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底捉粽子
孟子人性本善
荀子人性本惡
2樓:中國歷史地圖
戰國時期孟子提出的一種人性論。孟子認為,性善可以通過每乙個人都具有回的普遍的心理活動加以驗證。答既然這種心理活動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據的,是出於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稱之為「良知」「良能」。
荀子性惡論則認為人性只限於食色、喜怒、好噁、利欲等情緒慾望,不論「君子」「小人」都一樣。所以荀子說:「人之生也固小人。
」「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惡」。至於仁義,則是由後天所學、所行、所為而獲得的。
3樓:雞飛蛋打半兵衛
孟子性善論
荀子:性惡論
4樓:雲橫秦嶺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王德峰教授講座
比較孟子與荀子的(人性論)思想
5樓:匿名使用者
兩人都認為人性是先天
的,孟子認為人性中善**有待於後天擴充,而荀子認為人性善需要後天努力。孟子認為人性是人本來就帶來的美好的天性,荀子認為人性只是人做為人的物性,美好的東西都是後天才有的。所以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則主張「性惡論」。
孟子認為人生下來就有四端,四端如果能夠發展起來就是仁義禮智四德。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由人們先天固有的本性決定的,並不是任何外力強加給每乙個人的,所以它是不可改變的。孟子的性善論,不僅為他的仁政學說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為封建剝削制度下的倫理道德規範的合理性和永恆性做了論證。
實際上只不過是一定的社會一定的階級向人們提出的應當遵循的標準。它不是先天的本性,而是隨著社會的經濟關係的變化而變化的。
荀子提出了與之相對的性惡論,首先明確了善惡的含義。所謂善,就是一切行為都符合封建的道德規範;所謂惡就是破壞封建統治秩序。因此他認為,就這種善的含義來講,在人性中是沒有的,事實上人生來的本性就是惡的。
正因為如此,才需要聖人,禮義制度和道德規範去引導人們。他表示,禮義與法制等制度和道德規範是與人的本性對立的,是由聖人君子為了鞏固社會統治秩序強加給人的。所以他反對孟子把學習說成為了恢復人的良知,保持善性的的天賦道德論。
這種思想有唯物主義的因素,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意義。
孟子講的性善只有聖人君子才能保持,而荀子講的性惡只有聖人君子才能去掉。他們所謂的性善性惡的含義,其實都是統治階級的標準。他們都有明確的階級界限,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6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孟子強調性本善,荀子強調性本惡
闡述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論並比較異同 10
7樓:暮紫淺淺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
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1)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乙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一書.)
(2)孟子
繼承並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3)荀子
1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8樓:匿名使用者
一、相同點:
1、都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仁政」,荀子也主張施政用「仁義」。
2、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荀子提出「君舟民水」。
二、不同點:
1、在人性論方面的認識不同:孔子認為「性相近」;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惡論」。
2、思想不同:孔子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禮樂文明的社會。孟子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荀子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9樓:簫灑舞劍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1)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乙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一書.)
(2)孟子
繼承並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3)荀子
1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在人性論問題上,孔子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孟子的人性理論是"性善論"。
荀子主張人性"惡"。不管人性本來是什麼樣子,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人性屬於生成屬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內省、學習和實踐,克服人性的弱點,提公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斷向善前進,是道德教育的目標取向。
包括人性論在內的儒家思想在國外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對我們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1)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乙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一書.)
(2)孟子
繼承並發揮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從而提出了「君輕民貴」的思想.
(3)荀子
(1)在天人關係上,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為人性有趨向惡的可能,並強調若是不對人的這些先天的本能加以正確的引導、
教育,順其發展下去的話才是「惡」的。為了不使人的這些本性發展成為「惡」,其重點應放在「偽上,因此需要有師長和法度的教化、禮儀的
引導,然後人們才會推辭謙讓,遵守禮法,國家才能走向安定太平。接著,荀子便從「偽」出發提出「化性起偽」的主張,這種思想具有唯物主義的因素。
(3)繼承並深入討論了儒家「禮」的思想.他說,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孔子的思想究竟是孟子更好的繼承還是荀子更好繼承
個人觀點,可copy能不是很正確。孟子與荀子思想最主要的分歧是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孟子持性善論,荀子持性惡論。後世的儒家大致都持性善論,主張內聖外王,用道德的力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用禮制來規範人們的言行。典型的人治與德治。法家代表韓非與李斯出自荀子門下,主張用法律與王權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用刑法來讓人...
孔子,孟子,荀子人性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 相同點 1 都提出了 仁 的思想,孔子認為仁就是 愛人 孟子發展了孔子 仁 的思想,主張 仁政 荀子也主張施政用 仁義 2 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張 為政以德 孟子認為 民貴君輕 荀子提出 君舟民水 二 不同點 1 在人性論方面的認識不同 孔子認為 性相近 孟子主張 性本善 荀子提出 性惡論 ...
《荀子 勸學》的全文,《荀子 勸學》的翻譯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 冰是由水凝結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乾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