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 .
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裡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
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於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乙個月。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 清明節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
「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有在清明節掃墓和踏青。這裡有乙個古老的傳說。
在春秋時期有
個晉國,晉王有好幾個兒子,為了爭王位了鬥爭。重耳為了躲避**,逃到其他國家,過著流浪的生活。有個介子推的人一直伴隨左右。
有一天重耳餓的頭暈,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熬成湯,端給重耳喝。
後來重耳當了晉國的國君。他賞賜了許多有功勞的人卻忘了救命恩人介子推。等想起時介子推已經隱居錦山了。
為了能讓他出山受賞,重耳命令放火燒山,以此逼出介子推。誰知他不願出來見重耳被活活燒死。遺書中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老百姓知道後帶著糕點紛紛祭掃他,久而久之就有這習俗。。
4樓:俞某某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
「三月清明節悼念活動(18張)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
「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裡的冥錢,種類很多。[3]
5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啊!中國人注重孝!所以要掃墓啊!至於踏青!就不知道了!
6樓:九寶轉出有花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清明節為什麼要踏青?
7樓:城南故事
清明節為什麼要踏青?
1、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氣爽,一年的勞作從此開始,春耕春種,開始忙碌。祭拜祖先,追憶先人,也在同時進行。踏青節、掃墓節、聰明節都是清明節的別稱。
中華民族的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掃墓和郊遊結合起來即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
2、踏青是一種忙裡偷閒的放鬆,它最能喚起童心的回歸。冬日裡,活動空間狹小逼仄,心靈像一顆裹得嚴嚴實實的繭,難以舒展。當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偷得浮生半日閒」,卸卻一切俗務,攜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尋覓春天芳蹤。
融入自然,看藍天白雲,聞菜花香,聽燕子呢喃,沐浴春光裡,徜徉在鄉間的小路上,隨手摘片柳葉,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歡樂頌;高興了,不妨脫下鞋子,赤腳踏在泥土上,對天吼幾聲;累了,打個滾,就地躺下。
如此放浪形骸,神遊八極,讓機體吐故納新,不但賞心悅目,還能使人胸懷開闊。
從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於人體的健康。春天陽氣上公升,樹林中、田野裡、河邊、湖畔,空氣清新,飽含負氧離子,經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勞、防止春睏、調節神經等作用。
踏青去,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出遊,但不是每乙個季節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會覺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歸」的踏青詩寫得真好。
8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在4月5日前後,古時也叫三月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原是紀念祖先的節日,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親人,還在這一天人們還會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惦念先烈的活動,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甦,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月光,所以清明節也叫做踏青節
9樓:宇文亞鳴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1,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2,清明通常在農曆三月前後,恰是大地春回的時節。經歷了乙個漫長寒冬之後,人們紛紛走出居室,來到戶外探尋春天的氣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風,這些郊遊活動便被稱為「踏青」。踏青,又**遊。
古時叫探春、尋春等。
3,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
4,由於全國各地春天到來的時間不一,因而踏青節也就有先有後。農曆二月二為福建一帶的踏青節,三月三為陝西一帶的踏青節。北京、東北由於春來得特別遲,到了五月初五才開始踏青。
由於踏青是一項有意義的習俗,因此代代流傳。
10樓:曉秋槓槓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時節剛好處在春天的第二個月與第三個月交界之處,此時,中國從南到北,各類植物萌發,《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樹木、草菜萌芽,同時也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因此,此時外出踏青,周圍植物萌發生長,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受,適合調節身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給你們慣的!藉著祭拜先祖的名義去遊玩!讓先祖寒心。
12樓:愛演戲的男孩
踏青,又**遊、探春、尋春。於花草返青的春季,結伴到郊外原野遠足踏青,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
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
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代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餘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
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清明時節,氣溫轉暖,郊野春遊,做些輕微活動,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和筋鍵的活力,靈活百骸,使氣血運轉,冠狀動脈血迴圈得到改善,是強心最佳法。
按摩人體臟器。清明時節,芳草萋萋,心戀崎嶇,信步閒遊,全身都會受到**,這種**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現沉澱物,加速裡面渣滓的散退;有節奏的步行,低頻、適度的顫動,對內臟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調整人體代謝。清明時節,春和景明,大地綠遍,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呢
掃墓,是對逝者的一種悼念儀式,中華傳統注重 慎終追遠 體現,是找中華民族的一種孝文化。生前好好孝敬父母,死後侍奉牌位,四時祭祀。追思宗親生男之恩未報,育女大德罔酬。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之孝道。 藪貓 清明節是用來祭祖的,所以要掃墓,以表對已逝親人的哀思。 迷乎傳奇 清明節為何要掃墓?來歷究竟是什...
清明節掃墓作文,清明節掃墓作文 4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為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
清明節掃墓感想,清明節掃墓的感想 急用!!!
烈士陵園掃墓有感 今天是四月三日,距離人們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還差一天。葉校長決定全校師生地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早晨,空氣格外的清新,太陽格外燦爛,彷彿在為我們增添生機。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 胸佩一朵朵小白花出發了。不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下。看著那聳立在雲居山上的墓碑和墓碑周圍的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