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對後代的影響。論語中關於孝的論述

2025-02-08 16:10:14 字數 1840 閱讀 6224

論語中關於孝的論述

1樓:微言悚聽

《論語》中,孝的地位是極高的。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學而》)它在第一章便給了孝乙個「仁之本」的高度肯定。本,即為根本,由此可見,孝可謂是孔子「仁學」的基礎。

《論語》對後世的影響

2樓:乾萊資訊諮詢

一、《論語》是中國讀書人的基礎語言,並影響著全社會的思維結構。中國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這三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決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絕對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從漢代開始,它就是無可爭議的主流意識形態。

二、中和思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據。《論語》中強調的德、禮是和諧社會的槓桿。在今天社會,保持發揚這一優秀傳統,讓德、禮與法相互協調,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論語》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比如仁、中庸、樂知天命、出世有為等思想,對古今中外,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錢穆說:

論語》自西漢以來,為中國識字人一部人人必讀書。"

四、20世紀80年代末,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相約法國巴黎,聯袂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五、《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禪如。

《論語》對後世影響

3樓:網友

《論語》中關於務政的思想是「學以致用」思想的具體體現,對此,《論語》中對務政的標準也作了具體說明。

其一,關於務政的物件。孔子認為只要懂禮、有道、正直,並具備一定的從政才能的人就可以務政。季康子問:

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

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

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

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也就是說,只要人具備一定的參政素質,諸如果斷、達理、多藝就可以參政。

其二,關於務政的基本要求和標準。從政者必須勤勉忠誠。孔子曰: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顏淵》)「先之勞之」,「無倦」(《子路》).也就是說在位不鬆弛懈怠,執行政令要忠心,要帶頭、勤勉,辦事不要鬆懈。

從政者必須溫良恭儉讓。陳子禽向子貢問道,「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學而》)也就是說孔子來到一國就一定會知道這裡的政事,就是因為先生有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五種美德。

而這五種美德也間接地說明參與國政的道理。有一次,孔子在談論鄭國賢相子產時說:「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正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正是由於子產的這種莊重、恭敬、恩惠、道義和美德,才能使他處於鄭國的賢相位置。

第三,要言行一致,舉止端莊。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衛靈公》)也就是說要想使自己的思想主張為他人接受,必須心意誠懇,行為端莊,這樣你的主張就可以行得通了。

第四,要眼光遠大,依次而進。子夏當了莒父的縣長,向孔子請教怎樣理政。孔子說: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即要求人們處理政務不要圖快,貪圖眼前利益,圖快反而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貪圖小利反而辦不成大事。

而應眼光放遠,依次而進。另外,孔子還認為在處理政務時應當慎重,要深入實際,多聽多見,瞭解實情,以免犯錯誤。即所謂「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4樓:多拉a夢

可以看看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很有收穫。。。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有哪些?

牛 奶糖 子曰 父在,觀其志 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

論語中關於山和水的典故,《論語》中的50個成語典故

脛下逆鱗 在網上搜尋總結了一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論語 述而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 論語 雍也 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就是 論語 中寄情山水最富哲理的話語,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愛的人喜歡山 智者是動態的,仁者是靜態的 智者是快樂的,仁者是長壽的。山 水是世間...

《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有哪些,《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名句有哪些?

一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語出孔子及其 的 論語.學而 譯文 孔子說 人做學問,就要把所學知識及時用在生活實踐上去,同時經常去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體驗到學習的無窮快樂。二 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語出孔子及其 的 論語.學而 譯文 孔子說 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