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的哲學觀共同奠定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基礎。從他們的基本思想來看,儒道兩家是兩種對立的兩大思想體系,其實在具體表象對立的背後,儒道兩家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正是這一共同點,它們才能最終決定中國哲學的基本走向。儒道之哲學觀與其美學觀是一體的,哲學上的溝通自然會在美學上得以體現。
本文試圖通過對儒道兩家的美學觀進行比較來闡明它們的一致性。
成復旺在《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系統地論述了宗法社會本位論的儒家與宇宙自然本位論的道家的人學與美學思想。
成先生用「超越自然」與「超越自我」來論述了審美之「超越自然」必然會對人的主體性的召喚去改造客觀世界與「超越自我」訴求於人的內心自由去改造主觀世界的兩種走向,前者是趨向與實踐,後者則趨向於道德。
按照成先生的這種看法,儒家和道家同樣都是「超越自我」來獲得自身的存在的意義的,共同指向道德層面,這正是儒道兩家統一性所在。
在論述儒家的美學時,成先生首先認為儒學就是人學。他從孟子的「人性善」論與荀子的「人性惡」論正反兩面論證儒家提倡「仁」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把「仁」確定為儒家思想的核心的合理性,把儒家的作用定位於「以道德屬性為本就是以社會理性為本,以人的自我約束為本。」接著,他儒家的人格歸納為「克己復禮」與「用行舍藏」,來實現道德的自我約束。
儒家的人學落實到美學時,成先生認為儒家的美學本質在於義理,美不在物,在乎人,在乎人的精神,在乎人內在的倫理道德人格。美的功能在於成德。美是一種主體倫理人格的外在實踐的表現和內涵。
儒家美學在是一種善的美學,美的具體表現盡在善。善在於「仁」。「克己」的目的在於「復禮」,「行」是為善而「用」,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禮、樂僅僅是一種手段,美不在這些內容,而在其背後的道德倫理結構。
「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朱熹《四書集注》)儒家是一種社會倫理的集體精神的代表,它是一種社會理性的文化產物。它是「超越自我」、對人的個體感性的的一種身心約束,對人的極大的否定來達到儒家的倫理道德規範。
在論述道家的美學時,成先生是針對儒家的美學觀而出的。首先他就以「人貌天虛」來概括了道學觀,他認為道家通過「對人的否定」(否定仁義,否定文化,否定人的依據)來徹底否定儒家的人學。道家否定了一切之後,必然有自己的一種新的訴求。
道家回歸「天地之境」和「天地之人」。在美學上體現為「道之為物,唯恍唯惚」的美學境界,也是一種的「體驗」美學境界,表現為「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的審美理想。從而建立起了道家的美學體系。
它的「三棄三絕」、「見素抱撲,少私寡欲」,就在於回歸自然,「滌除玄鑒」達到無意識狀態,順應天道,「無為而無不為」。道家之美在於「無為」、「自然」,順天道即為美,自由即為美。有為,有物,有人,有思,有言,都不為美,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道隱無名」。
儒家美學之「克己復禮」與「用行舍藏」的實用美學是通過對人個體感性的克制來維護其社會實踐的可能性的,以達到一種和諧的美學理想。道家之美學通過否定人的一切,也就是克服人的一切來達到一種「吾喪我」的「天道」美學理想。他們的最終歸屬都是一種極端理想的自由王國。
儒家與道家理想都是為現實尋求一種出路,結果是殊途同歸,同歸於對個體感性的排擠,對「人之為人」的否定。儒家把人定義為「仁」,道家把人定義為「自然」。前者,用倫理道德來否定真實的人,後者,把人納入到自然中去,否定人的本質屬性
2樓:匿名使用者
都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都在為統治階級服務。~
3樓:綠銀島
先秦儒家學派和道家學派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兩個學派,它們在治國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處,"內聖外王"是它們治國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為如此,最終形成了中國主流文化的儒道互補格局.
4樓:匿名使用者
都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都在為統治階級服務,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三樓的很詳細了
都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都在為統治階級服務等等歷史課都有上過
5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
儒家和道家有什麼相同點?
儒家與道家的異同?
6樓:天澤春石業****
道家君子是有道之人,也是有德之人,而且我認為一般指古代有地位的人。道家的君子:指管理民眾的「人」,並且思想意識合道;合道的將相君主可稱為君子。
儒家君子,不需要什麼身份,只要有德行,這個德行和道家的也不同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講先天下之憂而憂、道家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政治渺小藝術永恆 儒家講究禮儀 尊孔孟之道 道家講求修身養性~有樸素唯物主義 儒道互補,這在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是個老而又老的話題了,然而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我們又可以從這個古老的話題中不斷地引發出新的思考。
從內在的、隱蔽的、發生學的意義上講,儒道互補有著兩性文化上的內涵;而從外在的、公開的、符號學的意義上講,儒道互補又有著美學上的功能。
7樓:夢飛說理財
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老子為什麼要修道?法家真的那麼嚴苛嗎?
