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八宗指什麼

2021-03-05 09:22:05 字數 4855 閱讀 4089

1樓:樂觀小山

指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分別為唯識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和密宗。

1、唯識宗——名稱最多的宗派

「唯識宗」又稱為「慈恩宗」「瑜伽宗」「應理圓實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道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創始人為唐代玄奘法師與窺基大師,祖庭為陝西西安大慈恩寺。

2、三論宗——支援大一統的宗派

所謂「三論」,因依《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等三論立宗,故名「三論」。創始人為隋唐時期的吉藏大師,祖庭為陝西西安草堂寺。

3、天台宗——以山命名的宗派

「天台宗」創立於於陳隋之際,是中國漢傳佛教中創立最早的宗派,也因以《妙法蓮華經》為根本的理論基礎,又被稱為「法華宗」。創始人為智顗大師,祖庭為浙江天台山國清寺。

4、華嚴宗——影響中國哲學發展的宗派

因以《華嚴經》為根本理論典籍得名。創始人為唐朝法藏法師,祖庭為陝西西安華嚴寺。相傳武則天曾賜「賢首」這個稱號給法藏,因此華嚴宗也稱「賢首宗」。

5、禪宗——最流行的宗派

創始人為南北朝達摩祖師,禪宗六大祖庭分別是河南初祖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黃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廣東南華寺。

禪宗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同時將日常生活與勞作融入修行當中,有異於傳統的打坐誦經,使得修行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所謂處處有禪意,處處有禪機。

6、淨土宗——修行人數最多的宗派

創始人為東晉慧遠大師,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和陝西西安香積寺。因其修行方法簡易方便:只需虔誠地口頌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淨土抵達極樂世界,擺脫生死輪迴之苦。

修行的簡便,使得淨土宗流傳廣泛,影響巨大。

7、律宗——以戒為師的宗派

創始人為道宣大師,祖庭為陝西西安淨業寺。道宣大師在在陝西終南山潛心研習,並正式創立宗派,聲名遠播,被後世稱為「南山律祖」,中國的律宗也被稱為「南山律宗」。至今中國出家僧徒,還大多以他的《四分律》學為行持的楷模。

我國近代的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律宗的十一祖。

8、密宗——消失的宗派

創始人為一行大師,漢傳密宗祖庭為陝西西安大興善寺、青龍寺。因歷史原因,從唐朝以後,密宗在我國幾乎沒有完整的傳承!正如近代大德虛雲長老在自述年譜中所說:

「密宗一法,經一行禪師發揚之後,傳入日本,我國即無相繼之人。」現如今,隨著諸多佛**的努力,密宗也開始了在中國的復興之路。

2樓:卡求索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翻譯講學、從萌芽到成熟的階段,當時的派別就有十一種;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計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將小乘的俱舍歸入法相宗,成實歸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

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賢首宗),多偏於教理的發揮、解說;禪宗、密宗、淨土宗、律宗,偏於行持,重在講行,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四宗廣繁。在歷史上又將禪宗稱為宗下、宗通,將經教稱為教下、說通。

現將各宗派分別介紹如下:

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識宗。**相唯識,主要經典為《華嚴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

三論宗:又名空宗、無相宗、中觀宗。講般若,講空。依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菩薩的《百論》等立宗。

天台宗:又名法華宗。以《妙法蓮華經》為宗旨,《大智度論》作指南,《大般涅槃經》為扶疏,《大品般若經》為觀法。

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是該宗的根本典籍。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

律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因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稱四分律宗。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

淨土宗:以普賢菩薩為始祖,主張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其中國初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宗。

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該宗所依經典為三經一論:《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菩薩的《往生論》。

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開元宗、秘密乘。此宗以毗盧遮那成佛經,金剛頂經等為依。

立十住心,統攝諸教,建立曼荼羅,三密(身、口、意)相應,即凡成聖。其不思議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測度,故曰密宗。

禪宗:又稱佛心宗、達摩宗、無門宗。指以菩提達摩為東土初祖,**心性本源,以期「見性成佛」之大乘宗派。該宗所依經典,先是《楞伽經》,後《金剛經》、《六祖壇經》為其根本典籍。

