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恆
1.古人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前人對讀書感受的一種比喻,「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種體驗合稱為「三味」;其二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鄲書目》:
「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這是把詩書子史等書籍比作佳餚美味,比喻為很好的精神食糧.;其三,壽鏡吾先生的祖訓: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後成為三味書屋的館訓。
三味書屋[1]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書房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所謂「三味」,是取「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義。
匾額下方是一張松鹿圖,兩旁屋柱上有「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 一幅抱對,匾中抱對皆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的手筆。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三味書屋後面有乙個小園,種有兩棵桂樹和一棵臘梅樹,其中臘梅樹已有一百多年的壽命。
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文物儲存完好,從房屋建築到室內陳設及周圍環境,基本上是當年的面貌。[2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味」應理解為「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既體現了封建的教育思想,又與匾下那幅《松鹿圖》內容相協調,圖畫上是乙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諧音表意為:書下有福祿。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味」指哪三味暱?解釋至少有五種。 第—種,三國時的學問家董遇曾說過,冬天是一年中多餘的時間,夜晚是一天中多餘的時間,陰雨天是晴天多餘的時間,勸勉人們應當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來努力學習。
宋代文學家蘇軾對董遇的這一說法極為讚賞,曾作詩說「此生有味在三餘。」後來,壽鏡吾的祖父壽峰嵐認為,學習中就要憑藉「三餘」精神努力進取,並據此將「三餘書屋」改為「三味書屋」。 第二種, 《增廣詩句題解彙編》卷四載李淑《邯鄲書目》:
「詩書為太羹,史為雜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意思是說,經書如肉湯,史書如肉塊,子書如肉醬,說讀這三類書正如品嚐這三種食物一樣,各具特色,風味迥異,稱之為「三味」,因而將書房取名為「三味書屋」,寓含博覽群書之意。 第三種,古語說:
「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意思是說,讀四書五經之類如吃公尺麵,是食之本;讀經典史記如嘗豐盛的菜飯;而讀諸子百家學說,則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作料。「三味」取名於此。
第四種,當年的房主人、魯迅的塾師、清末秀才壽鏡吾認為「讀書有味」,加之書屋後園子裡種了梅花和桂花兩種樹,稱為「二味」,合起來便是「三味」。 第五種,壽鏡吾的子孫對「三味」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意思是為人要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滿足於粗茶淡飯,不羨慕山珍海味的享受;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意味。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味書屋」學海無涯,探
索亦無止境。近日我從浩如煙海的方志古籍中,又了解到有關「三味」新的情況,茲補記於下:清初順治年間一位官至文林郎的甘肅人士「王瞭望」,因不堪宦場傾軋而辭官隱居鄉間,晚年曾為人題寫過一幅中堂和兩條對聯,在那幅中堂上赫然寫的竟也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推算起來,要比三味書屋的形成早160多年!可見,由鏡吾公口授家傳下來的這三句祖訓確有出處。想必是當初韻樵公曾見到過,心有靈犀相通而引起同感,遂借來用作「三味」的內容。
5樓:張廖琇雲力飛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所謂「三味」,是取「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義。
關於三味書屋中「三味」的多種說法
如前所述,「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中,即包含了祖上創辦私塾時的宗旨,雖是必須遵循的家規,卻因其反清意識絕不可對外洩露的。三味書屋因由魯迅引起人們注意後,自然對「三味」的含義產生了興趣。當有人問及壽洙鄰時,彼以「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答之,也就是以三種味道來形容讀三種古籍作為解釋。
但此說令許多人感到難以信服和認同。因為典出《三國志·董遇傳》中的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原本就是旨在教人珍惜光陰,勤奮讀書的意思,何必又要改「三餘」為「三味」,用味道來形容古籍來勸人讀書呢?還有人懷疑像壽鏡吾這樣一位飽學秀才———「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語),怎麼會用「餚饌」、「肉醬」之類來形容讀書?(醢系肉或魚剁的醬)如果是飯館或酒館的匾還說得過去,用作書屋之匾,這解釋似乎牽強了。
另外也有考證「三餘」為「公餘、飯餘、茶餘」的,更有引經據典,**到宋代李淑《邯鄲書目》中的:「詩書味之太羹(古代祭祀時用的肉汁)、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塊「三味」的匾被演繹出五花八門這麼多的味道,這恐怕是先祖們始料未及的。
魯迅的「三位書屋」,三味是哪三味,名字有什麼含義?
