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桓溫傳》出自唐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譯文:
桓溫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兒子。未滿周歲時太原人溫嶠見了他說:「此兒骨骼不凡,請再讓他哭一下。
」等到聽了他的哭聲,又說:「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為此兒為溫嶠所賞識,所以給他取名叫溫。
溫嶠笑著說:「果然如此,將來也要改作和我一姓。」
桓彝被韓晁害死,涇縣縣令江播參與了此事。當時桓溫十五歲,頭枕戈矛,眼流血淚,立志報仇。到十八歲,碰上江播已死,他的兒子江彪兄弟三人居喪,把刀放進手杖,用來防備桓溫。
桓溫謊稱弔喪客人,得以進入,在守墓的廬屋裡殺了江彪,然後又追殺了他的兩個弟弟。時人為之稱歎。
原文:桓溫,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溫嶠見之,曰:
「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真英物也!
」以嶠所賞,故遂名之曰溫。嶠笑曰:「果爾,後將易吾姓也。
」彝為韓晃所害,涇令江播豫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仇。至年十八,會播已終,子彪兄弟三人居喪,置刃杖中,以為溫備。溫詭稱吊賓,得進,刃彪於廬中,並追二弟殺之,時人稱焉。
桓溫傳翻譯
陶侃傳的譯文
2樓:焉今
原文:侃在廣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
「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聰敏恭勤,終日斂膝危坐,軍府眾事,檢攝無遺,未嘗少閒。常語人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豈可但逸遊荒醉!
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
」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
「汝既不佃,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作,家給人足。
嘗造船,其木屑竹頭,侃皆令籍而掌之,人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餘雪猶濕,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
其綜理微密,皆此類也。
譯文:陶侃在廣州,沒有事的時候總是早朝把白磚運到書房的外邊,傍晚又把它們運回書房裡。別人問他這樣做的緣故,他回答說:
「我正在致力於收復中原失地,過分的悠閒安逸,唯恐不能承擔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勞罷了。」陶侃生性聰慧敏捷,恭敬有禮,為官勤懇,整天嚴肅端坐。軍中府中眾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檢查管理,沒有遺漏,不曾有片刻清閒。
招待或送行有序,門前沒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對人說:「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至於普通人則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的時間,怎麼能夠遊樂縱酒?
活著的時候對人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後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見乙個人手拿一把未熟稻穀,陶侃問:「你拿它做什麼?
」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的,就隨意拿來罷了。」陶侃大怒說:
「你既不種田,又拿別人的稻子戲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於農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時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頭都登記後收藏起來,人們都不明白這樣做的原因。
後來大年初一聚會時,地面積雪,太陽剛放晴,廳堂前積雪,地面還潮濕,陶侃於是用木屑鋪散地面。等到桓溫伐蜀時,又用陶侃儲存的竹頭作釘裝船。陶侃綜合料理事物極其細密,都是這樣。
我要這句話的翻譯,此句出自<晉書`(桓溫傳> 20
3樓:匿名使用者
溫)於是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溫於是過了淮泗,走到北部邊境,同屬下登上平乘樓,遠看中原,感慨地說:「(他們)就這樣使中原日益衰敗,成為廢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受到指責」
晉書 陶侃傳譯文,急需呀~~~~~
陶侃惜陰譯文
1.陶侃聰慧靈敏,對人謙遜有禮,做事盡心盡力,整日盤腿正坐。2.怎麼可以只想著安逸舒適 醉生夢死的生活呢?陶侃的母親湛氏是個受過一點啟蒙教育,有少許文化的女子,她深知讀書的重要,因此她用自己紡紗織布的微薄收入供兒子陶侃上學。可是,開初陶侃不大用心,而且特別貪玩,還喜歡打架呢!湛氏氣在臉上,急在心裡,...
曹操冢的譯文,《周敦頤傳》的譯文
許昌城外有一條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臨近一處崖岸的地方,河水的顏色變成深黑色。盛夏天,有人從這裡跳進河中洗澡,忽然像被刀斧斬過一樣,屍體斷為兩截,浮出水面。後來又有一人也如此這般。人們深感驚奇。縣令聽說這件事後,派人截斷河的上流,排盡餘水,見崖岸下有乙個深洞,洞中安裝著乙個轉輪,輪上排列著鋒利的刀...
陶母責子文言文的譯文,「陶母責子」文言文的譯文是什麼
東晉陶侃 來年輕時當過潯陽縣自的小吏,專門監管魚壩。一次,他派人將一罐乾魚送給母親品嚐,沒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送回乾魚,而且寫信責備他 你做官,拿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不能給我帶來好處,卻反給我增添了憂慮。陶侃讀畢母親來信,愧悔交加,無地自容。自此以後,嚴母訓導銘刻在心。其後為官四十年,勤慎吏職,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