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繁人凡人
《登飛來峰》是一首七言絕句,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作,本詩作者通過對自己親身登臨千尋塔遠望,一覽無餘的視角直接描寫,來抒發出他心中興奮愉悅的心情,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原文: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公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就可以看見旭日公升起。
不害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此處最高的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這首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彩的基調。
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承句寫目極之遼遠。
承句用典,《玄中記》雲:「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鸣,天下雞皆隨之。
」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公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閒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鸣」,本是「先日出,後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公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公升」,則是「先雞鳴,後日公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雲遮望眼」,用典。據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雲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
「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雲:
「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欲成就大事業,最可怕者莫甚於「浮雲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後推行新法,恰敗於此。詩人良苦用心,於此詩已見端倪。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遠矚的氣概。轉、結二句,絕妙情語,亦千古名句;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雲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後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
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後兩句是全詩的詩眼,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著座右銘。
2樓:風雲々塵
登飛來峰》賞析
王安石是封建社會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詩人和散文大師。他在北宋文壇上有傑出的地位。他的詩繼承了杜甫、韓愈的傳統,善於翻新出奇,它有獨創性,無論是思想內容或是藝術手法都有很高的成就。
飛來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公元2023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現在的浙江寧波)做知縣,任滿以後回江西臨川故鄉,路過杭州的時候,寫了這首詩。這一年王安石三十歲。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八尺是一尋,千尋塔是極言塔高。第二句「聞說雞鳴見日公升」的「聞說」,就是「聽說」。作者說:
我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這兒可以看見太陽公升起。第
三、四句寫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層,站得高自然看得遠,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覽無餘,不怕浮雲把視線遮住。 「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緣」,當「因為」、「由於」講。我們不要小看這首登高遊覽的小詩,它體現了詩人的理想和抱負。
雞鳴看日出是很壯麗的景致。今天我們還把太陽比革命領袖,把陽光普照大地象徵革命的輝煌勝利。在北宋仁宗時候,國家表面上平安無事,實際上階級矛盾和****都一天比一天尖銳起來了。
王安石作為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乙個進步的知識分子,他懷著要求變革現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到山嶺塔頂,就聯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示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不畏浮雲遮望眼」這句看去很淺近,其實是用了典故。
西漢的人曾把浮雲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蒙蔽(陸賈;《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也。」)。
唐朝的李白就寫過兩句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見《登金陵鳳凰台》)意思說自己離開長安是由於皇帝聽信了小人的讒言。
王安石把這個典故反過來用,他說:我不怕浮雲遮住我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我站得最高。這是多麼有氣魄的豪邁聲音!
後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做了宰相,任憑舊黨怎麼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行新法。
他這種堅決果斷的意志,早在這首詩裡就流露出來了。我們認為,這首詩和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3樓:中華凱旋門
(一)詩人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臨川(今屬江西)人。詩文皆有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道的清新,風格高峻,一洗王代綺靡舊習。著有《王臨川集》
(二)分析:
「飛來山上千尋塔」,在飛來山上有一座千丈高塔。首句緊扣詩題下筆,點明了地點,並用「千尋」二字言其高。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聞說雞鳴見日公升」,聽說雞鳴時,在塔上可見到旭日東昇。
進一步突出「千尋塔」之高。這兩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寫出
三、四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不怕浮雲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層。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義。
4樓:ぁ泥豆の豬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公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乙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5樓:匿名使用者
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乙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6樓:跳舞の櫻花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乙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
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登飛來峰的後兩句詩意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8樓:大愚若智
登飛來峰的後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意是: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簡析:「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登飛來峰的主旨《登飛來峰》的主旨是什麼?
登飛來峰 1 主旨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 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2 賞析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浮雲 二字,既是實寫也是比喻。詩中用來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反映了詩人對他們的蔑視。不畏 二字反映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 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這兩句議論與寫景...
我要《登飛來峰》的賞析登飛來峰賞析
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公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1021 1086 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援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 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 經過...
登飛來峰賞析登飛來峰名句賞析思想感情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公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注釋 1 選自 臨川先生文集 中華書局1959年版 飛來峰 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縣 今山東諸城 飛來,故名。2 千尋 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3 不畏 反用李白 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