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逍遙遊》意思是說: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對外部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
《逍遙遊》是《莊子》一書的第一篇,他的中心思想是說: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自在地活動。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逍遙」的人生觀。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但是腐朽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2樓:岸裡何以顧
原句: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翻譯: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讚宋榮子,他卻並不因此而更加奮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並不因此而更為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啊.
注釋:宋榮子,戰國時宋人.
舉世,所有同時代的人.舉,全.
之,代宋榮子,下句的「之」同.
加,更.
勸,鼓勵,這裡是被動用法,可以解作「努力」.
非,責難.
沮,止,這裡解作喪氣,洩勁.
定,確定.
內,指我.
外,指物.
分,分別.
辯,通辨,分辨.
境,界限.
斯已矣,如此而已.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句詩什麼意思?
3樓:加爾基
意思是: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
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逍遙遊》。
原文如下: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譯文如下:
所以,那些才智慧型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乙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只小鳥一樣。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
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
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後返回;他對於求福的事,沒有拼命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藉的。
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邀遊於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藉什麼呢?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4樓:nm牛虻
這句的意思是: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逍遙遊》,原文為: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譯文:世上所有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特別奮勉,世上所有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
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重用他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汙穢,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二、作品賞析
《逍遙遊》是《莊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逍遙遊」是指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游於世間。
逍遙在莊子這裡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遊並不是指形體之遊,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遊,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後,自然就可以悠遊於世。
5樓:匿名使用者
原句: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翻譯: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讚宋榮子,他卻並不因此而更加奮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並不因此而更為沮喪。
出處:這句話出自《莊子•逍遙遊》
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
譯文: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啊。
《莊子逍遙遊》賞析:
6樓:知崖否
大白話翻譯:
愛咋咋地。
直譯: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
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逍遙遊》。
原文: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
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什麼意思?
7樓:岸裡何以顧
原句: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翻譯: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讚宋榮子,他卻並不因此而更加奮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並不因此而更為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啊.
注釋:宋榮子,戰國時宋人.
舉世,所有同時代的人.舉,全.
之,代宋榮子,下句的「之」同.
加,更.
勸,鼓勵,這裡是被動用法,可以解作「努力」.
非,責難.
沮,止,這裡解作喪氣,洩勁.
定,確定.
內,指我.
外,指物.
分,分別.
辯,通辨,分辨.
境,界限.
斯已矣,如此而已.
翻譯: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內篇》的首篇《逍遙遊》
原文選段: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釋義:所以,那些才智慧型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乙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只小鳥一樣。
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
行:品行。比:
合。合:使...
滿意。而:通「能」,能夠。
徵:征服。非:
責難,批評。沮:沮喪。
定:認清。
主題思想:
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作者思想成就:
莊子的哲學思想大體可歸納為以道為實體的本體論、「萬物齊一」的相對主義認識論,並由此引發出其獨有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和相對主義詭辯傾向。這種本於自然的人性論與倫理觀,為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提供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可能性。
在莊子哲學中,萬物是乙個形而上的存在的部分,他將該存在稱為生主。這個存在「存在而無實體」,即「有情無形」。它是一切人類行為、情感的「真正主宰者」。
因它驅使萬物而不受萬物驅使,故它是唯一超然於萬物的。
莊子「道通為一」的思想和近代德日進的哲學思想在把宇宙看成乙個有機整體的這一點上是相同的。這種看法比起牛頓把宇宙看成像彈球撞擊那樣的機械論思想,顯然是更近於二十世紀的科學。
9樓:匿名使用者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這句話的意思是:再說全社會的人都稱讚宋榮子,他卻並不因此而更加奮勉,全社會的人都責難他,他也並不因此而更為沮喪。他能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啊。
2、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逍遙遊》
3、原文如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 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復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 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 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 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 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 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且適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 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 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數數 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 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 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 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
「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 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歸休乎君,予 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 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謂 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
「然,瞽 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 夫知亦有之。
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 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 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 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次章甫而適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杳 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 漿,其堅不能自舉也。
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 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聚族而謀 之曰:『我世世為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 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 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澼絖,則所用之 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 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
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 眾所同去也。」莊子曰:
「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闢,死於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 之雲。
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 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 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環而攻之而不勝的環是什麼意思,環而攻之而不勝的「而」字怎麼翻譯
意思是 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採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 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
顧而樂之什麼意思,顧而樂之是什麼意思
顧而樂之釋義 四下裡瞧瞧,心裡十分快樂 後赤壁賦 作者 蘇軾 全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 有客無酒,有酒無餚,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意思是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夠高而感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出自 東漢張衡 應問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白話文 君子不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以自己的收入不夠高而感到恥辱,而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