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在當代文學中哪個部分

2025-03-27 15:00:06 字數 5265 閱讀 2943

1樓:網友

一是古典散文, 二是舊**,三是古典詩詞。

2樓:大海的冰山一角

余光中個⼈簡攔如介。

余光中(1928-),臺灣詩⼈,籍貫福建永春縣桃城鎮洋上村(母為江蘇⼈),於南京,先後在秣陵路⼩肆鄭學(原崔⼋巷⼩學),南京市第五中學(原南京青年會中學)讀書,1947年⼊⾦陵⼤學外語系(後轉⼊廈裂衡頌門⼤學),1949年隨⽗母遷⾹港,1950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學外⽂系。 1953年,與覃⼦豪、鍾⿍⽂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學藝術碩⼠學位。

3樓:梨子

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中國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乙個走向,即先西化後迴歸。在數亮臺灣早期的詩歌論冊搏戰和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州畢祥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

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4樓:網友

余光中在當代文學中哪個部分:余光中是當代著兆碧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他以其散文匠心獨運的語磨猜叢言特色,打破了傳統的散文體裁,語言模式,為散文的語言發闢了新的世界。

對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借鑑的意義瞎櫻。。促進其散文藝術語言特色向更高的境界發展,不斷深入與提高。

5樓:初厹懷

主要是現代詩以及散文。臺灣作家。

6樓:大塊

余光中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他以其散文匠心獨運的語言特色,打破了傳統的散文體裁,語言模式,為散文的語言發闢了新的世界。對文學的發展提供了野耐培借鑑的意義畝遊。。

促進其散文藝術頌唯語言特色向更高的境界發展,不斷深入與提高。

7樓:單純的喜歡

余光中在當代文學中當代著名作家、詩人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8樓:成蔚星

高中在當代文學裝飾乙個鐘中層中心階層。

9樓:馬蹄蓮的純潔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掘肆彎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雹鏈,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判悶「江南人」

10樓:我要讀水滸傳

中國名人館專家組認為,余光中先生是中國當代極少幾位大師級詩人之一,其詩作影響深遠。

11樓:帳號已登出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猜緩亂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哪敗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

返臺後任詩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乙個走向,即先西化後迴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

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餘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

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穗檔》、《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余光中都有哪些書?

12樓:我是龍的傳人

余光中有散文集:

1、《左手的繆思》,文星,1963。

2、《掌上雨》,文星,1964。

3、《逍遙遊》,文星,1965。

4、《望鄉的牧神》,純文學,1968。

5、《焚鶴人》,純文學,1972。

6、《聽聽那冷雨》,純文學,1974。

7、《青青邊愁》,純文學,1977。

9、《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範,1987。

10、《憑一張地圖》,九歌,1988。

11、《隔水呼渡》,九歌,1990。

12、《從隱段徐霞客到梵谷》,九歌,好巨集1994。

13、《井然有序》,九歌,1996。

14、《日不落家》,九歌,1998。

15、《藍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

16、《連環妙計》,上海文藝,1999。

簡介余光中: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

其間兩度應美國***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灶襪譽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

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集》(評論集)等。

13樓:初見時驚鴻呀

余光中已經出版的詩集有《藍色遲亮的羽毛》、《鐘乳石》、《蓮的聯想》、《五陵少年》、《天國夜市》、《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唯旦枯》等,還有散文、評論等作品指洞。

余光中寫過哪些書?

14樓:第五人格小醫生吖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余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

22歲那年,余光中隨家人來到臺灣,並考取了臺灣大學外文系。

雖然專業是外文,余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傑出的,當屬詩歌。人們評論,他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屢變,技巧多姿,融匯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筆法。

因此,他被譽為臺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余光中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15樓:中地數媒

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數量極多,但內容複雜,良莠兼具,藝術上多變。早期主張西化,反對鄉土文學及大眾化,為臺灣現代派著名詩人;步入中年時懷念祖國大陸,寫下了不少懷鄉詩,其中尤以短詩《鄉愁》最膾炙人口。80年代迴歸傳統,文學觀念有了根本變化。

余光中的散文創作起到了什麼作用?

