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逍遙小帝皇
以 yǐ
〈動〉(1) (象形.甲骨
文字形象.金文本形,象人.本義:用)
(2)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係疏遠的人離間關係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憑藉;仗恃 [depend on]
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8) 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人少勢弱的一方)
(9) 做,從事 [do]
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
詞性變化
◎ 以 yǐ
〈名〉(1) 原因,緣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
(2) 無固定職業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閒民.——《拾雅》
候疆候以.——《詩·周頌》
(3) 以色列的簡稱 [israel].如:阿以戰爭
◎ 以 yǐ
〈介〉(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3) 依,按,憑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 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
(5) 在,於 [in]——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範圍
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 從,自,由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裡看雜色文采.
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 以 yǐ
(1) 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 因為,由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
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
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係
夷以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
(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係
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
(7) 表目的或結果等 [aim;target]
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 以 yǐ
〈助〉(1) 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
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詩·邶風》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
(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
2樓:秋月無聲花滿樓
1,把……作為
2,是,成為
3,形成
4,作為
5,當作
1,修飾 無意
2,動詞,以動用法
3,副詞,由於
4,動詞,憑藉
文言文虛詞(詞性+用法或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1自:詞性:動詞;解釋:開始。
2於:詞性:介詞;解釋:在。
3而:詞性:助詞;解釋:罷了。
4而:詞性:連詞;解釋:用在動詞、形容詞之間,表示順承關係。
5而:詞性:代詞;解釋:你,你們。
6而:詞性:連詞;解釋:用在動詞、形容詞之間,表示順承關係;而: 同前。
7而:詞性:連詞。解釋:用在動詞、形容詞之間,表示轉折關係。
8以:詞性:
9者 詞性:代詞。解釋:用於形容詞後面,組成乙個名詞性的短語,,相當於「……的事物」。
10者:詞性:名詞。解釋:用於動詞短語後面,組成乙個名詞性短語。解釋:相當於「……的人」。
11焉:詞性:助詞。
文言文中以的詞性與用法
4樓:鞦韆久久
以 yǐ
〈動〉(1) (象形。甲骨文本形象。金文本形,象人。本義:用)
(2)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係疏遠的人離間關係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憑藉;仗恃 [depend on]
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8) 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人少勢弱的一方)
(9) 做,從事 [do]
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
詞性變化
◎ 以 yǐ
〈名〉(1) 原因,緣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
(2) 無固定職業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閒民。——《拾雅》
候疆候以。——《詩·周頌》
(3) 以色列的簡稱 [israel]。如:阿以戰爭
◎ 以 yǐ
〈介〉(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3) 依,按,憑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 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
(5) 在,於 [in]——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範圍
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 從,自,由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
今以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裡看雜色文采。
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 以 yǐ
《連》(1) 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 因為,由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
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
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係
夷以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
(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係
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
(7) 表目的或結果等 [aim;target]
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 以 yǐ
〈助〉(1) 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
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詩·邶風》
(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
(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以1.作介詞 則以鐵範置鐵板上 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憑 因為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可譯為 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認為 在文言文裡,以 起初是個實詞,多屬動詞 後來演 化成虛詞,多屬介詞。由此可見,文言文 以 既可充當實詞,也可充當虛詞,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 當 以...
文言文而的詞性,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幾種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 助詞,表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