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玉璽怎麼逐漸成為中國古代正統皇權的象徵吶

2021-03-06 22:22:07 字數 5757 閱讀 1357

1樓:陳阿銘

那得從和氏壁開始說起,傳國玉璽就是由和氏壁雕琢

出來的,和氏壁是美玉雕琢出來的,美玉原型是塊石頭,這塊石頭是楚國人卞和發現的。

話說石頭本寂寂無名,隱於荊山間,卞和發現它,獻給楚王,三獻三苦,因為楚王不信,處罰可慘羅,斬手斬腳,作為戲弄楚王的刑罰,卞和的執著,沒有白白犧牲,因為新任楚王被感動了,所以給卞和一次機會,承認那是快好石,卞和就雕為美玉,楚國號稱傳世之寶。

美玉後來給諸侯為禮物,禮物被偷,總之中間有一連串的搶玉事件,這證明此玉天下都想據為己有,後來流落至秦國,秦始皇把此玉雕為傳國玉璽,世代相傳。

幾乎各代自稱「正統」王朝,都有過這塊玉,直至唐朝末年,此玉在戰亂中消失。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啊。

秦始皇的玉璽就是秦始皇的玉璽呀。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傳國璽,怎麼會用亡國的玉璽呢?

且每個朝代的每個皇帝也都有自己的印章和玉璽,少則一枚兩枚,多則十數枚、數十枚。

3樓:國務卿

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封建王朝,加強了**集權,確立了君王至高無上的地位,自稱「朕」。皇帝玉璽就是他專權統治的標誌,不可違抗。秦始皇的帝王威嚴也是後世皇帝所效仿和延續的。

4樓:和山泰峰神

秦統一了中國,作為第乙個正統的封建帝國,玉璽不僅象徵著權利,還體現了那「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君權神授的正統地位。所以後代王朝都想要玉璽來證明自己從秦朝繼承以來的正統地位。

5樓:水色哀戀

據說秦始皇帝取藍田玉,命李斯用蟲鳥篆(篆書的一種)刻之。璽文(印章上所刻的字)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6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傳國玉璽為什麼被視為皇帝正統的象徵?又是什麼時候成為正統的象徵?

7樓:匿名使用者

玉璽 又稱「傳國玉璽」「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自己造乙個就失去了氣的象徵意義,彷彿皇位不是上天所賜予的。

8樓:冰吃哦公尺

劉邦是造反起家,信奉黃老學說,及五行輪迴說因此,必須證明自己是繼承的秦國,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皇權的象徵,不管哪個國家都是承認的,可以與上古三皇相媲美,因此,他的玉璽就具有皇權神授的象徵意義,也是千古以來第乙個玉璽,也是唯一的具有傳承意義的玉璽

為什麼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現在了無蹤跡了?

9樓:欲於史河修之

傳國玉璽是象徵著皇權,非常珍貴,但就是因為它太珍貴了,太多的人想要得到它了,所以在長時間的各路爭搶之下,傳國玉璽慢慢就失蹤了。

傳國玉璽就是和氏璧,是秦朝的時候,李斯聽秦始皇的命令,將和氏璧雕成了傳國玉璽,並且刻上了「壽命於天,既壽永昌」。至於,傳國玉璽為什麼這麼受眾人追捧?我覺得原因,就是因為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皇朝,它代表著不同的意義,那個時候留下的玉璽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算得上是正統。

畢竟第乙個皇帝,秦始皇的玉璽都不算正統,那還有哪個算正統。還有個原因,肯定是因為和氏璧的來歷本來就很神奇,有一點被神話的感覺。在和氏璧被發現的時候,傳說有鳳凰棲息,這個東西是真是假不知道,但反正有這麼個記載。

而古人本來就講究這個,由這麼一塊玉雕成的傳國玉璽,又怎麼能不受人追捧。正是因為有這麼多人的追捧,所以各代王朝想要建立新的制度,首選的目標就是得到傳國玉璽,傳國玉璽的地位就跟金庸筆下的的屠龍刀一樣,雖說不能做到號令天下不敢不從,但絕對是正統的象徵。

正統的重要性我就不過多的敘述了,孔子就說名正才能言順,即使是劉備在起家的時候,也要搭上好漢室後裔的名頭,還要把這句話經常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漢室後裔,就是為了說明自己是正統。

傳國玉璽太過重要,在哪個朝代都有很多人想搶。即使擁有傳國玉璽,在沒有足夠的實力的時候也不敢宣揚,只能偷偷藏著,因為一旦宣揚出去,很可能就被別人逼著交出去或者成眾矢之的。而這件稀世珍寶,藏著藏著的就不知道藏在哪去,現在也一直沒有找到蹤跡。

可能是某個藏寶人保密做得很好,在他死掉之後,就沒人知道了。

10樓:驚鴻壹面

其實一直都在某些皇帝手上,但是怕被搶就沒張揚,後來據說在戰亂中被搶,不知所蹤。

11樓:啊洋的道長吶

因為我國封建王朝早早就落幕了,經歷了那麼長時間的乙個混亂,這個傳國玉璽不見了是很正常的

12樓:木瑾瀚

和氏璧的下落之間有很多種說法,第一就是秦始皇可能帶進了墳墓,第二就是,後唐皇帝石敬瑭帶著和氏璧一起**了。

13樓:大王不巡山

傳國玉璽早就失傳了,後面好幾個朝代的都是仿製的,真的傳國玉璽去哪已經消失在歷史塵埃裡了。

14樓:智商三歲半

應該是被傳承下來然後私下儲存著,也有可能被收藏在那個博物館內隱藏著

15樓:梁二胖胖

說無影無蹤,可能不太確切,應該說被有心之人很好的收藏起來的吧,畢竟國璽也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16樓:洛洛來了

不太清楚,不過要不是在博物館裡,就是在某個的人的手私藏著的吧,但也有可能在外國人的手裡私藏著。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可能並不是無影無蹤了,而是被得到的人占為己有了吧,這也不是沒可能。

18樓:顧小郅

這個可能是被別人給藏起來了,畢竟如果是要找的話那麼應該是早就找到了。

19樓:鳳鳴

在乙個漆黑的儲藏室裡放著呢,等它真正的主人出現。?