16樓:中地數媒

余光中的散文創作和批評對臺灣現代散文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早在60年代初期,余光中就認為現代散文要想超越「五四」散文,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模式,輸入新的藝術資訊。他提出要「剪掉散文的辮子」,倡導散臘茄文創作的彈性、密度和質料說。

70年代發表的《論朱自清的散文》,更為具體縝密地表明瞭余光中富有現代氣息的散文觀念和反感傷、反濫情的美學觀,推崇具有厚重嚴肅品質、精湛沉潛境界和智慧風貌的知性散文,余光中是臺灣學府派散文中詩質散文的代表作家。作為現代詩大家,他的散文創作具有濃郁的詩情與意境。他的散文選材突破田園模式,把舊大陸、新大陸和臺灣島三個空間交織於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流裡,獲得闊大厚重的品質。

他的抒情散文中,有對親情的描寫:《我的四個假想敵》、《塔阿爾湖》、《鬼雨》;有對友情的細說:《朋友四型》、《思臺北、念臺北》;更多的散文是對鄉情的表現:

地圖》、《萬里長城》、《蒲公英的歲月》輪數察等。濃烈欲燃的鄉國之情,對祖國的刻骨思念,去國懷鄉的漂泊無依感,充滿了字裡行間。余光中筆下的「鄉愁」超越了個人的情感,提公升為民族的情感,是一種跨越地域空間的「文化鄉愁」。

深厚的中西文化修養,使余光中不斷發現並追尋中國文化傳統畢敏的發揚光大。

余光中散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17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余光中散文具有時空交錯、縱橫開闊而又縝密嚴謹的結構佈局,語言表達以現代人的口語為基礎,也吸收歐化句式,大膽使用文言句法,相映生輝。余光中散文的字彙多選用那些音調高、幅度寬、氣勢猛的陽性詞,喜愛描寫海潮、山風、大漠、巨石等;繪景狀物時多采用俯視的角度,表現闊大的場景,造成一種更為廣闊與深遠的美感;行文注重氣勢,雄直勁麗是他散文的基本風格,實現了他的散文創作主張。

文學家余光中去世,盤點他有哪些重要的作品?

18樓:卿晨男子

余光中去世,世人皆驚,也只能在其作品中緬懷詩人的一生。余光中最重要的作品,我以為是有兩個方面,他寫詩也寫散文。在詩歌上,他最重要的作品當然是《鄉愁》。

在散文方面,最重要的作品是《聽聽那冷雨》

據臺媒東森新聞報道,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過世,享年90歲。高醫中午表示,病人家屬要求保密,不公開病情,但訊息為真;而中山大學表示,今天(14日)早上10點04分過世,家屬不願被打擾。原先只以為是天氣多變、氣溫偏低,到醫院檢查後決定住院靜養,沒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風,肺部感染、轉進加護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兒們也從國外趕回,謝絕採訪,結果1天之隔,這位作品多選入課本、文壇的「璀璨五彩筆」就過世,親人與文壇好友都十分傷痛。

鄉愁》,這是中國詩壇上的精品力作,可以說是深深的影響了幾代人。詩歌中具有豐富的意象,比如郵票船票墳墓,詩歌中有每乙個異象面前都兩個人,有我,有母親,有我和新娘,有我和祖國。詩歌中有兩段距離,有這一頭,那一頭。

總之,這是中國詩壇上非常經典的一首現代詩,其實只要是讀過這個詩的人,都不忍心臺灣和大陸兩岸隔離。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散文的代表作。這一篇散文同樣是描寫了余光中自己的思鄉情愫。在雨聲的流淌和飄搖之中,余光中把自己和祖國不能團聚的思鄉情娓娓道來,而且藉助一系列古典的詩詞和古典意象,把在冷雨中感受到的親人和故土格里的思緒表現得更為密切。

總之,《鄉愁》和《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作品中最經典的兩篇,非常的感人至深,把人與祖國的隔離分散之痛,描繪的淋漓盡致。

鄉愁余光中,鄉愁余光中歌詞

鄉愁 是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小詩。這是一首懷念祖國 渴望回歸大陸的愛國詩章,它以民謠的歌調深沉而憂鬱地傾訴了詩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一 詩的意蘊 全詩共四個小節,呈現給我們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 把鄉愁化作郵票,表現對母親的思念。郵票 象徵幼年求...

余光中的《民歌》余光中的《民歌》

余光中老爺爺說 謹以 民歌 一詩獻給中華民族 我的同胞。當我看到這句話,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乙個詩人對國家的熱忱,是可以在他的一言一文中體現出來的,或許我的一言一語不足以表達乙個詩人的深沉的情感,我也想給自己乙個安慰。詩歌在情感組織上層層遞進,感情由淺入深,讀來有種莫名的悲壯 欲熱淚盈眶的感覺。民...

余光中的《鄉愁》余光中的鄉愁全詩?

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 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 第二小節 成年後,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節 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第四小節 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