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劉春霞
詩歌原文
詠懷古蹟五首(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①詞客哀時且未還。
②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詠懷古蹟五首(其二)
③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④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⑤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zhǒng)向⑥黃昏。
⑦畫圖省(xǐng)識春風面,⑧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五首(其四)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⑨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⑩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編輯本段詩歌注釋
①詞客:此處指下文中的瘐信,也可以理解藉此影射詩人杜甫自己。
②瘐信:字子山,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初仕梁,侯景之亂後奔江陵。梁元帝蕭繹即位江陵,派他出使西魏,被迫留在西魏做官。
在西魏、北周二十七年,很受寵遇,但仍然非常懷念南朝和江南舊居。作《詠懷》二十七篇,從不同角度反映故國之思。動:
驚動。江光:指荊州,江陵。
③搖落:楚國著名文人宋玉《九辯》中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
④「群山萬壑赴荊門」:山連著山,起伏如波濤一般,直往荊門而去。
⑤紫台:皇宮的別稱。
⑥黃昏:這裡應該指漢朝。漢都城長安在昭君墓:青塚「之西
⑦畫圖省識春風面:漢元帝時期昭君因為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而被故意畫得很醜。當時皇帝納妃主要靠宮廷畫師的畫像,因此很多宮女都去賄賂毛延壽。
昭君因為自告奮勇去匈奴,讓毛延壽東窗事發。後毛延壽被斬首。
⑧環佩:古代女子的配飾。
⑨巢:築巢
⑩伊呂:輔佐商湯滅夏的著名謀臣伊尹和輔佐周王滅商的著名文臣呂尚(即民間俗稱的姜太公)。
[1]編輯本段詩歌翻譯
(其一)
戰亂中我從東北流離失所,一路漂泊在西南天地之間。我看到三峽樓台遮蔽了日月的光芒,又看到穿著五彩衣服的溪族人在五溪雲山之中穿梭。安祿山就像是候景一樣,背叛朝廷極度無恥;而前朝的著名文人瘐信到老也沒能夠回到祖國。
但是瘐信雖然生平蕭瑟,卻在晚年寫出了著名的《詠懷》詩篇。
(其二)
透過寫有「搖落」的古人詩句,我看到了宋玉當年的悲哀,但是他風流儒雅的氣質,卻深深地感染著我。悵望千百年留下的古宅我灑下熱淚,我與他蕭條的身世相似卻生不同時。江山依舊,故居猶在,他富有文采的辭賦存留至今,他辭賦裡「雲雨荒台」的故事卻非實事,難道是夢中的思念?
(其三)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朝向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塚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曾經識得月貌花容?
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其四)
蜀主劉備東征吳國,最後卻含恨病逝在三峽地區的永安宮之中。當年旌旗飄盪好像就在這空山里,如今空無玉殿只見寺廟在這荒野中。古廟杉松高大挺拔,水鶴在枝間築巢。
祭祀按期隆重舉行,殷勤奔走的是村翁。武侯祠堂與先主祠堂相鄰近,君臣一體享受的祭祀都相同。
(其五)
諸葛亮的大名在廣闊的宇宙間流傳,那祠堂的諸葛遺像讓人肅然起敬。當年的割據時代他鞠躬盡瘁,猶如乙隻高飛的鸞鳳,在雲霄之間展示著它的羽翼。就算是伊尹和呂尚與他相比,結果都在伯仲之間,更別說漢初的蕭何和曹參。
但是天命最終卻沒能夠站在他一邊,任憑他怎樣操勞,也是無法挽回大局。
編輯本段藝術解析
(其一)
這首是主要通過自身的遭遇來詠懷。從「支離」、「漂泊」裡寫出自己遭遇的不幸,從「淹日月」、「且未還」裡寫出思鄉之情。結合「羯胡事主」來感慨時事。
從庾信的身世聯想到自己,並以瘐信自比,自傷漂泊。以瘐信因侯景之亂淹留北魏,自己因安史之亂漂泊西南,寫出同樣不能返回家園的無奈和故國之思的強烈。
(其二)
這首詩詠宋玉。對宋玉身前的不得志深表同情,恨不能與他同時而生,同寫悲情。對他在文學上的貢獻級加讚頌,引以為詩。
深刻的理解「雲雨荒台」的諷喻意義,並以此具體描繪他的「風流儒雅」。將楚宮德泯滅於宋玉的文采有存作鮮明的對照,突出了他在文學上的光輝成就,對他變現了深深的敬意。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更是千古名句,體現出了作者雄厚的文學功底。
(其三)
這首詩是感事而暗喻感懷。昭君本是宮中第一美女,只因元帝昏庸按圖招幸宮女,而昭君不肯行賄,招致遺骨塞外,即使思念故國,也只有月夜歸魂,抱憾終生。詩人借昭君之怨一是感當時寧國公主之怨。
當時唐朝依靠回紇來平定安史叛軍,回紇驕橫,唐朝被迫用公主下家來結好回紇,臨別時,公主哭道:「國家事重,死且無憾!」肅宗流淚而還。
詩人寫昭君怨,正是借來表達寧國公主的怨恨。二是感恨自己遭遇。元帝昏庸不識美惡,令昭君遠嫁塞外,與詩人因忠諫而遭貶斥的遭遇相符。
正是悲昭君以悲自身。詩中用「群山萬壑」、「一去紫台」等巨集偉的景象給昭君做陪襯,使全詩顯得氣勢如虹,更凸顯出昭君的偉大!