八個宗派總的來說,重點思想是講:佛法是淨化心靈的,要修心。心不淨,心是染汙的,就不能正確認識事物,就會被六塵境界迷惑、干擾,就會有無明障蔽,因而就會起煩惱,有煩惱就要造業。

(惟賢長老)

3樓:帥帥的良

八大宗派係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論宗、

唯識宗、華嚴宗、律宗、密宗、禪宗、及淨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實二宗,是一般盛行的十大宗派。佛教初來中國,並無宗派之分,後因佛典翻譯昌盛,思想體系與義理各有獨到之處,復以師承各有法脈,所著重之經論互異,遂依其特色分類判攝,而於隋唐時期各擅道場,大放異彩。實則八大宗派之共同精神,可以[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

]來概括統攝。所謂:「佛一圓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只要契理契機,法法皆通涅盤城。祖師大德苦心判攝,乃為方便眾生明了佛法奧義。無論哪個宗派,皆有其難能可貴之處,應平等視之。

但弘揚正法,仍需因緣具足,切勿非人是己,致失佛法本旨,所謂「諍與道相違,不可不慎」。修習者亦當隨機揀擇。蓋佛法固有深淺偏圓之別,並無好壞是非之分,彼此尊重,盡份發展,更能促進正法的興盛。

各宗祖師簡介:

華嚴宗——賢首國師

禪宗——達摩大師

漢傳密教真言宗——善無畏大師

唯識宗——玄奘大師

三論宗——吉藏大師

天台宗——智者大師

南山律宗——道宣律師

淨土宗——慧遠大師

為別簡介:

廬山慧遠(334~416)

自幼博通六經、老莊之學,二十一歲,聽道安講《般若經》,感嘆「儒道九流,皆糠粃耳!」遂禮道安出家。二十四歲代師宣講《涅槃經》,由於義理深奧,遂引用老莊思想,使聽講者曉然於心,自此道安特准他不廢俗書。

棲止廬山三十餘載,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文人高士群起皈依,王侯士宦肅然敬仰。桓玄下令沙門應禮敬王者,師著《沙門不敬王者論》,闡論佛法之前沙門與帝王平等。創立白蓮社,專以淨土念佛為修行法門,為中國淨土宗初祖。

達摩祖師(?~535)

禪宗西天第二十八祖。南朝時,泛海至廣州番禺,梁武帝遣使虔誠禮請師至金陵。師與武帝對答,語不相契,知弘法機緣尚未成熟,遂渡江至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禪,時人不解其意,稱為壁觀婆羅門。

九年之後,達摩終於等到相契之人慧可,因此付予衣法和四卷《楞伽經》。傳法時,師說一偈:「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此後禪門法脈代代相傳,師因此被尊為中國禪宗初祖。

天台智者(538~597)

七歲能背誦〈普門品〉,十八歲出家,法號智顗。二十三歲參謁慧思,一日,誦《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豁然開悟。後師至金陵,於瓦官寺弘傳禪法。

三十八歲,入天台山。後應陳後主之請再入金陵,於太極殿講《大智度論》及《仁王般若經》。隋開皇十一年,師五十四歲,應晉王楊廣之請,至揚州為授菩薩戒,王敕賜「智者」之號。

師提出五時八教教判,著述建立天台宗行解的規範,力倡止觀相成、教相與觀心並行,修正南方「輕禪重講」與北方「輕講重禪」之偏頗,形成天台宗教觀雙美的特點。

嘉祥吉藏(549~623)

三、四歲時,隨其父謁見真諦大師,真諦為師取名吉藏。七歲時隨法朗出家,專習三論之學。十九歲時,即能當眾複述各種經論義理。

曾為陳朝桂陽王講述三論奧義,令王佩服至極。三十三歲,住會稽嘉祥寺,專心講說著書,問道者常千餘人,故後世稱師為「嘉祥大師」。曾與當時自稱三國論師的僧粲辯論,雙方徵問往還四十餘次,師從容引經據典,應對滔滔,最後取勝,隋煬帝次子齊王楊暕感佩萬分,以師禮待之。