6樓:逗比逗無悔
含義: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魚剁的醬)。
出處:宋代李淑《邯鄲書目》所言:「詩書味之太羹,史為折俎,子為醯醢,是為三味。」「三味」可能出自於此。
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兩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對,上書:「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可見「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應該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擴充套件資料
壽鏡吾之孫壽宇先生認為三味書屋』含義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不羨慕、不嚮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這第一點『布衣暖』非常重要,這是我祖先峰嵐公、韻樵公的思想核心,產業的失敗,使他們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質,他們認為在禍國殃民的清王朝當官就是為虎作倀,是害人害己。
7樓:匿名使用者
何為「三味」?100多年來,眾說紛紜。三味書屋的第五代主人壽宇予以澄清,「三味」終於有了公認的定論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篇文章裡,並沒有介紹三味書屋的「三味」是什麼意思,而且,各種版本《魯迅全集》註解裡對此的解釋也不一樣。因此,即使讀了這篇散文,一般讀者也難解「三味」的真正含義。
壽宇老先生,5歲時就進入三味書屋和他的祖父壽鏡吾學習,直到14歲時去上海。關於三味書屋,他無疑是乙個很權威的專家。
他說:「我們家本是河南中州人,家譜中記載,當日堯的乙個兒子封在乙個叫鑄的地方。後來,人們將『鑄』字的金字邊去掉作為姓,於是,就有了我們壽家。
不知過了多少年,我們家的一支人遷到紹興,定居在偏門外的鏡湖之畔,一直到我的高曾祖壽峰嵐。」
清朝道光年間,為了子孫的出路,原想做大老闆的壽峰嵐決定進城辦學。起初,他給自己的私塾館取名為「三餘書屋」。「三餘」出自三國時董遇所說的「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意思是人們應當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努力學習。
「三餘書屋」開業,壽峰嵐特意請大書法家梁同書題寫了牌匾。
有一天,他的兒子壽韻樵揮筆將匾上的「餘」改為「味」。壽韻樵的書法造詣高深,改過後的匾額上的字竟也渾然一體,如同樑同書本人改的一樣,據說一些書法家也沒看出破綻。但是,為什麼要這樣改呢?
對此,歷來說法不一。
有人說,這是從蘇東坡那裡化來的。蘇東坡對董遇的「三餘」之說頗為讚賞,曾做詩曰:「此生有味在三餘」,壽宇對此不認同。
有人說,「三味」源自《李淑書目》。李淑說:「詩書為太羹,史為雜俎,子為醯醢,是為書三味」,對此,壽宇也不認同。
壽宇的叔父壽洙鄰解釋說:「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時聽父兄言,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但此典出於何處,已難查詢。」此說影響甚大,魯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傾向之。然而,壽宇還是不認同。
他說:「這樣的解釋淡化了祖先對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時候,我祖父壽鏡吾親口對我說,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不嚮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這第一點『布衣暖』非常重要,這是我祖先峰嵐公、韻樵公的思想核心,產業的失敗,使他們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質,他們認為在禍國殃民的清王朝當官就是為虎作倀,是害人害己。於是,把三味書屋的辦學方向也作為子孫的人生指南,不許自己的子孫去應考做官,要甘於布衣暖,菜根香,品嚐詩書的滋味。
」壽宇說,壽鏡吾生前曾對他說:「這三味的含義不能對外人說,也不能見諸文字,這是祖先韻樵公定的乙個家規,因為『三味』精神有明顯的反清傾向,一旦傳出去可能要招來殺身之禍。」這也是後來人們主觀臆測出來眾多說法的主要原因。
壽宇對「三味」的解釋曾發表在《魯迅研究資料選刊》上,並且很快得到學術界許多人的認可。
8樓:匿名使用者
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望採納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對「三味書屋」的解釋,都說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壽鏡吾老先生之孫壽宇先生在他寫的文章中則是這麼說的:「我不止一次地從我祖父壽鏡吾的口中,聽到解釋三味書屋的含義。祖父對『三味書屋』含義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三味書屋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位於都昌坊口11號。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台門隔河相望。
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兩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對,上書:「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可見「三味書屋」中的「三味」應該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其三是借用佛教語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譯,原指誦讀佛經、領悟經義的三重境界:一為「定」,二為「正受」,三為「等持」,意思是說,誦經之前要止息雜念,做到神思安定專注;領悟經義態度必須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誠;學習過程中要專心致志,保持始終如一的精神。隨著佛教思想與漢民族文化的融合,「三昧」逐漸引申為對事物本質精神意義的概括,有「個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說法,用來比喻領悟學問的精確與深刻。
三味書屋是指哪三味三味書屋的三味指的是哪三味
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 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讀經味如稻粱 讀史味如餚饌 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 x h i 醢系肉或魚剁的醬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也是魯迅12歲至17歲求學的地方,位於都昌坊口11號。塾師 壽鏡吾 晚署鏡湖 是一位方正 質樸和博學的人。他的為人和治學精神,給魯...
三味書屋的畫是什麼意思
畫中的 伏鹿 象徵 福祿 因為當時讀書人都是為了 厚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一文中,魯迅回憶初見三味書屋書房寫道 中間掛著一塊匾道 三味書屋 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乙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 匾下緣何畫鹿呢?這還得從 詩經 小雅 鹿鳴 說起。這首詩描寫了周初社會繁榮時期的貴族盛宴賓客 賞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主要寫了哪幾個片
三味書屋是是 樂屋 問 怪哉 遭拒絕 習字對課的讀書生活 在後院自由玩耍 師生讀書的場景 用紙糊白盔甲做遊戲描繡像 1.布置環境 2.先生 3.學習內容 樂屋 現身雖然嚴厲,但和藹,不會罰我們太嚴,讀書時也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