20樓:愛竹子的熊貓

這個了解的不是太多,反正我是覺得應該是被別人偷走了要麼就是被別人當作寶貝藏起來了。

和秦始皇的玉璽到底長什麼樣

21樓:匿名使用者

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字、環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雙邊(內邊線較細、外邊線較粗)。傳國玉璽整個圖案的寓意是:

日照大海現雙龍。這一玉璽,是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代表象徵王權正統的的寶物?

22樓:匿名使用者

軒轅劍是不存在的,黃帝時期那冶煉技術基本不能看。而且後代歷史對於黃帝時期的事情經常性大面積造假,能當故事聽就不錯了,別指望裡面還有實物留下。

九州鼎其實並不是大禹留下的,而是夏商時期鑄造,偽託給大禹,這些鼎在春秋時期有散失,最終被秦始皇化掉做手辦,哦不十二金人了。

周朝的鑄造技術也很渣,所謂天子劍也只是壞一柄換一柄的扯淡物件。再說周天子的權威隨著西周的結束也是打落塵埃,春秋時期就少有人正眼看它,戰國時期更是大家各玩各的,你周天子誰啊,打錢嗎?

秦始皇留下來的傳國玉璽是真的,秦漢兩朝一直都在用。這個玉璽三國初期就丟了,以後再次出現的時候大家心裡都很明白不是真的,但就算高仿也保不住,經常丟,乙個朝代丟好幾次的丟,丟到了一種誰信誰**的程度……

秦始皇玉璽的內容和尺寸

23樓:何處惹丨塵埃

傳國玉璽內容: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

傳國玉璽尺寸: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24樓:天曆讀史

玉璽色綠如藍,溫潤而澤,為整塊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圓四寸(約合今11.2厘公尺,可謂巨大),上紐交五龍,通體剔透,氣度至尊,堪稱人間至寶。傳國玉璽的倒手經過概要如下:

西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始制。——西元前220年,秦始皇帝嬴政。——西元前206年十月,漢高祖劉邦率軍入咸陽,得始皇帝璽。

號曰傳國璽。——西漢末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權,逼孝元太后取璽,太后怒,以璽投地,其角小缺。王莽令工匠以**補全。

——公元23年十月,王莽兵敗被殺,校尉公賓就得傳國璽,趕至宛,獻於漢更始帝劉玄。——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189年八月,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北宮避難,玉璽失蹤。——公元191年,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於宮中井內,得傳國璽,後為袁術所奪。袁術死,歸曹操。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稱帝,建立魏國,於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稱晉武帝,傳國璽歸晉。——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冉閔殺後趙皇帝石鑑,得傳國璽,建立冉魏政權;後被東晉趁危詐得。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

——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梁,陳的更迭。——公元589年,陳朝滅亡,隋一統中國,傳國璽入隋。——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殺,蕭後與遺腹子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號為隋王。

——公元630年,唐朝李靖率軍討伐突厥;蕭後與楊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李祝,奪傳國璽,建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塘帶契丹軍攻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傳國璽登玄武樓**,傳國璽就此失蹤。(也有說法認為,此後出現的傳國璽已非真品。)——一百六十年之後,公元2023年,即宋哲宗紹聖三年,傳國璽為咸陽縣民段義掘地得之,歸與宋朝。

——公元2023年,靖康之亂,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再次失蹤。——一百六十八年之後,公元2023年,蒙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京城大都,傳國璽忽現出現,被人拿著沿街叫賣(此故事太過荒誕)。御史中丞崔彧命人購得,傳國璽歸入蒙元。

——公元2023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蒙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傳國璽第三次失蹤,也是最後一次失蹤。

朱元璋曾遣徐達深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元朝廷,以期得到傳國璽,結果空手而返。——此後,明清兩代多有獻玉璽者,然而皆為贗品。真正的傳國璽已不知所蹤。

中國古代皇權和相權的關係發生怎樣的變化?從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麼演變趨勢

皇權的不斷擴大,相權的不斷減少,以至被廢除!集權的加強,到最後走向反動!總的來說是皇權不斷得到加強,相權逐漸得到削弱,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 根本上來說,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隨著歷朝歷代的沿續是不斷趨向於完善的 12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丞相 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 今陛下興義兵,誅...

中國古代武官品級是怎麼分的中國古代士兵武官級別劃分

樓主,這是唐朝的武官等級,供參考 從一品 驃騎大將軍 正二品 輔國大將軍,從二品 鎮軍大將軍 正三品上 冠軍大將軍 懷化大將軍 千牛衛大將軍,正三品下 懷化將軍 從三品上 雲麾將軍 歸德大將軍,從三品下 歸德將軍 正四品上 忠武將軍,正四品下 壯武將軍 懷化中郎將 從四品上 宣威將軍,從四品下 明威...

中國古代為什麼皇權和相權為什麼是矛盾的

中國的皇帝只是高階打工仔罷了。他們只是代表了廣大士大夫 就是地主階級 的利益,而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就是朝上的那些 所以宰相或者是和宰相擁有相同權力的 是不可能不存在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戊戌變法了,光緒是皇帝,他想變法,但是代表大地主階級的慈禧不同意,所以朝上的大臣也不同意,導致變法只是一場鬧劇。簡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