,沉澱溶解度增大。

4.配位效應:配位劑與構晶離子形成配位體,使沉澱的溶解度增大的現象。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7樓:笪麗思中嫻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如同離子效應、鹽效應、酸效應、配位效應等,此外,溫度、介質、晶體結構和顆粒大小,也對溶解度有影響。

4溫度、壓強、極性等等。

為什麼溫度變化溶解度也變化,氣體的溶解度為什麼隨溫度的公升高而降低

溶解度物質溶解與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決定於物質的本性 另一方面也與外界條件如溫度 壓強 溶劑種類等.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克數。既然在一定溫度下,溶質在一定量的溶劑裡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學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這種溶解限度呢?好,那麼我們...

固體的溶解度與溫度有什麼關係,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有什麼關係 與溶解度曲線有關嗎

1 對於大多數固體,溫度越高,固體的溶解度越大。2 少部分固體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食鹽 氯化鈉 固體物質的能容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 g 100 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例如 在20 時,1...

初中化學有哪些溶解度反常的,初中化學溶解度問題

隨著溫度公升高溶解度降低 ca oh 2,還有一些氣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公升高而降低。溫度影響不大 nacl 溶於水放熱的 cao naoh 濃h2so4 溶於水放熱的就是濃硫酸是物理反應,氧化鈣是化學反應 溶於水吸熱的 nh4no3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