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吃什麼

2022-03-23 17:50:13 字數 4913 閱讀 1351

1樓:往事難忘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乙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化、粗細糧、水果、蔬菜合理搭配、多吃魚少吃內、適當食用高鈣食品。飲食且清淡、不宜吃肥膩、過鹹食品。推薦食品有菜花、鯽魚、香菇、豬肝、雞、大公尺、花生、松子等。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沖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老話講"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門食之,可免疫。"意思是說,冬至這一天,如果一家人團聚著吃赤小豆煮的粥,能夠避免這一年的瘟疫。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餃子由皮包餡製成,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鹹、食用方法有蒸、烙、煎、煮、炸等。餃子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諺語還有」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吃餃子使養生受益萬分,因為這一天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餃子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使營養較少流失、此時吃一碗餃子、喝一硫餃子湯、最易讓營養消化吸收。

有關專家介紹,冬至也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這個時期的養生保健對於身體健康尤為重要。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

2樓:大咚咚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節),冬至後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節),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

希望對你有幫助

3樓:湯小溪

冬至的意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到來了,如了冬至就要入三九天了。冬至大家都吃餃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乙個內容豐富的節日,也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乙個日子。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

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

其實全國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冬至吃的東西也不一樣。下面就跟著小編看看全國各地老百姓是冬至是怎麼吃的吧?

北方人冬至吃什麼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公尺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公尺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餃子和湯圓是南北方冬至餐桌上的主角,但是除了這兩個主角外,有些地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哦!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吃什麼

5樓:探蹤尋跡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6樓:陳貝貝

「冬至」不是「冬天到了」,「冬至」的意思是「冬天的極點」。冬至吃餃子、湯圓。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是我國農曆中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乙個傳統節日。冬至標示著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有各種餡料的餃子:牛羊肉餡、酸菜餡、海鮮餡、韭菜大蔥餡、芹菜豬肉等。

南方地區一般吃湯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象徵著團團圓圓。

7樓:萌萌噠的瘦呆萌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乙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冬至這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8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是乙個內容豐富的節日,也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乙個日子。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

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

其實全國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冬至吃的東西也不一樣。下面就跟著小編看看全國各地老百姓是冬至是怎麼吃的吧?

北方人冬至吃什麼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公尺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公尺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餃子和湯圓是南北方冬至餐桌上的主角,但是除了這兩個主角外,有些地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哦!

9樓:塵心

1、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前是大雪,即12月7-9日交節,冬至後是小寒,即翌年1月4-6日交節,而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節.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等,在春秋時代,我國已經利用土圭觀測太陽從而測定出冬至這個節氣。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素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的說法。

2、「冬至大如年」對冬至的重視程度從這句話即可看出,其實這句話是從前開始有的,在我國古代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冬至大似年」、「大冬如大年」、「冬肥年瘦」或「肥冬瘦年」的俗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冬至的禮俗隆重如同新年(春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是曰「冬至節亞賽年節」;「冬肥年瘦」則指而在春節時各種飲食已消耗不少,「肥」不如冬至。到了唐代,冬至由原本大於春節,發展成冬至與歲首(春節)並重。冬至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它不僅僅代表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乙個,更多的是預示著準備進入寒冬,要國人屯好衣服等預備迎接,而在這個節日,很多家庭會選擇吃團圓飯,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春節如何安排,最近的狀況等,是乙個有著重大意義的節日。

1、冬至一般需要祭祀祭祖,像家人團聚在一起先拜拜祖先再吃團圓飯,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

2、最為突出的是冬至的飲食習俗,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意思為北方吃餃子,南方煮湯圓。

北方之所以有吃餛飩的習俗是因為乙個關於匈奴的傳說,因為當時匈奴首領名字與餛飩音相似,北方百姓受其騷擾甚多,百姓恨他,於是有了這一在冬至這個祈求團圓平安的節日吃餛飩,希望能避開匈奴干擾的習俗。另外北方還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於是後人仿效以求來年有乙個好兆頭。

而在南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公尺飯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當然餃子和湯圓也是南方慶祝冬至必不可少的習俗,還有「冬至丸」即磨糯公尺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蘿蔔絲等作餡,包成團,稱作「冬至團」,並饋贈親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

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3、另外還有賀禮(拜賀、送寒衣)、數九的習俗,所謂的數九就是冬九九,一般認為從冬至日起數到九九八十一日,天氣就暖和了。

冬至是什麼意思啊,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 一詞裡的 至 不是 到來 的意思,是 到頭 的意思。什麼到頭了呢?原來中國古代用 日晷 計時。過了 夏至 日晷上的 日影 一天天變長。但是長到 極致 時,就會一天天地變短。於是日影最長的這一天就叫做 冬至 發生在冬天 夏天,日影最短的那一天就叫做 夏至 冬至與夏至,合稱 二至 春分與秋分,合稱...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冬至意味著進入數九天氣,最寒冷的天氣來臨。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所以過了冬至,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這就是 冬至至長 意思是過了冬至,白天就開始變長了。同樣的道理,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過完夏至,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就是 夏...

冬至一陽生是什麼意思,冬至含義是什麼

冬至一陽生是一個俗語,意思是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 又稱為冬至線 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