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復用在句尾制
的也與矣都是助詞,但用法上有區別:
也:需要看句子本身的性質,屬於判斷句的,「也」起加強肯定判斷的作用,如「知我者,兄也!」屬於疑問句的,「也」起加強「問」的作用,如「所為者,何也?
」翻譯時,根據句子屬性,可譯成啊!呀!嗎?
呢?語氣較輕的,可以不譯。如「李毅者,蜀人也」,譯成「李毅,蜀地人」即可。
矣:本義是完了,作助詞時,一般表示時態完結。如「酒罄矣。
」意思是酒喝光了。一般情況下,都可以翻譯為「了」。如果是感嘆句,還可以在「了」的後面加「啊」,如「吾老矣!
」可以譯成「我確實老了啊!」
"也、與、矣、在"在文言文中怎麼翻譯?用法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也:需要看句子本身的性質。
1、屬於判斷句的,「也」起加強肯定判斷的作用,如「知我者,兄也。」
2、屬於疑問句的,「也」起加強「問」的作用,如「所為者,何也?」翻譯時,根據句子屬性,可譯成啊!呀!嗎?呢。
3、語氣較輕的,可以不譯。如「李毅者,蜀人也」,譯成「李毅,蜀地人」即可。
矣:本義是完了。
1、作助詞時,一般表示時態完結,如「酒罄矣。」意思是酒喝光了。
2、一般情況下,都可以翻譯為「了」,如果是感嘆句,還可以在「了」的後面加「啊」,如「吾老矣!」可以譯成「我確實老了啊。」
與:yǔ
1、給予.《鴻門宴》:「則~一生彘肩。」
2、結交;交好.《六國論》:嬴而不助五國也。」
3、朋友;同類者.《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也。」
4、通「舉」.整個;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5、和.《愚公移山》:「吾~汝畢力平險。」
6、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
7、介紹比較物件,相當於「跟……相比」.《柳毅傳》:「洞庭之~京邑,不足為異。」
8、為;替.《兵車行》:「去時裡正~裹頭。」
yù1、贊同.《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也。」
2、參與;參加.《餚之戰》:「蹇叔之子~師。」
yú1、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 br> 【與國】友好的國家。
文言文中的矣字翻譯成現在的語言有哪些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矣 #yǐ
【釋義】文言助詞,用在句子末尾,相當於「了」:悔之晚矣|由來久矣。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矣 《助》
(形聲。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從矢,以聲。「以」也可以理解為象矢飛逝的聲音,是完成的語氣。本義:語氣詞。是「了」)
表示完成時態
骨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表示堅決、肯定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繫辭下》
確實 表示感嘆
矣乎已矣乎。――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老大矣乎。―
矣yǐ文言助詞。
⒈直陳語氣,相當於"了":由來久~。法已定~。
⒉〈表〉感嘆:太難~!
⒊〈表〉命令或請求:先生休~。君無疑~。
通「也」
《國語·晉語八》:「且夫欒氏之誣晉國久也。」《別本》作:「……誣晉國者久矣。」根據文勢語氣,「也」字應作「矣」解
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都有什麼?
4樓:曉龍修理
文言文中的矣的意思有5種解釋,具體如下:
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來久~。悔之晚~。
2.表示感嘆:大~哉。
3.表示堅決、肯定。
4.確實 。如:吾老矣。
5.表示完成時態。
矣拼音:yǐ注音:一ˇ
部首:矢部,部外筆畫:2畫,總筆畫:7畫,五筆:ctdu,倉頡:iok,鄭碼:z**a
四角:23804,結構:上下,電碼:4248,區位:5051,統一碼:77e3
筆順:フ丶ノ一一ノ丶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某矣[mǒu yǐ]
自稱之詞。猶某也,我。矣,語氣詞,無義。
2.憊矣[bèi yǐ]
疲憊,極度困乏。
3.已矣[yǐ yǐ]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4.足矣[zú yǐ]
充分,夠量。
5.笑矣乎[xiào yǐ hū]
笑菌的別名。
5樓:瀛洲煙雨
1、表示陳述。相當於「了」。
司馬光《資治通鑑 赤壁之戰》:「亊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譯文:情況禁忌而不做決斷,禍事很快就會降臨了。
2、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呀」。
《列子 湯問》:「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3、表示命令或請求。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傳》:「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
譯文:公子好好努力去做吧,我不能跟從您。
4、表示疑問。
《史記 平原君虞卿傳》:「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
譯文:先生您來到我趙勝的門下到現在有幾年了?
文言版《說文解字》:矣,語已詞也。從矢,以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矣,是乙個表示話已說完的語氣虛詞。字形採用「矢」作邊旁,採用「以」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鮮矣[xiān yǐ]
少也。2、某矣[mǒu yǐ]
自稱之詞。猶某也,我。矣,語氣詞,無義。
3、憊矣[bèi yǐ]
疲憊,極度困乏。
4、已矣[yǐ yǐ]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5、足矣[zú yǐ]
充分,夠量。
6樓:匿名使用者
矣yǐ語氣助詞。
1、形聲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從矢以聲。「以」也可以理解為象矢飛逝的聲音,是完成的語氣。本義:語氣詞,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可譯為「了」。
2、表示完成時態。
骨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聊齋志異·狼三則》
3、表示堅決、肯定。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繫辭下》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4、確實。
吾老矣,無能為也已。(《左傳》)
5、表示感嘆。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史記·伍子胥列傳》
子適衛,冉由僕。子曰:「庶矣哉!」——《論語·子路》
奕之時義大矣哉!——沈約《棋品序》
求教“卒”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卒”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釋有哪些
可做謂語 可跟 矣 但很少見 讀讀音 1 c 釋義 同 猝 c 2 zu 指事。小篆字形,在 衣 上加一點標記,表示穿這種衣服的人。本義 古代供隸役穿的一種衣服。衣上著有標記,以區別於常人 解釋卒 副 cu 同 猝 倉促,急速 行西逾隴卒。漢書 食貨志 注 倉卒也。興卒暴之作。漢書 成帝紀 而卒惶急...
怡然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思,古文中與怡然相對的詞
怡 心中安適愉快而又喜悅滿足 然 這樣子 在文言文中沒有詞,更沒有片語,只有字。多數人認為 怡 是形聲字,我認為 怡 是形聲兼會意字。請參考 臺 yi 的甲骨文原意。古文中與怡然相對的詞 怡然抄的 反義詞 繁忙 忙碌 詞語解釋 y r n 喜悅的 安適自在的樣子 怡然安適自在貌 喜悅貌。史記 孔子世...
《虎與刺蝟》的文言文的解釋文言文翻譯《虎與刺蝟》
虎與刺蝟 1 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食,見一刺蝟仰臥,謂是肉臠 2 欲銜之。忽被蝟卷著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覺昏睡,刺蝟乃放鼻而走。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鬥 3 乃側身語云 旦來遭 4 見賢尊 5 願郎君且避道!難點註解 1 本篇選自隋代侯白撰寫的笑話集 啟顏錄 2 臠 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