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歌鑑賞中感覺「形聲色態味」中「味」具有些書上說是觸覺,正確嗎?

2025-01-31 10:45:27 字數 2123 閱讀 1552

1樓:半璧江山

對的,入口品其味,入鼻嗅其味,香臭腥羶只有觸之方知其味。

2樓:雄風年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古詩詞鑑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古代酬贈詩中的名篇。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

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首聯抒情: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的遭遇,為。

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

頷聯: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典故。一是「聞笛賦」,一是「爛柯人」

通過對受害戰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憤激之情進一步深。

化。頸聯承頷聯比喻: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偶)。借用自然景物的變。

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麼,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

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尾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全詩感情真摯,沉鬱中見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赤壁(唐杜牧)

此詩雖為詠史詩,其實也是借題發揮。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

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兩句寫興感之由,「東風不與周郎便,銅。

雀春深鎖二喬。」發議論感慨。

作者並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後果,而是反說其事,並以兩位。

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裡形象地。

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本詩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機遇。

從顏色聲音形狀氣味等不同角度進行了刻畫賞析什麼

3樓:

1、 ①色彩:不必說碧綠嫌租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②形態:

也不必說鳴蟬芹雹兆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雲霄裡去了。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 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體現出兒童獨特的視角,有些出他的嬌憨可愛。

聲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肆襪彈琴。||寫出了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覺。

味道: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突出百草園的奇。

能幫我從味覺,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各寫兩句詩嘛?

4樓:懟人懟己

味覺:半分馥郁半分甘,遙映醉容玉碗來。

觸覺:迢迢高瀑天邊落,行人看時面頰溼。

聽覺:冰河乍破柳鶯啼,蟬鳴轉去秋雨瀝。

視覺:一樹芳花漫天來,斜卷翩蝶倚樓開。

嗅覺:繚繞中庭芬芳雲,近來始知茉莉栽。

5樓:公子熙

味覺: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觸覺: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手如柔胰,膚如凝脂。

聽覺: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視覺: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嗅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1.這段文字作者從色、味、聲三個方面對春花進行了描繪,找出具體描繪著三個方面的詞句。 色: 味: 聲:

6樓:小武子

1.這段文字作者從色、味、聲三個方面對春花進行了描繪,找出具體描繪著三個方面的詞句。 色: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花裡帶著甜味兒。

聲: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

2.這段文字作者採用了一聯想襯實寫的寫法。實寫的是(桃花、杏花、梨花)。聯想的是(桃兒、杏兒、梨兒)。

3.括號括起來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擬人)。

4.這段文字作者採用了(由上到下)的描寫順序。

第四題的答案我不確定。

7樓:手機使用者

這是什麼答案 ?看都看不懂。

高三語文詩歌鑑賞

8 詩人描寫了什麼樣的早春畫面?請簡要分析。5分 答 詩歌描繪了一幅南湖早春霽後花鳥圖。2分 首聯寫風吹雲散,雨後初晴,陽光返照,大地回暖。頷聯寫紅花遍野,山杏初綻,湖面鋪綠,水蘋生長。頸聯寫雨後白雁的翅膀仍顯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黃鴯的叫聲不成樣子。3分 9 這首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語文詩詞鑑賞一共有哪些角度語文詩歌鑑賞方面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詩歌的鑑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 內容與形式。角度一 從語言角度 古典詩歌語言的形象性 塑造形象 含蓄性 言此意彼 凝練性 言少意豐 跳躍性 節奏感及想象聯想 以及語言的整體風格,常常成為高考的命題置疑點。任選角度可以從煉字的角度來把握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體會詩人所煉之 意 鑑賞詩歌時特別要關注作謂語...

語文古詩怎麼學語文詩歌鑑賞怎麼學?

古代詩詞,言簡意賅,幾十個字就能講述乙個詳盡的事情,有的還朗朗上口,使人容易記憶。寫古詩詞,看似艱難,實是容易,沒有專門的入門指導,縱使 熟讀唐詩三百首 依然是 不會寫詩 也 不會吟 建議從以下 三關 來進行寫作。押韻關 押韻,顧名思義,即使韻母相押,在同一首詩中,在雙句句尾要用韻母相同的可歸為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