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歐陽修《送楊寘序》和《呂氏春秋》中《察今》的翻譯。求大神幫

2021-03-03 23:35:50 字數 3391 閱讀 5043

1樓:手機使用者

察譯文 夜裡,歐陽子正在讀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33138書,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不禁悚然而聽,驚道:「奇怪!」這聲音初聽時淅淅瀝瀝,瀟瀟颯颯,忽然變得洶湧澎湃,像是夜間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碰在物體上,鏦鏦錚錚,猶如金屬相擊。

再聽,又似奔赴戰場的軍隊正銜枚疾進,沒有號令,只有人馬行進的聲音。於是對童子說:「這是什麼聲音?

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說:「月色皎皎,星空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

四下裡並沒有人聲,那聲音來自樹林中間。」 我恍然嘆道:「哦,原採這是秋天的風聲呀,真令人感傷,它怎麼就來了呢?

秋天總是這樣的:它的色調淒清慘淡,雲氣消失,煙靄飄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遠,日色晶明;它的氣候清冷蕭瑟,悲風凜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蒼涼,川流寂靜,山林空曠。所以它發出的聲音時而淒淒切切,時而呼嘯激昂。

秋風未起時,綠草如毯,豐美繁茂,樹木蔥蘢,令人神怡。然而它一旦來臨,拂過草地,草就要變色,掠過森林,樹就要落葉。它用來摧敗花草、使樹木凋零的,便是一種肅殺之氣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節,它在時令上屬陰;秋天又象徵著用兵,它在五行中屬金。這就是常說的『天地之義氣』,它常常以肅殺為意志。自然對於萬物,是要它們在春天生長,在秋天結實。

所以秋天在**的五聲中又屬商聲,商聲是代表西方的一種聲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則』。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衰老了,都會悲傷。夷,是殺戮的意思,凡萬物過了繁盛期,就會走向衰敗。

「嗚呼,草木是無情之物,尚有衰敗零落之時。人為動物,在萬物中又最有靈性。有無窮無盡的憂愁來煎熬他的心,又有無數瑣碎煩惱的事情來勞累他的身體,費心勞神,必然會損耗精力。

何況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憂慮自己的智慧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然會使他鮮紅滋潤的膚色變得蒼老枯槁,烏黑光亮的鬚髮變得花白斑駁。人非金石,為什麼卻要以不是金石的肌體去像草木那樣爭一時的榮盛呢?仔細想想吧,傷害自己的到底是什麼,又怎麼可以去怨恨這秋聲呢?

」 童子沒有應答,低頭沉沉睡去,卻聽得四壁蟲聲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嘆息。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東、夏之命,古今之法,言異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

殊俗之民,有似於此。其所為欲同,其所為欲異。口惛之命不愉,若舟車衣冠滋味聲色之不同,人以自是,反以相誹。

天下之學者多辯,言利辭倒,不求其實,務以相毀,以勝為故。先王之法,胡可得而法?雖可得,猶若不可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時不與法俱至。法雖今而至,猶若不可法。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

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益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2 察今: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為治,豈不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若此論則無過務矣。 3 察今:

夫不敢議法者,眾庶也;以死守者,有司也;因時變法者,賢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故曰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邪;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遊。

」其父雖善遊,其子豈遽善遊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

譯文 國君為什麼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為後人無從取法它。先王的法今制度,是經歷了漫長的古代流傳下來的,人們有的增補它,有的刪減它,怎麼能夠取法它呢?

即使人們沒有增減它,也還是無從職法它的。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適應當時的需要的。(過去的)時代不能與法令制度(的條文)一同存在下來。

(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現在還儲存下來,還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拋棄先王現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是什麼呢?

那就是從人出發,自己本來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別人,明察現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現在是一樣的,別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貴的地方就在於他能夠根據近的推知遠的,根據現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據看到的推知未見到的。

所以觀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陽、月亮的執行,早晚和寒暑季節的變化;看到瓶子裡水結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經寒冷,魚鱉已經潛伏了。嘗一塊肉,就知道一鍋裡的味道,全鼎中調味的好壞。 楚國人要去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裡設立標記。

澭水突然**上,楚國人不知道,還是順著(原來的)標記在夜間渡水,(結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驚駭的聲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樣。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標記)渡水的,現在水位已經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來的標記渡水,這是他們為什麼慘敗的原因。現在的國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這種情況。

時代已經與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適應了,但還在說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這種方法來治理國家,難道不可悲嗎! 所以說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變就會行不通,混亂和不合時宜都不能治理好國家。

社會不同了,時代改變了,改變法令制度是應該的。比如好的醫生,病症千變萬化,下藥也要千變萬化。病症變了而藥不變,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在也變成短命鬼了。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據法令制度來進行,修訂法令制度要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統治過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們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時代形勢不一樣了。所以說:

好劍只要求它能斬斷東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鏌鋣;好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驥驁。完成功名,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標啊。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寶劍從船上掉到水裡,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個記號,說:

「這裡是寶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從他刻著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打撈寶劍。船已經走了,但劍沒有動,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塗嗎?

用舊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國家,正和這個(故事)相同。時代已經變了,而法令制度不變,用這種方法治理國家,豈不太難了嗎!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乙個人正在拉著個嬰兒想把他投到江裡去,嬰兒啼哭起來。

旁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

」孩子的父親儘管很會游泳,那孩子難道就一定也很會游泳嗎?用這種方法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楚國人治理國家,就有點象這種情況。

歐陽修有什麼詞,歐陽修有哪些詞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 史 記事文 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 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 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朋黨論 新五代史 伶官傳序 與高司諫書 醉翁亭記 豐樂亭記...

歐陽修《浪淘沙》鑑賞,《浪淘沙》歐陽修 賞析

浪淘沙,不止一首,哪一首?浪淘沙 歐陽修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憶春的小詞。寫自己獨遊洛陽城東郊,飲酒觀花時而產生的願聚恐散的感情。這首詞為作者與友人春日在洛陽東郊舊地重遊時有感而作,在時間睛跨了去年 今年 明年。上片由現境而憶已過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遊之樂。下片再由現境而思未來之境,含遺憾之情...

歐陽修是哪個朝代的,歐陽修是哪個朝代的

北宋歐陽修 1007 1073 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 今屬江西 人,自稱廬陵 今永豐縣沙溪人 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 史學家。中文名 歐陽修 別名 歐陽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綿州 今四川綿陽 出生日期 1007年 逝世日期 107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