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對康有為有知遇之恩,為何最終兩人鬧翻了?

2025-03-19 07:15:19 字數 3536 閱讀 5178

1樓:摩羯座的我們

政見不同。其實,康梁二人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他們的反目成仇主要是因為政見不同。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和梁啟超皆屬於維新派,在他們的幫助下,光緒還進行了短暫的變法,只不過變法僅僅維持了百日便早產夭折。

康有為和梁啟超作為變法的主要倡導者,這時候他們的政見思想已經有了分歧。

2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就是因為兩個人志不同不相為謀,梁啟超想要維護天下太平,但是康有為卻一直在實施戰爭,想要實現天下統一。

為什麼只罵康有為不罵梁啟超?

3樓:網友

因為梁啟超比康有為人品好,而且後來能拋棄維新反對帝制,康有為死抱著維新不放,成了守舊派。

康有為梁啟超為什麼沒被殺?

4樓:壹加壹是不等於二

康有為梁啟超逃到了國外。

康有為逃到海外後,假稱奉有「衣帶詔」,鼓動海外的華人華僑給他捐款,以便進行變法維新運動。他先是去了日本,後來清**與日本交涉,不允許他們收留康有為,康有為便逃到了印度、香港等地。後來清**的通緝令到了香港,康有為又遠渡重洋,到了歐美等地。

逃跑過程:

根據梁啟超所著《戊戌政變記》

記載,當日上午,梁啟超到譚嗣同。

所居的瀏陽會館,與譚商討變法事宜,突然有人來報告,說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緒。

並派清兵抄捕南海會館,還不知康有為是否**。

此時,譚嗣同淡定地對梁啟超說:「昔欲救皇上,既無可救;今欲救先生(康有為),亦無可救。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雖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為之,足下試入日本使館謁伊藤氏。

請致電上海領事而救先生焉。」自此,譚嗣同鐵心以血薦維新,不久即喋血北京菜市口。

梁啟超隨即到日本使館,託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二事,說:「如果我**,最遲在三日內將被殺。我的生命早就準備獻給祖國,毫無可惜。

請解皇帝之幽閉,使玉體安全,並救康有為氏。所說奉託之事,只此二端。」說完離開。

當夜,梁啟超又趕到日本使館,請求避難,日使館人員將他化裝成獵人,送出,到達天津火車站時,被清兵發現,幸虧當時日本領士乘人多混亂之機,將他快速送上日本**,才終於脫險。於是,梁啟超乘坐日本大島兵艦,穿越重洋,安全逃亡日本,10月16日抵達東京。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康有為當年海外流亡時曾購買了乙個小島,如今該島歸誰所有?

5樓:陳開心

康有為 梁啟超等人作為戊戌變法的發起人 在變法失敗之後 肯定是需要被殺掉的 ,但是變法失敗之後康有為梁啟超他們他們跑到了日本。經常沒有辦法在追殺他們。所以他們沒有被殺掉。

但是拒絕逃亡的譚嗣同他們被殺了。

6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因為他們跑了。

倆人都跑日本去了,抓不回來的。

7樓:老笨

因為他們跑得快,躲得深。

8樓:李少公子

因為他們早就跑了,清兵抓不到他們。

梁啟超是康有為一手帶出來的,兩人最後為什麼會鬧翻?

9樓:哈哈寫道理

俗話說道不合,不相為謀。康有為和梁啟超最初都是為了救國而相識,但後期又因保不保皇帝出現分歧,至此這對師徒最終分道揚鑣。

一、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相識

兩人相識那年梁啟超只有17歲,他在朋友的引薦下認識了33歲的康有為。當時康有為已經創辦了萬木草堂,開始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收納各路人才志士。

梁啟超拜訪康有為後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兩人在一起相談甚歡,於是梁啟超拜在了康有為的門下。師徒二人對於當時清朝**的割地賠款政策十分反感,於是發動了「公車上書」。

此舉震動了全國,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救國的行列,他們還聯手創辦了《中外紀聞》和《知新報》。當時兩人的維新變法思想獲得很多人的認可,可維新變法還是失敗了。