(其四)
這首詩詠懷蜀先主劉備,兼懷諸葛亮。歌頌了劉備生前的偉業,對他未能完成統一大業而感到遺憾,嘆息他大業未竟身先離去,空留寺廟在人間的荒涼景象。而對他遺愛人間,千載受人祭祀,充滿無限的敬意。
(其五)
詩人懷著五弦欽仰的心情瞻仰武侯廟。對諸葛亮的品德和才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既是詩又是史論。首聯中指出諸葛亮名垂宇宙,是一代宗臣,遺像千載令人敬仰。
頷聯從他的功業進行評價。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他隱居隆重就已為劉備指定的策略的實現,詩人讚嘆他是萬古雲霄中的鸞鳳。頸聯將他與古代的賢相伊尹、呂尚、蕭何、曹參進行比較,突出他高尚的品格與傑出的才能。
末聯感嘆他大功不成。指出他大功不成的原因在於漢朝運移祚衰,非人力可以回天。杜甫一生仰慕諸葛亮,在許多詩篇中讚嘆他,是與他「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的遠大抱負相聯絡的。杜甫終生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與諸葛亮一統大業的未竟,似乎相一致。他傷諸葛亮也是傷自己,對諸葛亮的評價傾注了他強烈的感情。
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詠懷古蹟五首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所導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之中所寫的。詩人在漂泊之中看到天地依然,卻物是人非,不覺與古人產生了「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共鳴。而殘酷的現實,也讓作者顯得對具有非凡才能的前人更加崇拜。
2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詩歌
群山萬壑赴荊門,——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山,
生長明妃尚有村。——這裡遺留有生長明妃的香溪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一別漢宮便與北方荒漠連一起,
獨留青塚向黃昏。——最後只留下青塚向著漠漠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畫工曾經辨識昭君美麗的面容,
(卻因一己私慾致使昭君嫁匈奴),
環佩空歸月夜魂。——只有死後魂靈徒然在月夜歸來。
千載琵琶作胡語,——千年以來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
分明怨恨曲中論。——還分明傾訴著她內心的怨恨情。
評點首聯——引出歌詠物件王昭君,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位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
這裡用乙個「赴」字,就表達出群山奔赴的氣勢,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壯麗。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本來是用來烘托生長英雄的地方,詩人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評析說:
「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
頷聯——寫昭君悲劇的一生。
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寫昭君本人,形成生地和死地的對照。這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當年王昭君孤獨地離開漢宮,遠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沒回來;最後身死異域,只留下青色的墳墓,籠罩在昏黃風沙中。
「『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清人朱瀚《杜詩解意》)「黃昏」一詞在這裡,不僅是指時間,似乎更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漠漠無邊的黃昏天幕。「青塚」,指王昭君墓,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據傳塞外草白,唯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稱「青塚」。「紫台」與「青塚」的色彩對照,「朔漠」與「黃昏」的意境渲染,營造出濃濃的悲涼蕭瑟的氛圍,透出了強烈的悲劇色彩。這輕輕兩句,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塚有恨的無比廣大和沉重之感。
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
頸聯——由詠史轉向了抒情與議論,揭示了昭君悲劇的根源: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造成了昭君抱恨天涯,葬身異域的悲苦命運。
這兩句從昭君命運的轉折點說起,寫她自從踏入宮門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這一生的孤獨。毛延壽的一顆喪父落淚痣,讓昭君做了三年冷宮人。然後,一紙和親書,她的美便終老在了單于父子的懷抱。
「空歸」一詞,突出昭君遺恨之深,並深寓詩人的同情。「月夜」二字則傳神地渲染出魂歸時淒涼清冷的環境氣氛。「春風面」、「月夜魂」,將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後的月下幽魂比照著寫。
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乙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於色彩不同的六字之中。兩句因果相生,明暗相伴,寫得有聲有色,情景交融。
文字對仗工巧,又蘊含著無窮感慨:生前已經錯過知遇的機會,死後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當然,詩人寫昭君,也是寫自己。在對昭君埋沒宮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獨幽的際遇深表同情之時,藉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尾聯——正面寫昭君的怨恨,點明全詩主旨。
昭君雖死,其怨難平,千年以來,胡地琵琶曲中傾訴的分明是她的滿腔怨恨。「怨恨」,就是怨自己遠嫁,恨漢元帝無知遇之恩。「千載」,則點出樂曲流傳時間之長,以見昭君怨恨之深。
此耳杜甫亦借琵琶之怨表明對朝廷的不滿, 杜甫的一生境遇與昭君相似, 所以昭君的不幸, 正是杜甫的不幸; 昭君的怨, 正是杜甫的怨。
歸納主旨意蘊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詩歌的主旨實際上是詠古蹟以感己懷。雖表面寫昭君的「怨恨」,寫昭君生於長江美域,歿於塞外荒漠,去國之怨,難以言表。
但聯絡寫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
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於鬱鬱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醜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
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無處不相似。顯然作者在懷古傷己,在詠歎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主旨:詩人借詠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飄淪的悲苦情懷。
藝術技巧: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對比鮮明,對仗工穩。
詠懷古蹟五首 其五 杜甫賞析,杜甫的詠懷古蹟 賞析 五首全部都要
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裡有生長明妃 王昭君 的村子。一旦離開漢宮,命運 便與北方少數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塚向著黃昏。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即使千年過後,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心的怨恨之情 這首詩詠昭君。開頭描繪昭君故鄉...
詠懷古蹟的翻譯,詠懷古蹟杜甫翻譯
譯文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 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塚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 詠懷古蹟 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的來歷是什麼詠懷古蹟五首其三表達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詠懷古蹟 其三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詠懷古蹟其三的詩詞鑑賞 詠懷古蹟其三 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 766年 在夔州 治今重慶奉節 寫成的詩歌。這首詩吟詠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峽一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