師終其一生以興隆三論為宗,世稱他為三論宗再興之祖。

南山道宣(596~667)

十六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第一次聽受戒律後,急欲修習禪定,受智首呵責,福德資糧未具,豈可棄律?師虛心受教,用功專精,感得舍利現於寶函之中。

後住終南山,研究弘講四分律。師曾至各地講說律學,亦參與玄奘之譯場。七十二歲於淨業寺創立戒壇,為後世啟建戒壇之法式。

師開創中國南山律宗,集律宗之大成,世稱「南山律師」。師嚴持淨戒,精通大小乘經律,畢其一生精力,從事律學著作與僧傳的撰述,以戒律提供修道者遵循的典範,並以僧傳堅固道念。

玄奘三藏(602~664)

隋大業八年,洛陽度僧,主考官鄭善果見師年方十二歲,即發願遠紹如來家業,近光佛教**,志願巨集偉,特准出家。因慨嘆各處教法異說紛紜,尤其諸漢譯佛典的義理解釋不一,決心親至西方取經,追源考證梵文原典以解眾惑。二十六歲孤身隻影,越過雪山,穿過沙漠,沿途瞻禮聖蹟、參謁名師,遍習大小乘經論。

歷經十七年,取經歸國,致力譯經事業,為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一,並創立唯識宗。因精於經、律、論三藏,人稱三藏大師。師集中國最偉大之佛學家、譯經家、外交家、地理學家於一身。

善無畏三藏(637~735)

東印度烏荼國人,屬剎帝利種姓,釋尊叔父甘露飯王的後裔。十三歲登王位,兄弟們不服,起兵相爭,他於平亂之後,讓位於兄,決意出家。先到南印度海濱參學,並遊歷諸國,之後又到中印度那爛陀寺,禮達摩鞠多為師,得受密法灌頂。

唐開元四年,師以八十高齡抵達中國長安,玄宗禮之為國師,翌年,奉詔於菩提寺譯經,此後,致力於翻譯密教經典,為密教傳至中國之先河,與後來的金剛智、不空,並稱為「開元三大士」,共同奠定中國密教的基礎。

華嚴賢首(643~712)

華嚴宗第三祖。原名法藏,祖先康居國人,至祖父始遷居長安。早年師事智儼,聽講《華嚴經》,深入其玄旨。

智儼示寂後,依薄塵剃度,帝敕令京城十大德為師授具足戒,自此參加翻譯,從事講說,著述不斷。曾為武后講華嚴十玄門之深義,因善舉譬喻,武后豁然領解。一生宣講《華嚴經》三十餘遍,並仿天台宗教判之例,將佛教各種思想體系分類為五教十宗。

師繼承杜順、智儼思想,創立華嚴宗,雖貴為五帝門師,又受到王公大臣恭敬禮拜,卻不改其嚴謹、淡泊的修行生活。)

佛教八宗如何理解

你說的應該是宗門和教門 所謂宗門就是指心性上的悟,特指禪宗為宗門,因為注重心性上的悟 教門則是除禪宗以外的其餘7宗 那麼,八大宗派都不離開佛的心,無論是宗門,還是教門,都是要努力實踐,學習佛經,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來證明理論的。古德有雲 通宗不通教開口野人笑,通教不通宗如水灌竹桶 簡單解釋一下,就...

大乘佛教顯宗,大乘 小乘 密宗 顯宗 之間是什麼關係

1.看大成佛經 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 楞嚴經 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 金剛經 大般涅磐經 法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圓覺經 楞伽經 淨土諸經 等 2.看修行的書 明理不求實證 則無意義 目前時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 能即生開悟 大圓滿法 天賜眾生福澤 能修習 當累世...

佛教的正法是指什麼

一 釋義 正法 所謂 正法 乃以發出離心 發菩提心而來學佛的二 簡介 正法時代所常用的修行法門,乃以 四念處 為根本。而四念處就是體觀我們的身心,是無常 非樂 不淨 無我,虛偽幻化 因而產生厭離心。若能由此而心無所倚 無所求,即能自在。這也是說,如果我們能以發出離心 菩提心為學佛之初衷,更以棄除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