兩人從此踏上不同的路,梁啟超在好友的幫助下逃去了日本,而康有為逃到了香港。從此兩人的見識開始發生分歧,也為接下來的矛盾埋下伏筆。

二、兩人救國的方法不同

梁啟超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認清當時時局,覺得只有共和才能救國,於是他提倡廢除皇帝。但康有為卻十分反對,他想保住皇帝,至此兩人思想的不同讓兩人分道揚鑣。

其實造成兩人思想不同的原因早就被埋下,梁啟超年少有為,能很好地吸收新思想新變革。但康有為的思想早就已經定格,他還相信皇帝才是權力中心的想法。

從康有為33歲還是秀才,依然選擇考取功名,能看出他雖然傳播了新思想但還是沒有擺脫舊想法的束縛,所以他才十分建議梁啟超廢除皇帝的想法。

這可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兩人有著同樣救國的想法,但方法不同。可能這也是一代人和上代人的思想衝突,乙個越來越保守,乙個越來越激進。

三、綜上所述

康有為和梁啟超因維新變法思想走到一起,但又因留不留皇帝的問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兩人至此各奔東西。

10樓:造就保定國基

因為二人在維新變法運動失敗後都逃往國外,康有為的思想逐漸保守,梁啟超的思想逐漸開放激進,後來因為康有為支援張勳的復辟,二人思想產生分歧,從此分道揚鑣。

11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兩個人的政治立場是不一樣的,而且當時康有為宣傳維新變法,最後兩個人都失敗了,康有為逃到了香港,梁啟超逃到了日本。

12樓:金牛愛仕達

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兩人的意見發生了一定的衝突,其次也是因為感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造成,造成這樣的影響。

13樓:巨集盛巨集盛

因為他們兩個人對朝廷的觀點是不一致的,而且對於事情的解決方案也是不一樣的,兩個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兩個人才會徹底鬧翻。

14樓:超級開心哦是

因為兩個人在逃出去的時候,康有為寫過乙個作品,在這個作品中罵了梁啟超,自此之後兩個人分道揚鑣了。

梁啟超是康有為一手帶出來的,最後兩個人是因為什麼鬧翻的?

15樓:超級開心哦是

兩個人推崇的救國方法是不太一樣的,康有為還是非常擁護皇帝的,但是梁啟超是擁護一些思想更加先進的人,所以兩個人會鬧翻。

16樓:撒的謊

因為他們兩個人道不同不相為謀,雖然有著救國的共同目標,但是方法不一樣,乙個保守,乙個激進。

17樓:蕊曦學姐

他們兩個人的手段不一樣,乙個比較保守,乙個比較激進,理念不同,所以道不同,不相為謀。

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異同,康有為和梁啟超政治思想的異同及啟示

同為歷史名人,同為變法拋頭顱灑熱血,理應相提並論。如上所述,康梁在一定的意義上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革命思想,但是他們最終所選擇的道路,操 1!乙個破電燈媽了了比的就修不好它了,草。都是維新人士,乙個是烈士,乙個跑了 相同是革命先驅 不同是主張有區別。康有為和梁啟超政治思想的異同及啟示 康...

梁啟超為何拜康有為為師?

因為當時 西學 風頭正盛,梁啟超自己沒有多少這種學問。而康有為遊歷過很多城市,接觸到了西學。他覺得康有為的學問在自己之上,所以拜他為師。因為梁啟超覺得康有為是乙個非常有才華而且也非常有遠見的人。所以還是非常的敬佩他的,因此才會拜他為老師。當時西學已經有盛行的趨勢,梁啟超知道自己除了傳統的八股文之外,...

康有為梁啟超的新思想傳播有何影響

和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但是確實依靠了沒有實權的皇帝,所以失敗的乙個重要原因吧,康有為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 批判舊的人學觀 開啟缺口 為新人學開闢了道路 他們新思想只是相對於封建思想而言,其實還是不夠開放,梁啟超之所以對王安石評價那麼高就是因為本質上梁啟超...