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工資是按照受傷前的平均工資算嗎?
1樓:祁正元
法律分析:工譁擾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工傷職工的停工留薪期應當憑職工就診的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或者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機構出具的休假證明確定。
停工留薪期超過12個月的,需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的停工留薪期結論為最終結論。
工傷工資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指加班費之外的工資;
二是受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工傷職滾啟工停工留薪亂備旦期工資的,工傷職工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維權。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工傷工資是按照受傷前的平均工資算嗎
2樓:大王普法
工傷賠償平均工資的計算是,一般會按受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來進行計算,如果不足夠十二個月的話,那麼就會按缺歷實際的月工資來進行發放;這些工資全部由用人單位來進行承擔。
一、工傷賠償平均工資怎麼算的?
平均工資是按照受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計算,如不足12個月,按實際月份平均。
工資是按照應發工資來計算的,並不是在扣除養老保險以及各項補貼後的實發工資計算。
工傷保險條例》確定的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的平均月繳費工資。社會保險機構在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發放多種社會保險待遇時,都是圓扮備以繳費工資作為計算依據的。對單位而言,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以單位的工資總額為基數;對職工個人而言,則是指由社會保險費徵繳部門核定的本人工資為基數。
為了縮小社會工傷保險待遇水平的差異,在計算本人工資時,需要縮小過高與過低收入人群的繳費差異。《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二、工傷賠償內容有哪些
一)用人單位負責賠償的部分。
1,停工留薪期工資(工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
2,護理費(護理人工資或護工工資)
3,勞動關係解除或終止後的一次性就業補助金。
二)工傷保險**負責賠償的部分。
1,交通費(實報實銷)
2,伙食補助費。
3,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4,勞動關係解除或終止後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5,醫療費;輔助器具費解除或終止勞動關係時離退休5年內的,如果勞動者不是因為《勞動合同法》38條為理由而提出解除的每年遞減20%。
綜合上面所說的 ,工傷賠償就是屬於職工受到工傷需要得到相應的賠償,而對於在工傷期間也是可以獲得停工留薪的待遇,但對於獲得的標準就要看自己實際收入為多久,從而可以按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來進行橘毀計算,這樣才能保障到自己的合法權益。
工傷死亡賠償標準,對於工傷死亡賠償標準是多少
工傷死亡賠償是指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法律規定從工傷保險 領取喪葬補助金 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1 喪葬費標準,為6個月的單位所在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即喪葬補助金 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6個月。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0周歲 女年滿55周歲的 工亡...
工傷死亡賠償標準,對於工傷死亡賠償標準是多少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七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 領取喪葬補助金 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 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 供養親屬撫卹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 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 配偶每月40 其...
工人工地受傷工資賠償標準
因工受傷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是,在建設領域,轉包 違法分包普遍存在,轉承包人 違法分承包人很多都是自然人,他們不是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通常被叫作包工頭。因此,雇員與包工頭之間形成的不是勞動關係,而是僱傭關係。那麼受僱於包工頭的雇員因工受傷,都能向誰主張什麼賠償呢?根據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