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講的思想修養的原則與方法

2025-03-17 09:40:25 字數 2845 閱讀 795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衡巨集方法:

孟子曰:「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離婁下》)

原文大意:孟子說:「思想修養很成熟的人應該培養教育思想修養還不成熟的人,才能技藝很熟練的人人應該培養傳授,所以人人都樂意攤上有巖橋德有才的好父兄,以利於自己的成長。

假如思想修養很成熟的人不去培養教育思想修養還不成熟的人,才有技藝很熟練的人不去培養幫助才能技藝還不熟練的人,那麼,好父兄和說不上好粗攔猛的父兄,這兩種家長之間也就沒有什麼差距了。」

這大概可以說明孟子中思想修養的方法了。

二,原則: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盡心上》)

原文大意:孟子說:「要做乙個像樣的人,就不去幹那些不應該乾的事,不去想那些不應該想的事,行為端正,思想上不想入非非,這樣也就算可以了。」

孟子關於教學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2樓:長明燈_不熄

第一,自求自得。孟子。

強調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依靠學生自求自得。他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左右逢其源。他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只能給學生某些規矩,但不能使他們達到熟練技巧。掌握熟練技巧,靈活運用知識主要靠個人的主觀努力,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他認為讀書是必要的,但應求理解,使書為己用,而不能書雲亦云。他說: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志,是為得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第二,專心有恆。孟子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精力集中,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他認為不論智慧高低,不論內容難易,能專心地誌就能學有所得,心不在焉就會一無所得。

他說: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鴿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

不僅要專心致志,而且要持之以恆,不能一曝十寒。他說: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又說: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學習也要打這種避免中途而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第三,啟發引導。學習主要靠學生專心有恆,自求自得。教師也並不是無所作為,而要積極引導,主要是啟發學生思維,指出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他說:大匠不為拙工改度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正因為如此,教學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而應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他說: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說: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

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第四,循序漸近。孟子認為進行教學和學習知識如同植物生長一樣,有自己的規律,必須循序漸進,而不能揠苗助長,急於求成。他說: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累)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要想幼苗茁壯成長,只有勤於耕耘。不願耕耘,拔苗助長,必然失敗。

其進銳者其退速繼承發展了孔子。

欲速則不達的思想。

孟子的修養方法(2)

3樓:溫嶼

離婁(下)」篇——

孟子說:「廣博地學習,詳盡地解說,目的在於融會貫通後返歸到簡約去。」

意思是說,做學問要深入淺出。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是仁,是禮。

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不喊枝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禍患到來,君子也不會感到憂患了。

孟子認為,做乙個有修養的人,內心應保持仁和禮的觀念,首先敬愛別人,別人也會敬愛你,不做違背仁和禮的事。在這段話中,孟子還強調了反躬自省,別人為什麼不敬愛自己,首先應從自身找原因。「仁者愛人」也是儒家「忠恕之道」的出發點。

告子(上)」篇——

孟子說:「仁是人的本心,義是人的大道。放棄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尋求,真是悲哀啊!

有的人,雞狗丟失了會去找回來,本心失去了卻不知道去尋求。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麼,不過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

這是孟子的「求放心」理論,它與「反求諸己」共同形成了孟子的「內省」說。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具有先天的良知良能,因而,「反求諸己」和「求放心」就是求這種內在的良知良能,或把失去的先天善性尋找回來。

孟子說:「眼睛、耳朵這類器官不會思考,所以被外物所矇蔽,一與外物相接觸,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這

孟子民本思想的意義,孟子的民本思想

民本 思想是孟子哲學中的核心思想。孟子主張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下 提倡 王道 政治,目的是勸告統治者重視人民,君與民同憂,同樂。在現實社會中,孟子的 民本 思想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關於 民本 思想,孟子有具體闡述。他說 左右皆曰賢,未可也 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 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其...

孟子有哪些思想,孟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孟子的思想主張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 行仁政 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 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他主張仁政,提出 民貴君輕 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 宋 滕 魏 魯等諸國,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區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

孟子對儒家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從時代特徵出發,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詮釋,在基本遵循孔子論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公升儒家學說的精神品格,從而發展孔子所創立的學說。他在孔子解詩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 以意逆志 的理論,對孔子以 仁義 為標準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釋,從而發展並完善了孔子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