儒釋道和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哪些?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共同點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的哲學觀共同奠定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基礎。從他們的基本思想來看,儒道兩家是兩種對立的兩大思想體系,其實在具體表象對立的背後,儒道兩家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正是這一共同點,它們才能最終決定中國哲學的基本走向。儒道之哲學觀與其美學觀是一體的,哲學上的溝通自然會在美學上得以體現。
本文試圖通過對儒道兩家的美學觀進行比較來闡明它們的一致性。
成復旺在《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系統地論述了宗法社會本位論的儒家與宇宙自然本位論的道家的人學與美學思想。
成先生用「超越自然」與「超越自我」來論述了審美之「超越自然」必然會對人的主體性的召喚去改造客觀世界與「超越自我」訴求於人的內心自由去改造主觀世界的兩種走向,前者是趨向與實踐,後者則趨向於道德。
按照成先生的這種看法,儒家和道家同樣都是「超越自我」來獲得自身的存在的意義的,共同指向道德層面,這正是儒道兩家統一性所在。
在論述儒家的美學時,成先生首先認為儒學就是人學。他從孟子的「人性善」論與荀子的「人性惡」論正反兩面論證儒家提倡「仁」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把「仁」確定為儒家思想的核心的合理性,把儒家的作用定位於「以道德屬性為本就是以社會理性為本,以人的自我約束為本。」接著,他儒家的人格歸納為「克己復禮」與「用行舍藏」,來實現道德的自我約束。
儒家的人學落實到美學時,成先生認為儒家的美學本質在於義理,美不在物,在乎人,在乎人的精神,在乎人內在的倫理道德人格。美的功能在於成德。美是一種主體倫理人格的外在實踐的表現和內涵。
儒家美學在是一種善的美學,美的具體表現盡在善。善在於「仁」。「克己」的目的在於「復禮」,「行」是為善而「用」,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詩、禮、樂僅僅是一種手段,美不在這些內容,而在其背後的道德倫理結構。
「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朱熹《四書集注》)儒家是一種社會倫理的集體精神的代表,它是一種社會理性的文化產物。它是「超越自我」、對人的個體感性的的一種身心約束,對人的極大的否定來達到儒家的倫理道德規範。
在論述道家的美學時,成先生是針對儒家的美學觀而出的。首先他就以「人貌天虛」來概括了道學觀,他認為道家通過「對人的否定」(否定仁義,否定文化,否定人的依據)來徹底否定儒家的人學。道家否定了一切之後,必然有自己的一種新的訴求。
道家回歸「天地之境」和「天地之人」。在美學上體現為「道之為物,唯恍唯惚」的美學境界,也是一種的「體驗」美學境界,表現為「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的審美理想。從而建立起了道家的美學體系。
它的「三棄三絕」、「見素抱撲,少私寡欲」,就在於回歸自然,「滌除玄鑒」達到無意識狀態,順應天道,「無為而無不為」。道家之美在於「無為」、「自然」,順天道即為美,自由即為美。有為,有物,有人,有思,有言,都不為美,所謂「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道隱無名」。
儒家美學之「克己復禮」與「用行舍藏」的實用美學是通過對人個體感性的克制來維護其社會實踐的可能性的,以達到一種和諧的美學理想。道家之美學通過否定人的一切,也就是克服人的一切來達到一種「吾喪我」的「天道」美學理想。他們的最終歸屬都是一種極端理想的自由王國。
儒家與道家理想都是為現實尋求一種出路,結果是殊途同歸,同歸於對個體感性的排擠,對「人之為人」的否定。儒家把人定義為「仁」,道家把人定義為「自然」。前者,用倫理道德來否定真實的人,後者,把人納入到自然中去,否定人的本質屬性。
9樓:周口師爺
仁、義、禮、智、信。
10樓:
看歷史書去,我初1 ,上學期學的,有點忘了
道家和儒家佛教儒家,道教,佛教,三者有何區別?謝謝!
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廈是以儒 道 佛為三大支柱的。三家由其關注社會問題的切入點的不同,故形成了它們在關於社會文化意識上的認知差異。儒家思想以 人 為本,側重從 人 的角度來關照人生 社會和自然,重視人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宣揚以道德為人生的最 值。道家則以 自然 為本位,側重從 自然 出發來關照人生 社會和...
道家和墨家的創始人分別是誰,法家,墨家,儒家,道家,兵家的創始人分別是誰
道家 老子 墨家 墨子 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道家是老子 墨家是墨子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兵家的創始人分別是誰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兵家的創始人分別是誰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誰?墨子 前476 前390 名翟,魯國人,有說是孔子的同鄉。他自稱 上無君上之能事,下無耕農之難 是...
道家與儒家的矛盾
道家和儒家的關係是陰陽合抱,就像太極圖一樣,儒家主陽,道家主陰。個人認為兩者差別挺大的。應該用何種態度看世界呢?道家和儒家是兩種處世的學派,選擇什麼都沒有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這取決於每個人不同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你更傾向於哪種處世的方法就選擇什麼。比如像我,清心寡欲,一輩子只求平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