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微言悚聽
建構主義學者對知識本質的理解可歸納為三點:(1)知識不是對外在世界的真實摹寫,而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或假設,因此,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活動的深入而不斷得到昇華和改寫;(2)知識不是通過感覺或交流而被個體被動地接受,而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地建構;(3)在個體經驗建構的過程中,為了適應不斷擴充套件的經驗,個體的圖式會不斷進化,所有的知識都是在這種個體與經驗世界的對話中建構起來的。這些觀點充分指出了生成與建構是知識的本質特徵。
我們正在由牛頓式的現代主義走向後現代主義。前者以簡單、穩定、永恆為特徵,後者以複雜、混沌、有限為特徵。相應地,傳統的知識觀視知識為現實的客觀反映,是封閉的、穩定的,是可以從外部加以研究的意義系統,因而是「符合論」式的知識真理觀;而後現代主義知識觀視知識為動態的、開放的自我調節的系統,研究者並非在知識之外旁觀它,而是本身即處在這一系統之中,通過其交往實踐來把握它。
知識與認識主體是密切相關的,是認識主體通過與客體、與其他主體在互動中逐漸建構生成的。就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本身來說,是隨著人們的認識活動的不斷深入而逐漸發展的,不存在所謂的絕對客觀的知識。同時,知識對個體而言也是不斷生成與變化的。
如對小學生來說,水是無色無味的,而對中學生來說,水是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的結合,這裡很難說哪一種關於水的知識是「絕對正確」的,因為認識主體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不同的交往實踐活動,所以知識有不同的生成建構方式。
傳統知識觀認為知識是人類長期認識事物的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是獨立於學習者之外的,與學習者的認知方式和經驗無關,學習者的主要任務就是認識、掌握知識。而後現代知識觀則認為知識不僅是客觀的、公共的,更是個人的,因此它存在於每個個體的「心」中。對同一種現象,每個人都有基於自身經驗的不同理解,並因此建構了對事實的不同認識。
波蘭尼充分看到了知識的個體性,他提出了知識的兩種分類:「人類有兩種知識。通常所說的知識是用書面文字或地圖、數學公式來表述的,這只是知識的一種形式。
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表述的,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把前者稱為可言知識,而將後者稱為默會知識。
2樓:情感語錄小靈通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和情境性。
a、學習的主動建構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相反,他們要主動地建構資訊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新課改的理論基礎有兩個,乙個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另乙個是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其中,新課改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而建構主義的學習主動建構性認為學生學習是自覺主動的,而不是別人逼迫的。這對應的就是新課程改革的自主學習。
b、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學習者是通過對某種社會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有關工具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需要乙個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
建構主義的學習的社會互動性認為學習需要同別人合作來完成。這個對應的就是新課改的合作學習。
c、學習的情境性。建構主義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認知觀點。知識存在於具體、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動之中,不是一套獨立於情景的知識符號,只有通過實際應用活動才能真正被人理解。
人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絡在一起,通過對某種社會實踐的參與而逐漸掌握有關的社會規則、工具、活動程式等,形成相應的知識。
建構主義學習的情境性認為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來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應的就是新課程改革的**學習。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具有怎樣的特點
3樓:繁人凡人
(1)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任何一種傳載知識的符號系統也不是絕對真實的表徵。它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變革、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
2)知識並不能絕對準確無誤地概括世界的法則,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實用的方法。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知識是不可能一用就準,一用就靈的,而是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
3)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個體之外,儘管通過語言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並且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學習者自身基於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的,取決於特定情況下的學習活動過程。否則,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記硬背或生吞活剝,是被動的複製式的學習。
4樓:匿名使用者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具有主觀性。
5樓:王精
專公升本學歷算不算本科學歷,好多事業單位招聘要求最低學歷為本科,專公升本後能否報名參加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嗎?
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在知識學習問題上的異同
6樓:漫步白雲端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育的啟示。
1)**學習。通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學習與所**的問題有關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2)支架式教學。這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外部支援,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然後逐步撤去支架,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習。
3)情境教學。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基礎上的教學稱為情境教學。知識、學習是與情境化的活動聯絡在一起的。學生應該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主要是以互動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為教學活動取向的,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簡述現實主義學派 新自由主義學派 建構主義學派的主要觀點
一 普遍規律說 1 普通規律說 認為 各門科學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種 特殊領域 並提供關於這些領域的 特殊規律 而哲學則以 整個世界 為物件,並提供關於整個世界的運動與發展的 普遍規律 2 歷史基礎 具有深遠的哲學史背景。例如,古希臘哲學 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德國古典哲學 尋求全部知識的基礎和提供一...
論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觀點及其對我過基礎教育改革的意義
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建構主義知識觀 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動態性,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並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而是隨著人類進步不斷改正並隨之出現新的假設和解釋 知識並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而是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論述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
完美主義者都有那些表現,完美主義者的人有哪些表現?
完美主義者的表現有 求好心態 矛盾心態 追求完美 執著性格 領袖氣質 懂得克制。1 求好心態 這種求好心態,所以完美主義者對所制訂的計畫所做的事情都有早日完成的願望,而這種願望在現實的嚴酷中往往不能如期兌現,完美主義者就容易發怒和激動。這也是一種不完美的面貌表情,他們會害怕旁人因這種怒形於色的表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